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型修罗场:带爸妈一起出去玩

 咋整君 2020-12-01

最近我跟我妈发生了一点小摩擦。

起因是我问她,瑞典那家游客被当地警方粗暴对待的新闻,你怎么看?

我妈说,这还用说吗!当然怪警察了!太不友好了!

我说,那你知道那家人也有很多做得不对的地方吗?带爸妈出门旅行,怎么能少订一晚上住宿呢?

我妈说,呵呵。那你之前带我去法国那次,咱们在房东楼下进不去门也联系不上人,我怪你了吗?

我:……

我妈继续叨叨:你当时还拉我去吃什么生牛肉呢,亏你想得出,我也没生气啊。

我:……

一想起那次跟我妈出门,我就百感交集。再想到之前的几次黄金周和爸妈一起旅游,更是槽点密集。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就是玩这件事,都能把一家人折腾得死去活来,至少有一个人没玩开心。

爸妈眼中的旅游是酱婶的

热爱人山人海

每个人对旅游的理解和偏好都不一样。有人偏好海岛全程躺,有人喜欢户外到处折腾,有人喜欢大都市吃喝买,但一旦这趟跟爸妈一块儿,那就是虔诚插地标,哪里人多挤哪里。

去巴黎一定要爬铁塔,去北京一定要登长城。越高越好,越挤越好,高度不够或者人流量不够大的地方在他们看来就是荒郊野外。在经典老掉牙景点的人山人海中杀出一条路,爸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抗挤压能力。

某个国庆陪着我爸妈去了扬州,因为我妈觉得瘦西湖一定特别美,有江南的韵味。再三强调黄金周的江浙沪会有多挤,还是没拗过她。在瘦西湖半小时才挪了几百米,不是堵车,是堵人。我就纳了闷了,这明明就是一个市民公园,为什么非要在最挤的时候去?哪有韵味?我只闻到汗味。

谜之拍照审美

年轻人期待的旅游照多半是这样的:

而爸妈眼中的多半是这样:

总结一下爸妈满意的照片元素:背景要有字,比如一个匾,一块石头,一个碑,就像乾隆盖章一样,否则他们就觉得没人看得出去了哪儿;还要有丝巾,这里说的丝巾不是石原里美系的那种,是二十元三条那种纹样颜色的,像这样:

人物要正面面对镜头,要么是一种人民敲锣打鼓迎新年式的欢乐奔放,要么是一种胸中有沟壑而面如平潮的端正平静。爸爸们往往背着双手极目远眺,妈妈们往往挥舞丝巾展翅欲飞。网上传授的各种牙疼头疼式托腮扶额的拍照pose,都很可能被爸妈拍出真·牙疼头疼效果。

最可怕的是,很少有不爱拍照的爸妈,到哪儿都要拍照,甚至为了拍照耽误时间,但最后相册里一看,成品相似率高达90%,剩下那10%是你这辈子都不可能发到朋友圈的黑历史。

 这角度.....妈我是你生的地精吗

永远不按套路出牌

爸妈也分很多种,有的腿脚不好,有的腿脚太好,或者俩人一个能折腾一个不能折腾,总之你跟他们的生活习惯怎么都不对付,他们还会对早就定好的行程挑三拣四,“我们这行程太紧了我吃不消了。。。”,要么就是“咱花钱就在这海滩躺一上午啊?”

你想带他们去看看当地歌舞表演,丰富夜生活,他们要早睡;你想早上睡到自然醒,他们一大早就起来了,神清气爽地张罗着去吃酒店早饭/去外面遛弯儿。

朋友有一次带爸妈去法国,爸爸一大早就起床出门散步,成功走丢,还没带手机。一家人慌里慌张又是找人又是报警,最后爸爸被当地留学生送了回来。

朋友说起这事时,还气得像个河豚:他还嘴硬,觉得自己再绕两圈就能回来了,怪我们小题大作。多大的人了,这么不让人省心!

战狼式中国胃

再好的当地特色,爸妈能吃两顿很牛逼了,三顿顶天了,并且不光自己不吃,还要叨叨你怎么吃。无论去哪儿玩,爸妈最能接受的还是中餐和泡面。

“什么?你吃生的鱼片?哎呀这玩意儿有寄生虫的,你没看新闻说吗……”

“这牛肉还带血丝呢,都没做熟就给端上来了,赶紧重点一份,这怎么能吃!”

“我说你啊,别一天到晚老喝凉水,这水杯都冰的起雾了,老喝凉的会宫寒知道吗。”

没撕不是因为怂

爸妈平时也是讲理的人,为什么会在旅途中出现那么不可理喻的表现?

在家独断专行就算了,出门也要什么都听他们的,人生地不熟的当街吵架太丢人了!

出去这一趟他们是拍美了,每天都发九宫格,我连一张正常表情的摆拍都没有,为啥爸妈抓拍我的奇葩表情这么在行?

明明就搞不清状况,还非要指挥,还死不认错,气的要命还不能发火,憋屈!

