分享

别再为田英章喊冤了!他学欧楷舍弃的,都是欧阳询变体所用的

 艺素简 2023-08-06 发布于河北

当今书法,说到田英章总会引来一片舌战。有人把田英章捧上天,说他的楷书学欧楷,又不同于欧楷,因此可以说自成一家了。这里这些人不仅偷换了概念,实质上,还误解了孙过庭《书谱》上的一段论述。

《书谱》上说,“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但观田氏楷书,既没有险绝,当然不能用“复归平正”来称呼。那么这种平正工稳,清秀妍丽,也只能是初级的“但求平正”。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不懂的可能会骂,那就先弄懂孙过庭的这句话吧。“初学分布,但求平正”,这句不难理解。就跟分东西一样,平均分配才是有意识地分配。如果不管大小多少,碰到多少算多少,这不叫分配。并且这是分配的基础,只有知道平均分配了,才知道多给或少给多少怎么来分。这里所说的平正,就是平稳,初学写字,一定要让字立得住脚。

田英章楷书

“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掌握了随心所欲的让字能平正,接下来就要试着让字不平正。为什么要让字不平正呢?还是举个例子吧,咱们的园林建造,讲究移步换景。为了增加趣味性,就要在一个景和另一个景之间添加障碍,比如放一个照壁,种一片竹子,或者置一座假山。看过去让人感觉前面的景致没有办法看到了,却在假山旁、丛林边出现一条弯曲的路通向前方。这用陆游的那首诗里的句子一样的道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欧阳询 行书 千字文

书法也一样,田英章的书法就是只有平正,没有这后面的险侧,和险侧后的平正。欧阳询的楷书,是以奇侧险峻闻名的,人们都看得见他的奇险,却往往忽视了险而后稳的局面。他的每一个字都像杂技表演的演员在亮相,虽险,却稳,不由得叫人不拍案叫绝。

不知道田先生是不是只看到了欧阳询的险绝,还是也看到了险绝被拉平稳。他可能是误解了孙过庭的最后一句话“复归平正”,觉得欧阳询也只在“务追险绝”的层面,所以他要把欧楷给写回平正的状态。他做到了,可是,就等于推倒了照壁,移除了假山,分开了丛林。路是顺畅了,好走了,可是还有什么意趣呢?

索靖出师表

欧阳询书法的启蒙不得而知,有可能是他的养父江总,也有可能是身边其他能书之人。但正式学习书法却是学的王羲之。《金壶记》中记载,“欧阳询因见《右军教献之指归图》一本,一三百缣购之而归。赏玩经月,喜而不寐焉。于是始临其书。”《旧唐书》也记载着欧阳询“初学王羲之书,后更渐变其体。”

索靖 月仪帖 局部

欧阳询学书法,也是学得王羲之,学王羲之的多得是,怎样才能突破王羲之呢?那就要变体。《太平广记》中有这么一段话:“率更尝出行,见古碑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步复下马伫立。疲则布毯坐观,因宿其傍,三日而后去。”

欧阳询在索靖所书的石碑旁,观察学习了三天三夜,终于悟透了索靖,也悟透了自己。张怀瓘《书断》评价索靖说:“出于韦诞,险峻过之,有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雪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看看,这不正是欧阳询楷书特色的吗?

欧阳询 临兰亭集序

欧阳询用索靖来突破王羲之的方法,都被田英章屏蔽了,反而添加了一些当下的流俗和妍媚,更改了原有的自然和险峻,过于求工,反而陷入了米芾所说的“安排费工,岂能垂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