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唐的一位名将,从兴起到含冤被杀,离不开三个姓裴的人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武则天时期,先后立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两个儿子当皇帝。她大权独揽,李氏宗亲几乎被屠戮殆尽。李勣的孙子李敬业等人在扬州起事,反抗武则天,这次叛乱很快被平息,却牵连了朝中宰相裴炎及边关大将程务挺。程务挺镇守朔州,防卫突厥。他死后,突厥人弹冠相庆,饮宴作乐,还为程务挺建造祠堂,每次出战先到他灵前祈祷。

程务挺的一生,事迹虽然不算太多,但他死死摁住突厥,为唐朝立下汗马功劳。从他的兴起到落幕,离不开三个姓裴的人。

第一个是给他施展才华舞台的裴行俭。程务挺本出身将门之后,跟随父亲程名振作战,但因为年轻,加上程名振本身官职不高,所以程务挺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但裴行俭却发现了他,并将他带在身边,在平定突厥的战场上大展身手。

本来在贞观三年,突厥已经被李靖、李勣两大将星灭国。然而在唐太宗驾崩后,突厥又蠢蠢欲动,不断发生叛乱,妄图建国。在调露元年时,阿史那泥熟匐被拥立为可汗,裴行俭负责征讨,时为西军检校丰州都督的程务挺率军跟随。

他随大军一起,在黑山一举击溃叛军。阿史那泥熟匐在混乱中被部下杀死,而这次叛乱的谋划者阿史德奉职则被生擒,送往长安。当裴行俭的大军回朝复命后,不甘失败的突厥人又纠集了六万骑兵围攻云州,已经留下来的程务挺与代州都督窦怀愆一起,奋力死战,打败了这六万精骑。

两年后,突厥又立了阿史那伏念为可汗,继续反唐。朝廷派出的李文暕、曹怀舜等人都相继打了败仗。不得已,只好又派出裴行俭担任主帅,程务挺担任他的副将。阿史那伏念本想偷袭唐军,然而情报泄露,程务挺等人反而从背后端了他的老巢,杀进突厥牙帐,活捉了阿史那伏念的妻儿老小和辎重。

在外的阿史那伏念只好慌不择路地逃跑,而裴行俭则命令程务挺穷追不舍。最终,走投无路地阿史那伏念只好向唐军投降,这也是程务挺声威的顶点。此时,他遇到了另外一个裴姓人。

此人就是唐朝宰相裴炎,当时的他,对于程务挺也没有多大的交情。但是,他与裴行俭不和。裴行俭是反对武则天的,而裴炎在此时又是武后一党的。裴行俭已经屡立战功,如果活捉阿史那伏念的功劳再记在他的身上,无疑是如虎添翼。

因此裴炎得到武则天的暗示,将功劳记在程务挺身上,认定是程务挺的军威逼迫阿史那伏念投降。程务挺由此而升任右武卫将军,封为平原郡公。

裴炎与程务挺素来没有什么交集,这一次也不过是偶然所为,但程务挺是一个粗人,对此感激涕零。他与裴炎越走越近,关系越来越亲密,没想到却惹来了杀身之祸。

原来,裴炎支持武则天,但是有限度的而非无条件的尽忠。在李敬业叛乱后,裴炎劝说武则天将权力还给睿宗,让他亲政。这触怒了武则天,在她看来,权力面前没有亲人,自己苦心孤诣夺取权力,难道可以这么轻松就放回去?

于是,裴炎被武则天处死,五大三粗的程务挺上书为之鸣冤。作为边关大将,对朝政之事发表意见本来就不应该。因此,武则天将程务挺列为同党,准备诛杀,这就引出了第三个裴姓人。

他就是左鹰扬将军裴绍业,他和程务挺也没有什么恩怨。只不过程务挺是边将,按照正常流程审问,武则天担心部将会哗变。因此,裴绍业领旨,在军营之中将程务挺杀害,并且株连了他的全家。

可怜一代名将,不能捐躯报国,却因为斗争,死在了自己人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