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路文学情■现代丝绸之路上的土耳其“马可·波罗”——专访土耳其留学兄妹白振国、白鹿原

 微风读书会 2020-12-01

魏锋专访(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现代丝绸之路上的

土耳其“马可·波罗”

——专访土耳其留学兄妹白振国、白鹿原

微风读书会独家专访      文/魏锋

贾平凹:“感谢你们,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被翻译成土耳其语,以后都是朋友了,没事了就来我这坐。”

西安的街头巷尾依旧年味满满,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来往的游人络绎不绝。在这个充满“文化”味特雅致,最具西安特色的中国年的正月初八,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在工作室接见了两位特殊的外国朋友——留学西北大学的土耳其兄妹艾克雷姆·德米尔卡勒(中文名白振国),伊蕾木·德米尔卡勒(中文名白鹿原),首次授权《贾平凹散文选》(《Jiapingwa’dan Nesirler 》)土耳其语翻译及出版事宜,他们一起为中土读者将奉献一道丰盛的文学大餐。

2月13日(正月初九),笔者前往西北大学专访土耳其留学生白振国、白鹿原,聆听他们在中国留学和对中国文化研究的故事……

■留学西安,说陕西话懂外语的老师让我更加自信

“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做得非常好。来西安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了,成了许多外国朋友的导游,经常领他们去兵马俑、城墙参观游玩,去吃小吃,我最喜欢的是凉皮和肉夹馍,当然,羊肉泡馍也很不错。有一次老师还带我吃了‘裤带面’,那个面真的很宽,觉得都能卡到嗓子眼儿……这个城市的开放与包容令我着迷。西安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我的梦想是学习马可·波罗,做一名文化交流的使者。” 采访中,这位黑眼睛、黑卷发、留着络腮胡的是土耳其小伙白振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和笔者侃侃而谈。

童年的土耳其留学兄妹白振国、白鹿原

“世界非常大,你要走出土耳其,用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在父亲鼓励下,白振国高中毕业后来到中国,在西北大学新闻学院开启了人生新的一页。

对于白振国来说,选择来西安留学更多的缘于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在西安,白振国是个名人,在2月2日举行的2019西安市迎春团拜会上,陕西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在致辞专题讲述了他和妹妹白鹿原情系西安的故事。

左起:孙静、白鹿原、贾平凹、白振国、胡宗锋

谈及他和妹妹选择翻译贾平凹先生作品时滔滔不绝:“爱上贾平凹,特别要感谢西北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教授胡宗锋老师和陕西省翻译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孙静老师,他们是我的老师也是我很好的朋友,我经常参加胡老师外语学院的文化交流活动,胡教授长期坚持把把国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引进来’,把中国文学作品翻译并使其‘走出去’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我在西北大学读本科的时候,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举行了一次演讲比赛,演讲中我开玩笑地问了一句‘外国语学院院长在吗?’当时很诧异地收到在场胡教授的回答‘在!’。从此,我和胡教授结下不解之缘,也曾向他建议外国语应该开设一个土耳其语专业,培养更多的人。胡宗锋教授特别重视我的意见,很快回复外国语学院也准备成立一个‘中土文化交流中心’,从本科到硕士,胡教授一致教导、支持着我的学业!在胡教授的支持下,我和我妹妹白鹿原把贾平凹先生的作品翻译成土耳其语,就是希望更多的土耳其人越来越了解和认识陕西,认识中国。”

在商洛市翻译贾平凹先生的作品(贾平凹的家乡)

“周末去秦岭爬山,或是在山间的农家乐与朋友喝茶聊天,那感觉棒极了,真羡慕西安人身边有这样一座巍峨壮阔的山。”白振国说,这几年他去过华山、延安,看过壶口瀑布,而他最喜欢的还是秦岭。在中国这个传统的春节,他和妹妹关闭了手机,住在终南山寨阳坡院子,一边感受贾平凹老师家乡地道的文化,一边用土耳其语翻译《贾平凹散文选》。

胡宗锋教授带着白振国参与2019BEIJING BOOK FAIR《贾平凹散文选》汉英双语版本的发布会

“在西北大学,说陕西话懂外语的老师让我更加自信,曾有一段时间,我想离开西安去北京发展,听了胡教授的教诲,我选择了留下来!我特别羡慕西安人身边有座秦岭,贾平凹老师作品也是第一次用土耳其语翻译,令我特别高新和感动的是,曾担任我们留学办的陕西省翻译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孙静老师,在翻译工作中给了莫大的鼓励和支持,放弃与家人春节团聚这么重要的活动,一起和我们在商洛阳坡院子静心翻译贾老师作品,在翻译过程中,特别是涉及到方言方面的表达,都得到了孙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回来后,胡宗锋老师穿针引线带着我们去拜访贾平凹先生,贾先生不仅签了作品翻译授权书,还给送了签名书和丹凤的葡萄酒……”白振国高兴地告诉笔者,现在土耳其的朋友没有中国朋友多,我周围有了一群支持和鼓励我们的中国兄弟姐妹。他现在还能想起去贾平凹工作室的场景,贾先生平易近人,在签署授权后,还高兴地对他们兄妹说:“感谢你们,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被翻译成土耳其语,以后都是朋友了,没事了就来我这坐。”

