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堂上两个宰相互相辱骂,差点打架,后来双双中风,结局凄惨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公元875年,黄巢响应王仙芝起义,天下震惊。唐军此时再也不是威震天下,灭国无数的钢铁雄狮了。相反,黄巢起义军如火如荼,尤其是在王仙芝死后,黄巢被推选为“冲天大将军”。但是,在公元879年,唐朝朝廷竟然接到了一个好消息:黄巢占领岭南后,同意招安,要求封他做天平节度使。

这个消息传来,唐僖宗和群臣又惊又喜,难道为祸多年的叛乱,就如此轻松地结束了吗?唐僖宗让百官讨论,朝堂上发生了争议,两派有着不同的意见。

一派以郑畋为首,他认为这是可以利用的机会,应该同意黄巢的归降。只不过他认为,天平节度使地位太重要,又在中原腹地,绝对不能轻易许诺,黄巢正好占领了岭南,干脆就封他为岭南节度使。

另一派以卢携为首,他认为不能惯着黄巢,应该坚决打击。他之所以说话有如此底气,是因为他重用的淮南节度使高骈,确实是个人才。唐懿宗时期,高骈就连挫党项、吐蕃、交趾,唐僖宗时期也带兵平定过南诏。即使是黄巢起义,高骈也屡屡获胜。卢携相信,假以时日,高骈一定能立下不世之功,而他这个举荐人,好处自然不会少。

郑畋和卢携都挂着平章事衔,都是宰相。他们的分歧,让唐僖宗很为难。一个说凭借智谋先稳定人心,等到年景好起来,黄巢的军队自然没人跟他造反;一个说高骈智谋无双,何必要怕毛贼,如果这种先例一开,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抱着侥幸心理起事,以后都不好收拾了。

其实,就当时的形势而言,两方都有道理,谈不上谁对谁错。唐僖宗本来就没有什么治国能力,宰相意见不一致,他也很犹豫。直到有人说了一句话,才让唐僖宗下定决心。原来,另一个宰相于琮对他说:岭南物产丰饶,宝物众多,交给黄巢,国家可就没有了!

唐僖宗贪财,这句话正中下怀,让他非常惊恐。再加上高骈确实厉害,朝野共知,唐僖宗最后同意按卢携的方案办,拒绝黄巢的请求,要投降,提头来,并让宰相们去起草诏书。

可是,就在起草诏书的时候,出了一件岔子。卢携得意洋洋,被皇帝采纳意见的优越性也油然而生。郑畋忍气吞声很久,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大声对卢携说:

妖贼百万,横行天下,高公迁延玩寇,无意翦除,又从而保之,彼得计矣。国祚安危,在我辈三四人画度。公倚淮南用兵,吾不知税驾之所矣!——《旧唐书·郑畋传》

这句话的意思是,黄巢有百万之众,势不可挡。高骈已经流露出挟寇自重的态势,玩起了官兵抓强盗的把戏,根本没有将黄巢消灭的打算。国家安危就在我们这三四个的谋划之中,您要依靠淮南高骈,我真不知道会是什么结局!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郑畋没有给卢携面子,语气很强硬。这让郑畋感觉很没有面子,他怒目相待,最终拂袖而去。没想到,临走前竟然用袖子将桌上的砚台给打算了。郑畋以为他是故意的,追上去要说法,两个文弱书生差点动起手来。

这事情传到唐僖宗耳中,他大为恼火,干脆将两人都罢相。两人都被贬为太子宾客,可是令人没有想到的事,后来两人的名望和历史地位截然不同,命运竟然殊途同归,都是中风后而死。

先说卢携,唐僖宗启用他的计策,重用高骈,后来让他又主持政事。他在外靠高骈,在内靠田令孜。然而,高骈真的如郑畋所言养寇自重,导致黄巢破洛阳,攻长安。偏偏这时卢携中风,精神恍惚,政令都交给身边官吏温季修。此人贪吝,一时间贿赂成风,潼关失守后,长安危急,天下都将过错怪在他的头上。卢携再次罢相后,服毒自尽。

再说郑畋,开始备受卢携的打击,直到高骈不出力后,唐僖宗才想到他的好处,这才重用于他,让他担任尚书,后来凤翔陇右节度使。唐僖宗逃跑之后,郑畋在斜谷跪迎,泣不成声,唐僖宗允许他以后见机行事。只可惜,郑畋也得了中风,体力精力都非常不济,除了发布过一纸檄文,让诸藩镇得以安心,让黄巢不敢入蜀追击唐僖宗外,也没有太大作为。不过,他的历史地位,显然比卢携要高得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