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育成本对家庭生育意愿的影响及其分担机制分析

 于五星建筑书馆 2020-11-30
生育成本对家庭生育意愿的影响及其分担机制分析于五星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一公司 北京丰台 100071摘要:计划生育作为我国基本国策已经存在30多年,实施计划生育让我国人口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随着经济不断快速发展,计划生育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让生育率变低,劳动力急剧性减少以及造成老龄化不断加剧的不良趋势发生对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造成不良性影响。所以2013年12月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大五中全会宣布我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政策出台,实现了全面的开放。但到2019年,我国出口人数也并没有呈现出明显性增加。 关键词:生育成本;家庭生育;意愿;分担1 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分析1.1国家生育政策国家生育政策对于育龄夫妇生育有着至关性影响,同时也决定了我国社会整体生育水平。在进行全面政策实施中,各级政府部门都采取了经济和行政两种方式来促进全面政策的实施。当前大部分的民众对生育政策评价较高,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响应度却并不高。所以国家生育政策不断优化,鼓励育龄夫妇进行生育能够有效促进其社会人口结构水平改善。1.2家庭经济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孩子养育成本也逐渐提高,这对家庭经济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在全面实施生育政策背景之下,家庭经济状况好坏对育龄夫妇生育也产生出重要影响。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表明家庭经济水平与生育意愿之间呈现出U形波动,家庭经济处于小康水平情况所表现出来的生育意愿比较低。而在家庭收入低和家庭收入高的家庭中,则呈现出生育意愿较高。1.3抚育成本抚育成本是在养育孩子中的成本支出,他与家庭经济水平之间呈现出正向关系。经济发达地区的抚养成本比较高,而西部地区以及农村地区孩子抚育成本较低。通常情况下,生育成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直接成本,主要包含育龄夫妇从怀孕生子到小孩成年结婚时间段,父母所付出教育医疗方面的费用,而间接费用主要包含育龄夫妇为了实现的养育可能会失去工作的同时降低收入增加的机会以及在职场中晋升机会缺失所带来的损失。目前随着人们观念不断开放,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视。尤其是当前孩子教育成本非常高,导致许多育龄夫妇在全面生育背景下却望而止步,产生出了不想生,生不起的不良性观念。1.4孩子照料问题孩子照料问题也是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方面,育龄夫妇在全面生育过程中所考虑的的重要性问题是生育孩子今后由谁照料。当前照料方式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是双方父母中的一方父母来进行照顾,表现为丈夫父母照料比较多;二是女性辞职在家全面照顾小孩;三是请专职保姆来照顾。在父母照料方面会考虑到父母年纪以及健康性问题等等。而如果女性全职照顾小孩,会降低了家庭收入,也增加养育孩子的经济负担,同时在某一定程度上面也降低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而当前请保姆照料中工资也水涨船高,甚至会存在着工资只够请保姆的情况发生,这对育龄夫妇的生育造成非常大的不良影响。2 生育政策及情况演变人口危机临近。1)生育政策演变:从家庭自主到政府计划,从鼓励到严控再到放松。1949年以来生育政策主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一是1949-1953年鼓励生育阶段: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二是1954-1977年宽松计划生育阶段:从节制生育到“晚稀少”政策。三是1978-2013年严格计划生育阶段:独生子女政策、“一孩半”政策、“双独二孩”政策。四是2014年至今放松计划生育阶段: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2)生育情况演变:生育率走向低迷,全面二孩效应消退,出生人口即将大幅下滑。1949年以来中国出现了三轮婴儿潮,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代之前的6左右,降至1990年的2左右,再降至2010年后的1.5左右,第四轮婴儿潮因长期严格计划生育未能出现。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预期,生育堆积效应业已消退,2018年出生人口降至1523万,比2017年减少200万、减少12%。育龄妇女规模已见顶下滑,2030年20-35岁主力育龄妇女规模将比2018年减少29%,其中25-30岁生育高峰期妇女将减少41%;出生人口即将大幅下滑,预计2030年将降至1100多万、较2018年减少26%。中国生育率下降速度前所未有,当前不仅远低于2.45的全球平均水平,还低于1.67的发达国家水平。3)低生育率影响:劳动力萎缩,老龄化加速,人口即将见顶,人口红利消失,剩男问题严峻。从劳动力方面看,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在2010年达峰值,人口红利消失,中国“未富先老”,预计2050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将比2018年大幅减少24%。从老龄化看,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从1980年的22岁快速上升至2015年的37岁,预计2030年将升至43岁;2018-2050年中国老人比重将从12%快速升至30%,届时每3.3个中国人中将有1个65岁以上的老人,养老负担日益加重,黑龙江等部分省份养老金已入不敷出。