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妃将密诏取出,却发现已经被蛀虫咬坏,皇帝苦笑:天意如此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在明朝历史上,万历是一位遭到后人诟病的皇帝。虽然前期在张居正辅佐之下,取得了“万历中兴”的局面,还进行了万历三大征,巩固了疆土,维护了国家的领土。然而,在他的后期,却消极怠政,二十多年不上朝。因此,很多史学家认为,万历是带领明朝走向衰落的皇帝。乾隆也曾评价,明朝之所以灭亡,不赖崇祯,而是因为万历、天启皇帝不理朝政。

万历之所以躲在宫中不上朝,从定陵考古的结果看,固然有其身体健康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被所谓的“国本之争”伤透了脑筋。

所谓国本之争,实际上就是谁来当太子的争论,焦点人物是皇长子朱常洛和皇三子朱常洵。

按理来说,依据“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因为皇后无子,那么庶长子朱常洛就是理所应当的太子,这也是明朝士大夫所认定的。但是,万历却非要让小四岁的朱常洵当太子,这就引发了双方的矛盾。

万历为什么要厚此薄彼呢,原因也很简单,太子是万历一时兴起,临幸了一位宫女所生,并没有什么感情,而朱常洵则是他最宠爱的郑贵妃所生,视若掌上明珠。

一般的人家,对儿子们有偏心,分家产多一些,别人也不会说什么闲话。这也是万历的算盘,认为这是他自己的家事私事。然而,在明朝士大夫看来,天子无私事,尤其是储君人选,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如果不按规矩来,那以后所有的藩王,都觉得自己有机会,天下迟早大乱,正如靖难之役,宁王造反一样。

但是,关于立储的重大意义,还有万历说不出来的苦衷。原来,他与郑贵妃感情深厚,一见钟情,赐予了她无限荣耀。短短几年,郑氏就由一个新入宫的嫔,一跃成为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而且,王皇后失宠,可以说,后宫遍布郑贵妃的耳目,一切都由郑贵妃说了算。

人心不足蛇吞象,郑贵妃对于这一些仍然不满足,她就希望自己能当上皇后,真正母仪天下。明神宗也认为这个要求并不过分,皇后就应该是自己最爱的女人。因此,在一次温存之后,为了讨郑贵妃欢心,万历写下手谕,将立朱常洵为太子,并密封在锦盒之中。

当时的王皇后万分小心,找不到把柄废黜,而且非常健康,因此,万历和郑贵妃只能希望将朱常洵立为太子后,再仿效明宣宗胡皇后无子被废,立孙贵妃为皇后的旧例,将郑贵妃推到梦寐以求的位置。因此,郑贵妃对于这份手谕非常看重,特意将它放在寝宫的房梁之上。

可是,事态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明神宗立朱常洵的态度强硬,而朝臣反对的声音更强烈。朱常洵采取拖延战术,期待出现变数,而朝臣们步步紧逼,声势一浪高过一浪。朱常洵对于敢于提出异议的大臣采用廷杖、罢官的方式,这竟然更激起了朝臣的兴趣,他们前赴后继提出主张,甚至以挨打免官为荣,以此可以青史留名。

更为重要的是,万历的生母李太后也干预了此事。她质问万历为什么不尽早将储君人选定下来,明神宗只好解释说朱常洛是宫女所生,李太后气愤地表示我当年也是宫女,你也是宫女所生!

大明朝为了这次“国本之争”,先后有四位首辅离职,牵涉三百多名高官,一百多人被罢官、廷杖、流放。最终,花费了十五年时间,还是由群臣和李太后取得了胜利,朱常洛被封为太子,而朱常洵被封为福王。

在决定作出之前,郑贵妃知道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但是,她还想做最后一搏。郑贵妃当着皇帝的面,将锦盒取出,可当她打开锦盒的时候,却发现那道谕旨已经被蛀虫咬坏。尤其是“朱常洵”三个字,已经成为了蛀虫的盘中餐。看到此情此景,万历也不由苦笑:天意如此!随后他转身离开了泪眼婆娑的郑贵妃,宣布自己的决定。但是从此之后,万历对于朝政就心生倦意,并以逃避的方式对抗自己的臣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