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tata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第八至第九章练习及答案
2020-11-30 | 阅:  转:  |  分享 
  
1.某地区在2005年有失业经历的人口为20万,而劳动力总人口为1000万,则该地区在2005年的失业率为()。A、0.5%B
、1%C、1.5%D、2%2.因健康原因无法参加劳动的人员属于()。A、劳动力人口B、就业人口C、非劳动力人口D、失业人
口3..对于“退休”这种劳动力流动,其方向是()。A、就业者成为失业者B、失业者成为非劳动力C、就业者成为非劳动力D
、非劳动力成为失业者4.属于“失业者成为非劳动力”的劳动力流动的情况是()。A、“灰心丧气者”放弃寻找工作的努力B、劳动
者失去劳动能力而自愿退出劳动力市场C、劳动者被解雇而暂时没有找到工作D、劳动者自愿辞职又暂时没有找到工作5.假定其他流向的劳动力
流动比率不变,只有因退休而使就业者成为非劳动力这一方向的流动比率上升的话,那么失业率会()。A.下降B.上升
C.不变D.无法判断6.下列关于失业及失业率陈述正确的是()。A、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用失业率的概念来衡量失业
的总体水平高低B、失业率就是失业人数同失业人数和就业人数之和的比C、按照失业率公式计算的失业率有时不能使公众真正了解失业的真实状况
D、社会可能更加关注那些经历长期失业的少数人,而不是许多短期失业者E、要了解一个经济体中真实失业水平并且了解引起失业水平变动的因素
,只要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存量分析,即对就业者、失业者和不属于劳动力的人口进行划分7.某地区在2004年共有人口150万,其中就业人
口为100万,失业人口6万,则该地区在2004年的失业率为()。A、4%B、6%C、5,77%D、2.4%8.已知
某地区在2005年有失业经历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0%,而失业者的平均失业周数为13周,则该地区在2005年的失业率为(
)。A、5%B、10%C、15%D、20%9.劳动力人口包括在法定劳动年龄以上,()的人口A、有工作B、正在学
习尚未毕业C、正在积极寻找工作D、因临时失业而等待召回的人口E、依靠其他途径谋生而不愿工作的10.失业人口包括在法定劳动年龄以上
,()的人口A、“灰心丧气”不再寻找工作B、正在学习尚未毕业C、正在积极寻找工作D、因企业停产关闭而等待召回的人口E、依
靠其他途径谋生而不愿工作的11.与劳动力市场无关的身份是:()。A、残疾者B、非劳动力C、就业者D、失业者12.某地区有一批
大中学毕业生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有少数学生找到工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況下,当地的失业率()。A、上升B、下降C、基本不
变D、变化情況不能判断13.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身份有(),与之相关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流动方向共有()种。A、2,4B
、4,2C、3,6D、6,314.国际上用()对个人或者家庭之间收入不平等程度进行衡量。A、恩格尔系数B、洛伦茨曲线C、基尼
系数D、个人或家庭累积收入百分比15.洛伦茨曲线的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是()。A、个人或家庭收入总量.,个人或家庭总数B
、个人或家庭收入累积总量.,个人或家庭累积总数C、个人或家庭收入百分比.,个人或家庭百分比D、个人或家庭的数量累积百分比.累积
收入百分比16.下列关于洛伦茨曲线陈述不正确的是()。A、收入分配完全平等的洛伦茨曲线是一根斜率为45°的直线B、即越是接
近完全平等线的洛伦茨曲线所代表的平等程度越高C、可以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洛伦茨曲线与完全平等线的接近程度来对它们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进
行比较D、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洛伦茨曲线可能交叉17.下列关于基尼系数陈述不正确的是()。A、基尼系数的概念是基于洛伦茨曲线
的B、无法用基尼系数法判定两个国家或地区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时,可采用洛伦茨曲线直接观察判定C、基尼系数,是指位于洛伦茨曲线和完全平
等线之间区域的面积与完全平等线以下全部区域的总面积之比D、基尼系数在0与1之间E、在收入分配完全平等的情况下,基尼系数将等于118
.影响个人之间出现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有()。A、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的数量和质量B、个人能力C、在职培训D、家庭背景E、歧
视19.下列观点陈述正确的是()。A、年龄越长,接受的在职培训越多,生产率越高,因而工资也越高B、正规教育从受教育者
要牺牲眼前利益而促进未来生产率提高这一角度来说,属于一种强化受教育者终身收入水平的投资行为,C、接受正规教育较多的人同时也是接受
在职培训较多的人,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学生的收入比高中毕业生增长更快D、接受过正规教育较多以及在职培训较多的员工不仅能够获得较高的工资
率,而且往往还比受教育水平较低以及受培训较少的员工在一年中工作更少的时间E、教育程度在人群中的分布不均等不一定导致个人之间的收入不
均等20.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能力越强,收入越高,原因是,能力越强,()。A、生产率越高B、其接受高等教育的可
能性就越大C、越能以较快的速度和较低的心理成本完成高等教育D、机会越多E、从同样的高等教育中获得收益的数量比能力低的人要高21.
