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十大行书

 王亚民书画研习 2020-11-30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兰亭序》

《兰亭序》历来备受追捧。“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于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伧拘。顔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卤。桞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独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藴藉态度。”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线质遒劲而舒和,与沉痛切骨的思想感情融和无间。所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风”。

天下第三行书—苏轼《寒食帖》

苏轼《寒食帖》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

天下第四行书—王珣《伯远帖》

王珣《伯远帖》

《伯远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并称“三希”。它的笔画写得较瘦劲,结体较开张,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舒朗,飘逸,真有点“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的晋人韵味。董其昌赞曰:“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天下第五行书—杨凝式《韭花帖》

杨凝式《韭花帖》

《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序》的笔意。尽管《韭花帖》无论在用笔还是在章法上都与《兰亭序》迥然有别,但其神韵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黄庭坚赋诗盛赞其说:“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

天下第六行书—柳公权《蒙诏帖》

柳公权《蒙诏帖》

《蒙诏帖》用笔雄健,气势豪宕。第一行“公权蒙”三字联绵出之,字硕大,笔力纵横,如见柳公权血气方刚,精魄四射。其后三行笔走龙蛇,曲折连环;行间大小错落,锋出则破空杀纸,游丝则刚柔兼济,气势一泻无碍。后三行,虽字由大而趋小,随手变格,转换出瘦劲面目,然而气脉贯通,豪气流荡至于终篇。

天下第七行书—欧阳询《张翰思鲈帖》

欧阳询《张翰思鲈帖》

《张翰思鲈帖》也称《季鹰帖》字体修长严谨,笔力刚劲挺拔,风格平正中见险峻之势。字的重心压在左侧,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向右侧,使每个字的结体形成一种逆反之势,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清乾隆帝评论道:“妙于取势,绰有余妍。”

天下第八行书—米芾《蜀素帖》

米芾《蜀素帖》

《蜀素帖》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用笔纵横挥洒,洞达跳宕,方圆兼备,刚柔相济;章法上,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总之,率意的笔法,奇诡的结体,中和的布局,一洗晋唐以来和平简远的书风,创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

天下第九行书—黄庭坚《松风阁》

黄庭坚《松风阁》

《松风阁诗帖》的结体、用笔、章法都很奇特,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内紧外放,紧处亦见奇肆,放处倍添神采。其字如风枝雨叶,偃蹇横斜;又如谢家子弟,不冠不履。

天下第十行书—李建中《土母帖》

李建中《土母帖》

《土母帖》为北宋李建中行书法帖,深牙色纸本墨迹卷。帖共十行,用笔沉着,有欧阳询等严之法而笔丈稍肥,分布犹存唐代遗风,为传世李书代表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