住在终南山寨阳坡院子,过中国年

“我会跟别人说‘西安就是我家’。非常感谢西安老乡这么多年关心我、照顾我、支持我,让我没有一点‘外国人’的感觉。现在我已经和这个城市融为一体了。”西安人对土耳其小伙儿白振国也充满了喜爱和包容,生活了7年的白振国,热爱生活,善良热情、乐于助人,走遍中国18个省,而他最爱西安这座城,能留在西安创业发展,把学习到的中国文化的精髓带回土耳其,做更深入的推广,让更多的土耳其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和习俗等,也会像我现在一样,悉心照顾到土耳其发展的中国的兄弟姐妹。

白振国在西北大学学习

如今,白振国是西北大学广播电视MFA研究生,首任外籍学生校长助理,也是西北大学培养出来的第一个外籍导演。他还曾荣获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16年度中国政府优秀来华留学生奖金”嘉奖,摄影作品入展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2018“丝路长安”大学生艺术节展,他和妹妹白鹿原被西北大学国际合作部授予“文化传播之星”奖,经常受邀西安电视台、西安网信办、CRI国际在线讲述他的中国故事和中国情结。去年一年时间,学业之余正忙着拍摄自编自导的第一部微电影作品《土耳其冰淇淋师》,展示一个在西安创业的土耳其小商贩在抖音上爆红的故事。

白振国说,学习知识是首要任务,他准备在中国把硕士和博士课程读完,以后从事与土耳其和中国文化交流相关的事,向中国人介绍土耳其文化,也要用电影、文学等方式向土耳其人推广中国文化。

■了解中国,西安作为切入点是再好不过了

土耳其小伙和西安的缘分,源于2010年。15岁的白振国还是一位高中生,暑假来到中国旅行,去了云南、宁夏、北京和西安4个地方,虽接触过中文,但是对中国的印象,大多是概念性的,从此“深深迷上了中国”。

“看到宏伟的城墙屹立在西安城中心,高楼与古建交融,在这里可以吃汉堡,也可以吃面,可以玩摇滚,也可以去听戏……深厚的历史文化与国际化的生活气息有机叠加,渗透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白振国笑着说道。中国之行,打开了白振国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户,让他学会了用不同视角去看世界,与不同价值观的人交流——这与他身上自由包容、进取理性的精神,达到某种契合。

白振国,白鹿原接受“丝路名人团”中的土耳其记者的采访

 “我非常想学习汉语,虽然英语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但汉语却是全世界说的人口最多的语言。在我眼中,中文是未来的世界通用的语言,去过俄罗斯,乌库兰,dubai,菲律宾等等国家的机场都遇到过中国人,跟他们直接用中文交流。文化大国的中国,中文肯定是未来的世界共同语言”白振国说他多次向朋友描述他来中国的原因和他眼中的中国人。

“如果中国是一棵大树,西安就是这棵树的根”。2012年,当身边同学选择去欧美等地留学时,站在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的白振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学西安。在白振国眼里,了解中国,西安作为切入点是再好不过了。来到西安学习期间,他在西安交朋友、看展览、逛景区,用一个土耳其人的眼光,阅读和认识这座城市,“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古老而现代,我爱这种文化气息”。

白振国、白鹿原受邀参加西部网拍摄土耳其语介绍陕北专题片

七年如梭光阴,从选择西安留学伊始,到爱上这座城,不仅让这个土耳其小伙完全融入了西安生活,就连家人也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来西安,一方面源于我哥哥的推荐,另一方面源于我的中国情结。”采访中,这位漂亮美丽的90后土耳其女孩白鹿原与笔者聊了起来。2017年10月,白振国的妹妹伊蕾木·德米尔卡勒,追随哥哥的脚步也来到西北大学学习汉语,每天哥哥白振国都要抽出时间教她学习汉语。

“哥哥给她起了一个非常好记,同时也非常好听的中文名字——白鹿原,哥哥说中国人持别是陕西人,一听到这个名字会很开心,我当时跟别人说起这个名字很多人都笑起来,后来才知道这是陕西的地名,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小说也叫‘白鹿原’”伊蕾木·德米尔卡勒高兴地笑着说。