家庭背景好的人收入高,其主要原因不包括有:背景好的家庭()。A、承担上大学的成本的能力更强B、更容易为孩子的技能提高以能
力改善提供条件C、有着比较良好的社会联系,在寻找工作方面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信息和更多的机会D、能让孩子以较快的速度和较低的心理成本
完成高等教育22.()是指具有相同生产率特征的劳动者因为属于不同的人口群体而受到不同对待A、工资歧视B、职业歧视C、
种族歧视D、歧视23.属于不同人口群体的两种劳动者在能力和其他生产率特征相同的情况下,被人为地划分到高报酬工作和低报酬工作之中
的情况属于()。A、工资歧视B、职业歧视C、种族歧视D、歧视24.工资歧视是指()。A、属于不同人口群体的两
种劳动者在能力和其他生产率特征相同的情况下,被人为地划分到高报酬工作和低报酬工作之中B、从事相同工作、生产率不同的劳动者获得不同的
工资C、从事相同工作、生产率相同的劳动者获得不同的工资D、从事不同工作、生产率相同的劳动者获得不同的工资25.政府对劳动力市场进
行干预实现充分就业的各种经济政策,不包括下列的()。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B、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C、劳动与社会保险政策D、产
业政策选择和就业结构调整26.下列通过刺激总需求的增长从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政策是()。A、扩张性的货币政策B、扩张性的财
政政策C、收入政策D、产业政策E、人力政策27.下列关于政府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干预促进就业的经济政策作用陈述正确的是()
。A、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非常低时,即资本过剩、失业率很高时,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产生增加生产、提高就业水平的效果B、扩张性
财政政策是以提高就业水平为主要目标而制定的C、收入政策偏重于在提高就业水平的同时控制通货膨胀D、人力政策主要是针对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性失业而提出的一种有效扩大就业的政策E、对提高就业水平这一目标来说,发展就业弹性高的产业无疑是一条重要出路28.下列关于收入政
策陈述正确的是()。A、实际上是一种工资、物价管理政策B、收入政策最普遍的做法是劝说C、收入政策最极端的做法是实行工资、物
价管制D、收入政策采取工资一价格指导的方针是:使年度报酬增加的百分比不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趋势E、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会采用
工资、物价管制这种强制形式,因为它实际上否定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有效调节作用29.下列关于人力政策陈述不正确的是()。
A、政府通过实施人力政策对劳动力进行重新训练与教育,把非熟练的劳动力训练成有技术熟练程度达到一定水平的劳动者B、人力政策目的是缓和
因劳动力市场所需的技能与劳动者实际供给的技能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问题C、人力政策的依据是人力资本理论D、政府通过实施人力政策可以提高
劳动者的收入水平30.以各产业所使用的投入组合的特点为标志来划分,一般把产业部门划分为()。A、劳动密集型产业B、资本
密集型产业C、技术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E、资源密集型产业31.下列关于产业政策陈述正确的是()。A、一个国家既定
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一国的就业结构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就业水平B、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对其产业规模实施增长、发展、调节、管理的方针和政策C、
必须从各国生产要素的分布状况出发,制定与此相适应的产业政策D、反映产业政策对就业结构以及就业水平的影响程度的指标是产业的“就业弹性
”E、“就业弹性”是指,在某产业中,每一产出增长百分比或经济增长百分比所带来的就业增长百分比32.某地区产值增长12%,所带来
的就业增长为18%,则()。A、该地区“就业弹性”值为1.5B、该地区“就业弹性”值为0.67C、该地区可能实行偏重于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业政策D、该地区可能实行偏重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产业政策E、该地区可能实行偏重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业政策33.政
府的最低工资立法对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有会同时产生()。A、收入效应B、替代效应C、压缩效应D、规模效应E、扩大效应34.
在()的条件下,政府的最低工资立法能降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A、收入效应大于压缩效应B、压缩效应大于扩大效应
C、扩大效应大于收入效应D、扩大效应大于压缩效应35.下列关于最低工资立法影响陈述错误的说法是()。A、扩大效应是指在
最低工资立法后就业能够得以维持的情况下,低工资工人收入水平提高B、压缩效应是指最低工资立法有可能使某些工人失去工作,从而使他们的收
入更低C、当扩大效应大于压缩效应时,最低工资立法会降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D、当压缩效应大于扩大效应时,最低工资立法会降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E、当扩大效应小于压缩效应时,最低工资立法会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1.D2.C3.C4.A5.A6.ABCD7.C8.A9.ACD10.CD11.A12.B13.D14.C15.D16.C17.BE18.AC19.ABC20.ABCE21.D22.D23.B24.C25.C26.AB27.ABCE28.ABC29.D30.ABCD31.ADE32.AC33.CE34.B35.ABCE
献花(0)
+1
(本文系Mitata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