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君亲手培养一个部落,68年后该部落灭掉了他的王朝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我们在看《封神演义》时,总有一种误解,认为纣王天下坚如磐石。当时商朝文有箕子,武有所谓的闻仲,完全时因为纣王的昏庸无道,才让西岐有了可乘之机。其实,一个王朝的没落,早就有他的先兆,在纣王的曾祖父武乙在位时,形势已经岌岌可危了。

根据河南殷墟的甲骨文文献记载,商朝在前期的时候,一直还很强盛,但在后期的时候,商朝的西部出现了被叫做“羌方”的人群。它们分为多个部落,部落袭扰商朝的边境,这让商朝的君主疲于应付,焦头烂额。

其实,在一开始,商朝还能对羌方占据优势,毕竟当时的商朝还有战争智慧的积淀。然而这些部落如同打不死的小强,不断在失败之中总结教训,又获取了新的战术战法,商朝便渐渐力不从心了。

此时,如果有一位明君诞生,采用灵活的外交政策分化瓦解这些羌方,可能商朝还不至于崩溃。然而,当时在位的就是这位武乙。必须承认,他雄心勃勃,企图挽救时局,但他不是一个好的君主。武乙残暴不仁,而且好使用武力,所以越战越败。

在这种形势下,武乙将目光投向了拥护自己的部落,打算采取利用诸侯国来对付外敌。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陕西岐邑之地的一个部落。

这个部落就是周,它被武乙相中,并不是偶然的。此时是商王武乙在位的三十四年,而在三十一年前,即武乙即位不久就是他将岐邑之地赐给了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武乙完全可以将周部落看作是自己的嫡系。

更为重要的是,古公亶父死后,他的儿子季历继位后,励精图治,父子两代人终于让弱小不堪,曾经被戎狄欺负得死去活来的周部落兴旺发达起来。武乙敏锐地发现,这个部落看起来特别有潜力。于是,他命令季历来朝歌参拜。

季历后来也是被命令前往朝歌而被软禁绝食死,然而那是在多年之后,此时的他却被武乙以礼相待。因为武乙需要他的族人卖命,维持已经不太灵光的商王朝。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武乙为了拉拢季历,特地赏赐了“地三十里,玉十玦、马八匹”。这在当时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时候,是极大的物质鼓励。特别是十块美玉,代表着一大笔财富。

武乙做完这件事后,第二年就在渭水下游作战时战死,而《史记》中却说他是被雷劈死的。这大概是因为司马迁对武乙的评价极低,说 “帝武乙无道”而采用并不太靠谱的说法。

季历没有让商朝的统治者失望,他带领自己的部落,多次进攻羌方,并且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这些漂亮的战役,巩固了商朝的边境,也让“羌方”这个词,消失在商朝末年的甲骨文中。此时是武乙的儿子文丁在位,曾经授予了季历“牧师”的称号,成为西方诸侯之长。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季历就奠定了周部落的基础。即使在战争之中有所减员,但也能够掠夺人口和财富,树立自己的威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奔周部落。

可是,随着周部落的日益强大,它与商王朝的矛盾由此升级。朝廷与诸侯国的矛盾,取代了外交冲突,成为当时最重要的矛盾。文丁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简单粗暴,他直接召季历回朝歌。在软禁之下,季历选择了绝食自尽,这也让周部落与商王朝结下了血海深仇。

季历的继任者就是著名的周文王,他继承了父祖的遗志,进一步开疆拓土。周部落对于商王朝的威胁不是减小了而是变大了,于是周文王也遭遇过父亲季历的境遇。幸运的是,周文王则在其它诸侯的帮助下活了下来。从此,周部落与商王朝的关系再无转圜的余地。接下里的事情大家就很清楚了,在公元前1046年,周部落联军在牧野之战大胜,周武王推翻了存在五百多年的商朝。这个时候,距离古公亶父获封岐邑之地,也才六十八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