“在土耳其文化里,地名可以用作人名。土耳其语中,‘白’代表和平、纯洁,‘鹿’代表温柔,两个字的寓意都很美好,然后就给地起了这个名字。”坐在一旁的白振国用熟练的中文插话诠释,他高兴地说,一位5年多买水果的师傅不记得白振国的名字,但每次见到他妹妹,“白鹿原”三个字却总能脱口而出。

“西安是我来到中国的第一个城市,这里给了她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吃羊肉泡馍、第一次吃饺子、第一次用筷子、第一次吃中国烤肉。了解得越多,她越被陕西厚重的历史和放事所吸引,越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来到西安后,白鹿原成为了西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一名留学生。“中国有自己的特色传统和文化,戏曲就是其中之一,许多中国文化都可以从戏曲中反映出来。尤其是中国戏剧的服装,能将我从现代带到中国古代。我想,如果一个外国人想了解中国的文化应该看一看中国的戏曲。”喜欢探寻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她,对中国戏曲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土耳其90后留学生白鹿原学习中国书法

 “妹妹来中国留学经历的许多趣事和第一次自己也有,在土耳其,男性和女性的理发店是分开的,第一次在西安理发,一看理发店里有女孩,我就退出来,找了一整天也没理成发。还有刚来西安,我根本不知道中国人有过年放鞭炮的习俗,当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时,我还以为有什么突发事件,条件反射地‘卧倒’在了大街上!现在环保,过节也听不到鞭炮声了……”白振国笑言。

 “我刚来西安的时候,每天六点起床去外边等校车。有一天,我在等车的时候下雨了,大家部带着雨伞,我没有雨伞,这时候一个中国的老师给了我她的雨伞。这件事让她非常难忘,她说,也许这对于别人只是一件小事情,但是对于初来中国又不会说汉语的她,感觉特别温暖。”白鹿原说,除了传统的历史文化的吸引,白鹿原说打动她的还有这里的人。哥哥白振国说:“从我入学开始,我的同学们和老师就很友好,非常照顾我,这对一个初入陌生国家的‘外国人’来说无疑是幸运的。有一天,我无意间在大唐西市博物馆看到一尊人物雕像,简介记载雕像代表的波斯人曾在西安做过官。我在想,古时候就有外国人来中国,并且生活得很好,甚至有过做官经历。如此看来,西安的友好、包容与开放由来已久。如古时一样,现在的西安也张开怀抱迎接着外籍留学生。”

如今,白振国和妹妹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了汉语水平等级考试,读硕士、读博士……

■搭建桥梁,做现代丝绸之路上的“马可·波罗”

“大家好,我叫白振国,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来参观土耳其展馆。土耳其横跨欧亚大陆,连接中亚、欧洲,汇聚了亚洲和欧洲文明的精华,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和先后十三个不同文明的文化历史遗产,拥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在2018中国的“土耳其旅游年”在土耳其展馆,这位留学西北大学说着流利的中文、有着地道中国名字的主持人白振国,已经成为了丝路交流的一位使者。

耳其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台风(右)和白振国是老朋友了

在白振国看来,中国是一个无穷的文化宝藏,“单是饮食文化就堪称博大精深,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的饮食文化,很少有国家能跟中国一样。” “我希望西安和伊兹密尔能缔结为友好城市,城市之间、居民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密切合作。如此这般,让伊兹密尔的人们一览古朴美丽的大雁塔,让西安市民一睹伊兹密尔的‘蓝色童话’,让西安和伊兹密尔的‘钟楼’拥抱,也让西安城墙牵手伊兹密尔的‘城堡’,如果可以,让披萨和肉夹馍、烤肉饭和biangbiang面、土耳其的冰淇淋和西安的甑糕携起手来,缔造一段关于美食的佳话……”

“古时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国和土耳其的商旅往来和文化交流。如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赋予这两个古老的国度更紧密的联系,这对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和国家共同繁荣都是有好处的。”白振国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出国留学,去了解另一个国家的文化习俗,但是至少我们可以通过一种叫 “文化体验”的旅行来深度感受另一种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结识当地的朋友,和不同背景的人在一起交流,酝酿发酵。”

《51天中国行》北海广西

2015年7月,白振国在云南虎跳峡与当地居民自拍合影。

白振国和中国小学生们在一起

《51天中国行——一个土耳其人的西部文化体验之旅》

“西安是丝绸之路的开端,我把它作为我51天探索中国西部的起点。”白振国说,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出发,穿越时空,一步一个脚印,做一名文化交流的使者,把旅行中的见闻分享给更多人。白振国把对中国的热爱转化为行动,2015年大二暑假他毅然背起背包,穿越了四川、甘肃、云南、新疆、青海、广西等多个省份,坐200多个小时的火车,行进约3万公里,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了他的中国西部文化之旅,他游历中国西部的山山水水,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采用中文和土耳其两种文字写成了《51天中国行——一个土耳其人的西部文化体验之旅》一书出版发行,他还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记录他在中国行走的见闻,文字和图片都饱含着一个土耳其人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与热爱,让两国文化以这样的方式交流和碰撞。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出国留学,去了解另一个国家的文化习俗,但是至少我们可以通过一种以文化体验的旅行来深度感受另一种生活。我们不能像核桃一样油盐不进,包裹着厚厚的皮。最好的方式就是结识当地的朋友,和不同背景的人在一起交流,酝酿发酵。” 白振国在《51天中国行》中如是说。

