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以为她是失宠的妃子,墓志铭被发现后让人惊讶:原来赏赐这么多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在历朝历代之中,明朝皇帝是最具有个性的。一方面,封建社会的君权在明朝时已经高度集中,客观上给予了他们极大的权力,另一方面,在皇子受教育的方式和程度上,明朝不如清朝的系统。这就造成了代代皇帝,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其中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是最奇葩的。

作为皇帝,他在位十六年,却没有做过一件恶事,却声名狼藉。他打击了蒙古的进攻,巩固了边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称颂。他的风流韵事,半真半假,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并不喜欢自己的原本的后妃们。

在朱厚照刚刚继位之时,母亲张太后就忙着为他张罗婚事。在当时,明朝已经形成了太后为皇帝选择后妃的惯例。那就是从平民百姓之中,广泛海选,最终确定三人的候选人。这三人之中,第一名就是皇后,而另外两人则成为了皇帝的最早两位妃子。至于说此后皇帝再选嫔妃,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十六岁的朱厚照,迎娶的皇后就是顺天府的夏氏,而两位妃子,一个是吴德妃,一个是沈贤妃。虽然说后妃并不一定是艳绝全国,必须综合考虑性格、教养和出身等等因素,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全国范围内海选出来的女子,代表了大明的脸面,绝对不会太差。

偏偏朱厚照就是这么奇葩,放着如花美眷在宫中不闻不问,就是要到外面寻花问柳。他自以为留下了一段段佳话,却不知道留下了的是骂名。其实,康熙、乾隆也曾游山玩水,也曾有过广采民女的行为,但因为继位皇帝都是他们的儿子,谁敢去指责他们?

朱厚照吃亏就吃亏在这里,他虽然生性风流,却没有留下子嗣。尤其是后宫女子长期得不到临幸,又怎么可能为他生儿育女?那些女子,最好的年华都在后宫,却如同不被人欣赏的金丝雀,白白耗费了青春年华。

比如沈贤妃,在历史上毫无名气。除非直接研究明史的人,没有谁会记得这个普普通通的女子。她最为光彩的时候,莫过于站在三人候补人选之中,等待张太后的挑选。即便是无缘皇后,但好歹是少年天子的嫔妃,在古代封建社会,也算是有了个好归宿吧。

只不过,她同样无宠无子,在后宫青丝熬成了白发,是典型后宫女子之中的苦命人。不过,在后来被发现的《明武宗荣淑贤妃沈氏圹志》中却有一个不符合常理的发现。在墓志铭中,按照正常惯例介绍完了沈氏的出生、死亡,并且褒扬了她的品德,还说她是明武宗的宠妃,正德对其深加眷遇。

这些套话不足为奇,但很奇怪的是,沈氏进宫明明只是妃子,获得的赏赐是惊人的多:

以静海县无税地六千五百四十二顷有奇赐皇亲沈傅吴让。

地域之大,已经很明显了。然而,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时夏皇后的亲属获得了多少赏赐?这也是有记载的:

以顺天府武清县保定府庆都清苑二县广平府清河县空地合二千二百二十八顷九十亩有奇给赐皇亲都督同知夏儒从其请也。

小珏原汁原味摘取古代史料,连标点符号都没有添加。在此可以看到,沈傅、吴让分别是沈贤妃和吴德妃的父亲,虽然是两人分享,但一共有六千五百四十二顷的税赋。夏皇后的父亲,虽然是一人,去只获得二千二百二十八顷九十亩,差距很明显。不知道是因为当时土地产出不同,还是明武宗就真的如此厚此薄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