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同济四院作品:依山就势·通山达水——威海新城医院

 幻j9j34yi4298z 2020-11-30

地形解读

依山就势,打造建筑空间多样

景观层次丰富、室外交通立体的空间环境

整体地形西高东低,最大高差约为20米。设计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整理出四个标高场地,打造丰富的建筑空间同时最大限度实现土方平衡。

 立体交通

通过对地形高差的精细化设计,并借鉴机场的落客系统,建立立体交通模式,形成高效的人车分流体系。地下的长距离落客面分散各医疗功能区出入口的车行落客,设置“双首层门厅”,使患者通过地下门厅方便到达各层。

 人车分流

 地面交通组织

 功能分区

医疗区采用集中式布局,医技区位于中心,门急诊、病房围绕其布局,形成以医技为核心紧凑高效的流程体系。大型医技、后勤保障、能源系统,实现全院资源共享。

按照“动-静、洁-污、专科-综合分流”原则,组织交通系统,门诊、急诊、住院及专科中心等大流量人流分别从不同出入口进出,便于形成较好的院区环境同时避免交叉感染。

 总平面图

平面设计建立“双廊式医疗街 模块化”模式,创造出易于识别和便利通达的空间环境,均匀人流,建立中庭——医疗街——一次候诊——诊室的高效流程。同时,医疗模块迎合人流方向,通过并联的方式插接在医院街上,每个模块都是一个末端单元,采用两次候诊、医患分流和尽端设计原则,使每个模块有较好的就诊秩序和诊疗环境。标准的柱网体系保证医疗模块能够适应医疗功能变化要求,实现通用性原则。

 一层综合平面图

 层综合平面图

医院主入口采用环抱式布局,形成大气舒展的城市界面,给人以亲切友好的空间感受;结合威海气候特点,设置多条廊道空间,为东西院区提供便捷联系的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全天候的户外休憩场所;地下一层结合车库、职工餐厅、社会服务等功能设置下沉庭院,为地下室提供较好的空间环境;裙房屋面设置屋顶绿化,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一个屋顶活动空间。

人性化医院

精心设计的室内外环境

为患者和医护工作者提供舒适、优质的就医条件

采用综合 专科模式,在医疗区西侧设置肿瘤中心和康复中心,实现综合医疗和专科医疗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4层通高的门诊大厅、通透内部走廊、结合候诊设置的绿化中庭、采光天窗等空间的塑造,使整体建筑通透、自然,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了绿色、舒适的室内环境设置多个下沉中庭,添加了公共空间的层次感,并强化地下空间的开放性与连结性。同时利用下沉空间,集中布置购物、餐饮、休闲等商业配套设施,为医疗区注入商业活力,活跃环境气氛,减轻医疗空间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的心理压力。

医疗街的设计结合商业步行街的空间特点根据服务对象的切实需要,在医疗街内设置多元化的社会服务设施,体现医院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增强患者社会保持感,鼓励回归,加快康复。

医护区独立成区并靠外布置,所有诊室均能自然通风采光,同时设置独立交通体系,实现医护分流。在医生区,设置休憩和活动区,让医护人员紧张工作之余能舒缓压力放松心情。

地标性医院

提炼城市要素,映衬地域特征

采用综合 专科模式,在医疗区西侧设置肿瘤中心和康复中心,实现综合医疗和专科医疗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立面设计以威海特色——“山、海”为主题,将周围山峦起伏的曲线提炼为高低错落的城市天际线,将海的波浪提炼为灵动和富有韵律的立面语言,通过横向线条的错动变化,打造简洁流畅、精致优美的建筑表皮。选用现代材料,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征的高品质建筑空间,达到山水对照,相互映衬,协调统一的城市—建筑效果。


结语

作为威海市滨海新城的重点民生工程,本案不仅仅承担着大型综合医疗建筑单体自身的功能要义,即整合复杂的流线关系,满足特定的工艺需求,作为新型的综合医院,人性化的设计与思考在设计中占着越来越多的比重,给患者和工作人员提供更加优美和舒适的自然空间和建筑空间,也是方案设计的重点。同时,置于特定的景观环境和独特的城市风貌之中,还蕴含了建筑体量对整个城市的呼应,环境关系,形体关联的推敲,相信滨海新城医院的建设,将会成为滨海新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