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唐朝最冷酷的将领,做过一件狠事,让大唐威名远播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贞观四年,在前线与突厥作战的主帅李靖,突然找来副将张公谨,向他商议:现在颉利可汗疏于防备,我们派出精骑一万,只带20天口粮,从白道袭击突厥,你看怎么样?

张公谨一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马上提醒李靖:现在陛下已经同意突厥的请降,而且我朝使者正在突厥王庭抚慰颉利可汗,现在出兵,道义何在?使者的安危又如何保障?

出使突厥的唐朝使者是鸿胪卿唐俭,此人与唐太宗李世民是世交,他父亲唐鉴就与李渊交好,而他也参与了晋阳起兵,曾经是天策府长史、被封为封莒国公,还拥有一次免除死罪的特权。依照李靖的计谋,唐俭恐怕只有危,没有安。但是,面对如此重要的人物,李靖仍然摆摆手,将决策制定下来:

此兵机也,时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等辈,何足可惜。

这个机会,是唐朝人苦等了好几年的。在隋朝末年,一直被压制的突厥兴起,他们极力破坏中原王朝的统一,扶持各地军阀制衡唐朝。即使在唐朝完成了统一之后,突厥仍然利用国力上的优势,掠夺唐朝的边城,逼迫唐朝献出财帛,一次又一次和谈来赎买平安。

尤其是在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刚刚登基,连年号都没有改,就遇到了突厥人大举入侵。还是李世民以身犯险,在渭水签订了盟约,又送去大量的财物,才保住了岌岌可危的李唐王朝。

对于这个耻辱,李世民一刻也没有忘记。在贞观四年正月,东突厥发生内乱,又遇到了大风雪,羊马冻死很多。草原民族的经济系统比中原要薄弱得多,这样的天灾人祸,让东突厥国力迅速衰弱下来。

其实,张公谨也并非心慈手软之辈。趁机攻打东突厥,消灭这个为祸了几十年的敌人,就是他率先向唐太宗李世民提出来了。而且,这次行军非常成功,李靖率领的三千精骑从马邑出发攻下了定襄,而同为名将的李勣率领另一路从云中出发,在白道大败突厥。

这两场胜利是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却洗刷了李唐渭水之盟的耻辱,也把颉利可汗逼到了绝路。所以,他这才派人向唐太宗请降,愿意成为唐朝的藩属国,并且在最合适的时间入朝拜见李世民。他既然都已经这种态度了,李世民当然不能做绝,这才派出了唐俭去商谈受降的事宜。

这当然是颉利可汗的缓兵之计,每逢冬天,北方的游牧民族就会消停很多,而一到草青马肥之时,他们就会穷凶极恶地亮出屠刀。

张公谨虽然提出了抓住时机攻打突厥的建议,但雄才伟略的李世民兵没有任命他为主帅,而是让他作为副手辅佐李靖。这就是因为李世民知道,李靖身上有一种张公谨并不具备的特质,这种特质是成为载入史册的名将必须具备的,它叫做冷酷。

因为李靖知道,如果纵虎归山,以后边境再起兵端,死亡的就不仅仅是几千几万人了,也不是牺牲一个唐俭能解决问题的了。到那时候,再想要和平,也许就要赔上几十倍、几百倍的鲜血。古代白起坑赵卒、霍去病深入匈奴无差别攻击,都是建立在生死战场的无奈之举。

作为名将,他们深深懂得,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他们也懂得必要的牺牲,是为了全局胜利,甚至是为了子孙后代几百年的安宁。所以,李靖毅然发动了这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攻击。

这一次进攻,前锋苏定方趁着颉利可汗大意,又利用厚厚的大雾,一直杀到东突厥王庭七里的地方才被发掘。东突厥才真正体会到惊慌失措的感觉,全族的高层几乎被一网打尽,连颉利可汗也成为了俘虏。值得欣慰的是,突厥人死伤惨重,倒是唐俭利用混乱,机灵地逃走,捡回了一条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