 “中国和土耳其分别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东端和西端,土耳其有非常多的丝路遗迹,我努力所做的一切,就是想让人感受到古代丝绸之路的风采。”白振国说,好多年前,我受邀参加了东方卫视旅行节目《花样姐姐》在土耳其的拍摄,负责团队在土耳其方面的沟通工作,并在节目中“客串”了一把。还参与了很多土耳其纪录片的拍摄……“做一名中国和土耳其文化交流的使者,增进两国人民对双方文化的了解……”回忆起当初所做的决定,白振国感觉到,冥冥之中,仿佛有一种力量牵引着他来到中国。“高中毕业时,我的同学大多选择去欧美留学,全班只有我选择来中国留学。很多人问我:你不了解中国,为什么要去中国留学?我的回答是,正是因为不了解,我才更向往这个神秘的国度,越了解,我就越想要亲近她。”

热爱阅读的白振国

兄妹俩业余学习中国书法

 “我想通过学书法,看懂中国两千年前的汉字,现在已经会看懂和写几千个中文生词了。”除了旅游、摄影、写作以外,白振国业余学习中国篆字书法。如今,除过与妹妹一起翻译的《贾平凹散文选》外,还在用汉语写创作他的第二本书,讲述土耳其的他在西安的七年光阴,从不了解中国到“中国通”的故事,展现了土耳其人眼中的西安风土民情,人生百态。

在未来的规划中,白振国兄妹俩将自己和中国紧密的捆绑在一起。“完成学业后,我们兄妹还会留在中国一段时间,因为中国越来越包容、越来越开放了,我可以感受到中国人非常尊重我们的文化,我在中国也有很多朋友,我在这里非常开心。”

土耳其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台风(右)与白振国亲切交谈

 “文化交流可以帮助老百姓加深对彼此国家的了解,我对中国充满热爱,‘一带一路’倡议又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我认为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个机会,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我们都是追梦人,我的梦想就是这一辈子都注定与中国联系在一起了。”白振国说,他准备先在中国把硕士和博士课程读完,自编自导的第一部一个在西安创业的土耳其小商贩在抖音上爆红的故事微电影作品《土耳其冰淇淋师》正在剪辑中,还计划拍一个纪录片——《回爱琴海的路上》,以西安和伊兹密尔为起讫点,一路发现不同的文化,让中国人了解他的老家伊兹密尔,也让土耳其人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民族英雄(白振国解释说,他特别喜欢林则徐,于成龙)……最终选择从事与土耳其和中国文化交流相关的事情。

 “在中国的生活真的非常精彩,经历了很多不同的事情,认识了很多朋友。来中国求学是我人生中做的最好的选择。非常感谢西安老乡这么多年关心我、照顾我、支持我,让我没有一点‘外国人’的感觉。现在我已经和这个城市融为一体了,希望让更多的土耳其人越来越了解和认识你们……”采访即将结束,白振国向笔者展示了他们春节期间在商洛民居过春节,翻译贾平凹先生作品期间一条发在朋友圈的微信。

在商洛市翻译贾平凹先生的作品(贾平凹的家乡)

土耳其作为亚洲与欧洲的桥梁,西安又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期待帅气幽默的土耳其小伙子白振国,美丽可爱的小姑娘白鹿原兄妹俩,跨越国界、超越时间,用他们的智慧和热情,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带回土耳其,让更多的土耳其人了解中国,了解“丝绸之路”的魅力与伟大,搭建起了中土友谊的桥梁,做现代丝绸之路上的“马可·波罗”。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为微风读书会《丝路文学情》题名。

【胡宗锋英译专栏】贾平凹:写给母亲,句句催人泪下!
【胡宗锋英译专栏】贾平凹:西安这座城
【胡宗锋英译专栏】贾平凹: 我不是个好儿子(I am not a Good Son)

作者简介 

  

魏锋,男,1982年10月出生,陕西省彬州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微风读书会”“微风书公益”项目活动发起人,多家报刊专栏撰稿,特约编辑、记者。迄今发表文学作品千余篇、百万多字,著作多部。其中,评论文章曾入选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分析,纪实文学、读书随笔等著作多次入选全国职工书屋和农家书屋指定重点备选图书目录。

【原创文章】如需授权转载请移步微风读书会 〡后台留言申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