从人口总量看,中国人口将于2024-2031年前后见顶,具体时间取决于未来鼓励生育政策力度,2015-2100年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或从19%降至7%。从剩男问题看,出生人口性别比1982年开始逐渐失衡,特别是在1990-2010年期间一度超过120。“剩男”问题日益突出,2015年已超2000万,到2040年或约4000万。此外,失独家庭已达百万。 为什么不生?——生育基础削弱、生育成本约束。1)生育理论:从死亡率下降驱动到功利性生育意愿消退,再到成本约束。根据驱动生育率下降主导因素的变化,可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高死亡率驱动阶段,人们需要以高生育率抗衡高死亡率从而保证收益最大化,总和生育率多在6以上。二是死亡率下降驱动阶段,低生育率也能保证收益最大化,总和生育率从6以上降到3左右。三是功利性生育消退阶段,人们的生育行为更接近情感需求,并重视子女质量提升,总和生育率大致从3降到2左右。四是成本约束的低生育率阶段,总和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2以下,低于意愿生育水平。2)晚婚晚育、单身丁克、不孕不育等削弱生育基础。中国结婚率2013年见顶回落,离婚率持续攀升;晚婚晚育现象日益突出,1990-2015年平均初育年龄从24.1岁推迟至26.3岁,主要初育年龄从20-27岁推迟到22-29岁。因婚姻市场匹配问题及单身主义等,“剩女”规模快速增加至约600万,学历越高“剩下”的概率越大。此外,丁克家庭、不孕不育人群增多削弱生育基础。3)住房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养老负担、机会成本高抑制生育行为,“生得起、养不起”。房价快速攀升,2004-2017年房贷收入比从17%增至44%;教育成本明显攀升,特别是公立幼儿园供给严重不足,1997-2017年中国公立幼儿园在读人数比例从95%降至44%。医疗费用持续上升,1995-2017年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上涨22.4倍。“四二一”家庭结构养老负担重挤压生育意愿。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但就业权益保障不够,导致生育的机会成本高。3 鼓励生育效果分析 国际经验:鼓励生育效果如何?1)OECD经验:鼓励生育哪招最管用?OECD国家鼓励生育政策体系主要涵盖保障休假、经济补贴、托幼服务、女性就业支持等四个方面。其中,休假长度和生育水平相关性弱,其中原因在于延长女性休假时间与保障其就业权益存在一定矛盾。家庭福利开支比例与生育水平有一定相关,2013年OECD国家家庭福利开支与GDP的比例平均约2.4%。入托率与生育水平有一定相关,0-2岁入托率越高,生育水平越高,OECD国家0-2岁平均入托率为34.2%。女性就业权益保护与生育水平有一定相关,男女就业差距越小,生育水平越高。2)法国:积极推进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总和生育率接近2。法国早在二战前就开始鼓励生育,通过完善细致的津贴体系、多样化的托幼服务和打造家庭友好型企业氛围等来实现工作和家庭的平衡,2016年总和生育率达1.96。2013年法国家庭福利开支占GDP比重达3.7%,在OECD国家中排名第三;2014年0-2岁入托率达51.9%,远高于OECD水平。法国大企业携手打造家庭友好型企业氛围,男女劳动参与率差距不到10%;此外,占比约9%的移民对法国生育率回升也起到一定作用。3)日本:传统性别分工激化工作与家庭矛盾,总和生育率停留在1.4左右,人口形势严峻。日本在1970年代之前一度控制人口,1990年代开始鼓励生育,但2016年总和生育率仍停留在1.4,低生育率导致日本人口于2008年见顶、2100年将比峰值减少53%,并且老龄化高龄化程度为全球之最。原因在于:一方面日本错过了调整生育政策的最佳时机。二是日本鼓励生育力度较弱,家庭福利开支占比仅1.5%,在OECD国家中排名倒数。三是日本“男主外、女主内”性别分工较为普遍,职场性别歧视严重,越来越多日本女性放弃结婚生育,1990-2015年50岁以上女性终身未婚率从4.3%激增至14.6%。4 政策建议 应立即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1)摒弃人口是负担观念,更加以人为本,加快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口是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支撑和标志。人是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动力,一切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是为了人。2)立即全面放开生育,让生育权重新回到家庭。“立即”是因为人口形势紧迫,当前正处于第三波婴儿潮中后期出生人口的生育窗口期。全面放开,原本不想生的人还是不会生,但一些想生三孩的人能生,不用担心部分人群、部分地区会大幅多生导致出生人口激增。3)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一是实行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经济补贴政策,覆盖从怀孕保健到18岁或学历教育结束。二是加大托育服务供给,大力提升0-3岁入托率从目前的4%提升至40%,并对隔代照料实行经济鼓励。三是进一步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并对企业实行生育税收优惠,加快构建生育成本在国家、企业、家庭之间合理有效的分担机制。四是加强保障非婚生育的平等权利。五是加大教育医疗投入,保持房价长期稳定,降低抚养直接成本。参考文献:[1]李欣.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J]. 新西部, 2019, No.495(32):27-28.[2]葛玉好, 张雪梅. 房价对家庭生育决策的影响[J]. 人口研究, 2019, 43(01):54-65.[3]沈政, 杨华磊, 张文超. 生育保险能促进家庭生育吗[J]. 财经科学, 2019,(003):52-6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