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多年后南宋亡,有人哭诉:家祭如何告乃翁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在北宋灭亡的倒数第二年,有一位著名的诗人横空出世,他就是被称为“亘古男儿一放翁”的陆游。陆游活得很长,享寿85岁,尽管活得久,但他的一生却是并不高兴的一生。刚出生不久就遇到了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在南宋时他终日为抗击金兵恢复中原和奔波吟唱。

宋高宗时,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为得罪了奸相秦桧而受挫。由于他的名望太高,宋孝宗特地赐给他进士出身,担任了一些小官。南宋朝廷总是被一些主和派所掌控,大多数时候,陆游总是备受打击。

他的大部分诗歌,都是在为抗击金人而呐喊,读起来至今都觉得慷慨激昂,有一种凌然正气。尽管这么高寿,陆游最大的遗憾还是未能看到宋军克复中原,收复失地。在他临终的时候,陆游写下了最为出名,也是千古传唱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浅显易懂,没有任何艰涩复杂之处,然而读起来却让人潸然泪下。这是诗人在嘉定三年一病不起之后,向自己的儿孙们发出的遗言。在诗中,透露出的是诗人对于毕生没有看到收复中原的遗憾。但是,诗人并没有任何气馁,他坚定地相信,未竟的事业终会有后来人完成,希望在九泉之下,也能听到王师北定的好消息。

这个呼声,是诗人倾尽全力的呐喊,他希望能借此唤醒沉睡之中的南宋军民,共同完成光复大业。在他死后,这首诗迅速在南宋传播开来,也确实激起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努力。

距离陆游去世24年后,南宋与新兴的蒙古联手,共同灭掉了已经腐朽不堪的金国。不管怎么说,也是完成了多少代人包括陆游的梦想。为此,诗人刘克壮在《端嘉杂诗》二十首中,就写下了其中一首:

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灭掉金国,本来是一件报仇雪恨,大快人心的好事,可惜这件快意事并不是南宋自己争气而完成的,而是蒙古军队为主来实现的。金国灭亡之后,南宋积弱的形势并没有改变。相反,它与更为强大而又富有活力的蒙古相邻,处境更为艰难了。

尽管南宋后期出现了不少将领拼死抵抗,但最终还是没有能够挡住蒙古人的铁骑。在陆游去世六十年后,南宋灭亡,宋地仅归元朝。这一次确实是实现了“九州同”,但却是以南宋覆灭为代价的,实在是令人无比遗憾和伤心。

南宋灭亡后,多少汉人回忆这段历史,始终唏嘘不已,感慨万千。如果军民都能有陆游那样忧国忧民,始终将恢复大业放在第一位,蒙古人再强,又如何能够如何?元朝初年的诗人林景熙在重温《示儿》后,特地写下了《书放翁书卷后》: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已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这首诗也不难懂,它是《示儿》的唱和之作,写出了对中原易主、国家沦丧的无限伤感。值得一提的是,陆游的子孙虽然没有能够告诉他南宋的好消息,但始终坚持了家风,秉承了他的骨气。

陆游的孙子陆元廷、曾孙陆传义在南宋灭亡后,忧愤而死。他的玄孙陆天骐就在南宋与元朝最后一战崖山海战中跳海殉国,其他的子孙们,面对国破家亡,隐居山林,谢绝元朝的征召,拒不出来为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