上述情况如果是跟自己的朋友出去,一定当场撕逼原地分手了。但据我们所知,很多人虽然在旅行途中内心全程弹幕吐槽,回家以后却慢慢觉出了和父母一起旅行的好,甚至膨胀了起来,计划下一次出行。

于是,我们采访了几位和爸妈一起旅游回来还给出五星好评的朋友,以下是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你那套搁爸妈朋友圈根本行不通

爸妈和我们的成长环境不同,注定了会有代沟。但每一代人都向往名胜古迹,也都有跟同龄人装逼的需求。这只是方法论层面的区别,论品味高低才是真的狭隘。想想小时候第一次出远门,如果那时候你有自己的微信,还不是疯狂刷屏。

如果你爸妈的朋友圈get不了隐蔽打卡的方式,不如就为他们拍出最伟光正的游客照,让爸妈在广场舞微信群的斗图battle里不输给任何人。

爸妈是你最该好好伺候的甲方

生活习惯不一样太正常了,不能强求所有人都口味一致兴趣一致,只能在做路线规划甚至每日行程安排的时候,尽可能都考虑到。这一点很考验协调和变通能力,更考验共情能力,是不是真的能站在爸妈的角度,以他们的习惯为先。难缠的甲方都伺候了,这点职业精神应该不会难倒你。

早起还是晚起,打车还是走路,吃当地餐馆还是回去吃泡面,都可以事先征询好意见,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即使是一家人出去玩,也不见得非要全程同步,确保联系畅通就可以尝试小范围分头行动,以防万一,还可以约定一个碰头的时间地点。

一个规避临时变动而吵架的方法是:提前把可能产生的各种情况跟爸妈沟通好,比如今天的行程里可能不会路过中餐馆,那么早饭晚饭吃好一点,中午简单对付一下。大多数爸妈在心里有数的时候都不会乱发脾气的。

套路混搭,给爸妈选择的机会

多跟爸妈交流彼此的套路,不要上来就怼。在跟你妈妈大喊大叫“你怎么把我拍得这么丑”,你妈再大吼回来“谁让你随你那个丑爹”的时候,倒不如耐下心来告诉她怎么拍比较好看。在她挥舞丝巾意气风发地等你给她拍照时,不妨先拍几张她想要的效果,再让她试一试换个pose,再让她自己看看喜欢哪个。

慢慢地,她会熟悉你的套路,你也会发现,也许年轻人觉得好看的那一套,在父母的圈子里行不通。

有个朋友说,以前觉得妈妈每次拍照只会一个侧身丁字步的站姿,特别老土。后来有一次回老家跟亲戚聊天,才知道妈妈年轻的时候是合唱队的,一直就是那么站的。在那个年代里,这种站姿是最流行的,类似今天的靠墙剪刀腿大法。

那之后她没有再嘲笑过妈妈,而是会夸她在同年龄段的老太太里显得最精神。

谁还不是小公主呢

在陌生环境里,谁都难免有焦虑紧张的时候。爸妈发无名火,或者显得脾气急躁的时候,也许只是因为他们不习惯表达自己的无助和失措,只能用暴躁掩饰情绪。

在孩子的眼中,爸妈一直是家里的“大人”,但是他们也会老,也会有像小孩的时候。我们拿出对待客户爸爸的十分之一耐心对待亲爸亲妈,可能世界会更和谐一点吧。(说实话,亲爸亲妈花在你身上的钱可比客户爸爸多多了)

在国内还好,如果是出国旅游,一些平日里用惯了的东西和日常保持的生活习惯能帮助爸妈找回内心的秩序感,也让他们觉得更安全更自在。

保温杯不用说了,最好买那种能自动煮粥的,在爸妈吃不惯当地食物时,一点米一点水就能马上让他们的胃平静下来。还可以准备一些爸妈爱吃的小零食。

提前买好充电宝,给ipad和爸妈的手机里下载好他们喜欢的综艺节目或电视剧,也能在排大队和路上交通的时候让他们的烦躁来得晚一点。

另外,不管是多认路的爸妈,在语言不通和对环境不熟悉的情况下,都可能变成路痴,每到一个地方都把住宿地址、联系方式写在小卡片上让爸妈随身携带,这样也不至于无法求助路人。

当然,即使准备再充分,也难保不会遇到意外。闹心总归是暂时的,我和妈妈虽然遭遇了被房东放鸽子,但回家以后,她在家族群里发旅游照片的时候,那种快乐让我觉得一切都非常值得。

是不是太麻烦了?当然,带爸妈出游等于身兼数职:会调节气氛的司仪,熟悉路线的导游,伺候太后的大宫女,还得在他们互相埋怨的时候做调解员。我们建议你再想想,到底为什么要和爸妈一起出去旅行。

如果自认为的确hold不住,不如给他们报好团,放过彼此。如果还是想挑战一下,就要做好心理准备。毕竟,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也是一次和爸妈和解的过程。那些平时没有好好聊的话,都可以在等车的时候慢慢说。爸妈那些我们无法理解的喜好,可能都会在旅行中慢慢找到答案。

小时候,是爸妈带着我们看世界,是时候反过来了。

文 | 不小心把妈妈带去红灯区的艾玛

 咋整话题 

 你和爸妈在旅行的时候吵架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