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定天下的功臣,却因为一则流言,弄得身败名裂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同治九年五月二十五日,曾国藩接到了朝廷的一道上谕,要求他前往天津处理一起案件。曾国藩此时是直隶总督,又已经垂垂老矣,没有特别棘手的事情,清廷也不会特意颁旨,这起案件就是著名的“天津教案”。

所谓天津教案,是在当年五月的天津,发生了不少儿童失踪案,后来有人发现当时外国人开办的育婴堂每天都有不少死婴处理。因此,引得了很多人的围观,发现那些死婴都被草草埋葬,十分凄惨。此时,就有传言说西方人开办的慈善机构育婴堂都是用迷药拐卖小孩,用以挖心制药。

这自然引起了百姓的极大恐慌,一时间天津城里人心惶惶。后来,有人捉拿了用迷药拐卖幼童的罪犯武兰珍,到官府审讯时,又牵扯到i加入法国教会的教民王三。这下百姓的怒火全部发泄到洋人身上,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和他的秘书西门被打死在街头,大卸八块。

另外,愤怒的天津市民,杀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又杀死了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不少外国人的建筑物、居住地也被疯狂的市民焚烧。此时,百姓如同杀红了眼一般,而西方人在中国晃晃不可终日。

本来这案子是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来处理的,但是此人是个彻头彻底的庸才,查来查去也没有个明白。他只好向朝廷求援,慈禧也知道崇厚办不了事,这才让曾国藩出马。

曾国藩知道这件事情极其棘手,已经闹出了几十条人命,而且涉及到外国使官,再加上他已经年老体弱,精力实在不济,本不愿意前往。然而,朝廷一再催促,曾国藩也没有办法,甚至在临走之时,还给两个儿子写下了带有遗嘱性质的信。

这事情并不复杂,曾国藩来到天津后不久就查出了一个水落石出。原来,育婴堂本来收养孤儿,而且付给送来孤儿的百姓一定数量的钱财。人贩子就动了歪脑筋,将拐卖而来的幼童也送过去。育婴堂难辨真假,一一接收,很多不明真相的百姓以为是用钱买小孩。

更糟糕的是,当时天热,育婴堂收养的孤儿中本来就有很多是因为疾病而遗弃的。因此,每天死亡的婴儿数量不少。造谣者信口开河,连所谓的教民王三都查无此人。

案情并不复杂,但处理起来却是万分为难。当时俄国、法国、英国的军舰已经逼近天津港,扬言如果清政府的处理如果不能令他们满意,先炸平天津,再攻打北京。偏偏朝廷之中有人立场强硬,坚决主张一战。

曾国藩知道洋人的厉害,也知道此事曲在百姓,他不敢向外国作战,便听信崇厚的意见,以强硬的手段弹压百姓。他发布了措辞强硬的《谕天津士民》,对天津百姓大加指责。随后,又宣告此事与育婴堂无关,并与法国商定以“一命抵一命”的方式处死为首闹事的18人,充军25人,还将天津知府、当地知县也发配充军。

此外,为了平息法国征服的愤怒,清政府还要赔款46万两白银,并且派崇厚去法国道歉。以法国人的脾气本来不愿意同意的,只是因为他们爆发了普法战争,无暇东顾,也就接受了这个方案。

此事确实不好处理,弱国无外交,何况当时责任确实不在育婴堂。曾国藩所没有大错,但当时舆论大为不满。上上下下都痛斥他为卖国贼,苦心经营一生的曾国藩清誉尽失,他自己也感觉“外惭清议,内疚神明”,只有丁日昌站出来说了一句公道话:

自古局外议论,不谅局中艰苦,一唱百和,亦足以荧上听,挠大计。卒之事势决裂,国家受无穷之累,而局外不与其祸,反得力持清议之名,臣实痛之!

曾国藩积累了半辈子的形象,瞬间坍塌,朝廷将他当作替罪羊,换李鸿章处理此事,而将他改任为两江总督。他虽然捡了一条命离开天津,一年多之后还是气郁交加而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