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破碎的寻人启事,背后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江山携手 2020-11-30

前不久,在《央视新闻·今夜面孔》栏目含泪看完了一个故事:关于一位老人、一张寻人启事、一段令人揪心的徒步之旅……

“千方百计,我也要把她找回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01

2018年年初,甘肃72岁的王玉明,把老伴“弄丢了”。

那天,王玉明在卫生间洗脚,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伴阎宝霞,在家没见到他,就独自外出寻找。没想到,她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过。

王玉明至今无法原谅自己:“我就是少说了一句话,我哪怕叫一声呢?”

王玉明与老伴成婚近50年。1970年,新婚不到两个月,王玉明就去了前线,一走便是三年。

亲戚朋友来劝阎宝霞“别等了,人不一定能回来了”、“再找个好的好好过日子”……

阎宝霞不肯:“我死也要等他回来。”

好不容易等到丈夫回来,又是两地分居,只能靠书信互相关怀。

王玉明到现在还能背诵出当年写的信:“我们远隔千山万水,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亲爱的宝霞,你好,这些日子你还想我吗?”

1976年,王玉明去唐山探望阎宝霞,唐山大地震时,两人互为依靠。结婚近十年,阎宝霞才跟着王玉明定居甘肃,结束了分离的时光。

可是,王玉明没能给阎宝霞什么好条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他觉得愧对妻子。

阎宝霞不这么想:“既然跟着你了,吃多大的苦我都不怕,只要我们两个在一起就行。”

为了生计,阎宝霞卖起了冰棍。而她卖冰棍赚下的第一笔钱,王玉明小心翼翼珍藏至今。

老人在爱情上的“仪式感”,毫不逊于年轻人。经历过了人祸天灾,他们始终彼此相伴,一心一意。

图片发自简书App

02

后来,生活一点点好起来,可阎宝霞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她走失后,一家人急急忙忙报了案,几经寻找无果,王玉明下定决心,自己去找。

正是大年初一,早就无心过年的王玉明,背着包就踏上了寻找妻子的路。背包里,是数百张打印好的寻人启事、20管胶水、几个馍馍、一张塑料纸,一床薄被……

因为时间太久,有些地方的寻人启事碎了、看不清了,他就沿着那条路,重新贴一遍。

从甘肃徽县出发,19个月,徒步数千公里,走坏了6双鞋,他找遍了附近的乡镇和山沟。馍馍充当早晚饭,塑料纸、薄被子就是“栖身之所”……

儿子心疼王玉明,劝他找个旅馆睡。 他不肯:“睡在那儿,看看有没有流浪的人。”

或许,就能遇到老伴。

一天没找到阎宝霞,他就一天都无法放下心里的担忧:“晚上我到外边去睡,我还有被子,谁给她盖被子?

我饿了还有馍馍吃,她能吃什么呢……”有时候累了,他就坐在路边,看着寻人启事上妻子的照片,跟她说话:“要是有人发现你,我把房卖了,把钱给他感谢他。”

咬着干馍馍,他又重复了两遍:“没有你,我要房干啥?没有你,我要房干啥……”

他早就别无所求,只希望妻子不要再走远了;希望如果有好心人遇到妻子,给她一碗水,一点吃的;他还会坚持下去:“只要我有一口气,我非要找到他,找到我死了为止。”

图片发自简书App

03

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可是,本该相爱相伴到老的人,如今一个不知所踪,一个苦苦寻找。

怎么能不令人动容?我很少被“秀恩爱”的朋友们打动,却很容易因为这些相互搀扶、携手到老的爱情感动落泪。

“速食爱情”的时代,他们让我相信,长长久久的真情,是真的存在。

现在的爱情,越来越“廉价”了,可能聊几次天就定下关系,可能把“我爱你”挂在嘴边,心里却从没当回事……感情来得快,消散得更快。

其实,普通人的生活就是浸泡在茶米油盐姜醋茶里,没有那么多罗曼提克的故事,也没有那么多海誓山盟,最好的表白就是我牵着你的手,与你一路走到头。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千万次苍白的“我爱你”,永远抵不过真诚的“对不起”。

也许,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们有很多的幻想,很多的期望,但是人越成熟就学现实,更加需要打动心灵的关心。

或许也是因此,那些一生一世、矢志不渝的爱情,才更令人羡慕;那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婚姻才更令人敬仰;那些我与你同甘苦却不能同富贵的人生才更令人感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