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打破武状元的魔咒,成为了军功最为显著者,挽救了一个王朝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我国的科举考试源远流长,其中文科举让人趋之如鹜,很多人就是从此举世闻名,走向属于他的舞台。其中的文状元,诞生过不少名人,有的经实际用,有的文华风流,有的曾力挽狂澜,有的曾屈膝投降,在历史上留下了他们的名字。

相比之下,武状元就逊色得多了,您听过几个武状元立有不世之功的?这当然有历史的原因,也和武状元本身的素质有关。一方面历代以来不重视武状元,认为就是武勇而已,哪怕到了清朝这样尚武的民族执政,武状元往往就是被选为宫中侍卫而已。

另一方面,武状元本身素质不高,虽然有部分出类拔萃的,但总体来说就是靠力气吃饭的蛮汉而已。明朝时准备给武科举加试国家边防政策,但一直进行不了,原因你懂的。所以武状元在很多朝代都当作是运动会冠军来对待,但历朝历代,有一人除外。

他就是挽救唐朝的首席功臣——郭子仪。在安史之乱即将颠倒乾坤之际,这位英雄横空出世,以绝代才华扭转了局面。他出身名门,父亲郭敬之官至刺吏。他从小喜好武术,但和普通的贫寒子弟不同,郭子仪更不仅学习各种武技,还喜好兵法,研读各家兵书。

在唐朝最为鼎盛的开元年间,郭子仪高中武科举状元。但是和以往别的武状元一样,郭子仪并不受到重用,他以老成持重的作风和家庭背景,慢慢积累功劳做到了九原太守。

如果玄宗皇帝继续他的英明睿智,那么郭子仪可能就是以一个地方高官的身份而致仕,史书上也就寥寥数笔记载而已。但是因为一代英主唐玄宗李隆基的堕落,却导致了另一个英雄的诞生。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他一开始就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不仅稳定了大唐的人心,还很快收复了河北、河东。这是给唐朝一剂强心剂,于是朝廷马上封他做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两个官职实际上就是把国政、军政大权全给了他。

至德二年,郭子仪带兵收复长安,在骑着高头大马进入城门的时候,他的声望达到顶点。也就是这次故都的收复,使得战局形势开始真正扭转,叛军从此再也没有能力威胁中央。朝廷把司徒、中书令、代国公等等头衔都给了他。

腐朽的朝廷都是相似的,叛乱还没有平息,唐朝内部就开始窝里斗。这时候,皇帝怕郭子仪造反,奸臣嫉妒他。于是利用一个战役的失败,他们借口剥夺了郭子仪的军权,只用一些名义上的官职来维系着表面上的尊荣。

又过了几年,前线将士哗变,杀死了官方派来的将领。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唐廷只能派威望过人的郭子仪前去平乱。他已解除兵权多年,但仍然依靠自己在军中卓绝的影响力,擒贼先擒王,把叛乱将领首先制服处死,安定了军心。前往其他地方平乱的将领也依样画葫芦,使用斩首计划才躲过这场难关。

但这次事情更让朝廷坐立不安,担忧郭子仪实在名气太大,以后无法控制,还是解除了兵权。可是朝廷自己又玩不转,吐蕃趁着都城空虚,占领了长安,大唐天子再次逃离首都。还是郭子仪,挺身而出,他被唐朝流亡政府请出山后,拉了一支部队开往长安。吐蕃听说是郭子仪来了,一仗未接就逃之夭夭。

两年后,吐蕃联合回纥入侵唐朝。郭子仪巧妙的利用釜底抽薪之计,分化瓦解敌人。他说服了回纥,让它们反叛,最终唐朝和倒戈的回纥调转马头,狠狠制裁了吐蕃一次。

郭子仪的成功,除了他的才华以外,还在于他高尚的人品。他与李光弼有恩怨,但不计前嫌,硬是向朝廷举荐了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前期靠郭子仪,后期靠李光弼。他为了团结宫廷力量,防止他们拖后腿,连鱼朝恩挖了他祖坟的事都不追究。

虽然历史中的武状元有所成就的少得可怜,但是郭子仪却是例外。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是这位不被看好的状元郎,硬生生的还给历史一个光鲜亮丽的大唐王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