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帝最爱的两位贵妃,被指定合葬,结果一个都未能如愿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在封建社会,皇帝是高高在上的主宰,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看似权力无限,威风凛凛,实际上有时候,他们却相当可怜。有些皇帝,明明不是傀儡,却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甚至连平民百姓都不如。比如,明朝的万历就是这样一个皇帝。

看起来,万历是一个真正的皇帝,尤其是张居正死后,他充分掌握着国家的权力。但是,与他抗衡的,并不是某位权臣、藩镇,而是整个官僚系统,整个封建制度。作为皇帝,他是这个制度的最大受益者,因此,他也不得不遵循维护这个制度,哪怕这个制度,侵害的是他个人的感情。

比如他在中年时,曾经宠爱过李敬妃,这为妃子为他连生了两位皇子。在生第二个皇子后,却意外地在十一天后去世。万历一共才有八个儿子,其中三个还夭折了,可见李敬妃多么受宠。他越级晋封李敬妃为皇贵妃,并且还下达了一道感人肺腑的圣旨:

皇贵妃李氏伺候敬谨,诞生皇子,准葬于寿宫右穴,内阁议拟里看此。

也就是说,万历因为宠爱李贵妃,也因为李贵妃生育皇子有功,特地让她先行进入已经修建好的定陵。这相当于允许李贵妃和自己合葬,在古代这是对于一个妃子的莫大恩宠。

然而,这个命令却被群臣驳回,原因很简单。按照祖制,只有皇后或者生育新皇帝的妃子,才有资格和老皇帝合葬。李敬妃虽然被追封为皇贵妃,但毕竟不是皇后,虽然她有两个儿子,但都排行靠后,不能被立为太子。因此,群臣认为李贵妃是绝对不能够与皇帝合葬的,她没有那个资格。

此时,万历还算年轻,而且他还有更为宠爱的郑贵妃,也就无奈接受了这个意见。郑贵妃比李贵妃入宫早得多,是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数得着的宠妃。万历为了她的儿子能够当上太子,不惜与群臣展开了长达15年的“国本之争”。

“国本之争”,实际上就是支持庶长子朱常洛的群臣和支持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的斗争。万历为此先后罢黜四位首辅,牵连三百多名高官,鞭笞、廷杖、罢免、流放一百多名官员,依旧输得掉了这场斗争,无奈让朱常洛当了太子。

此事让万历意识到,自己看似强大的权力,在庞大的帝国系统中,还是微不足道的。他选择了不合作,躲进宫中,从此长达二十多年都不上朝理政。此外,他对于郑贵妃母子,始终抱着一分愧疚之心,尤其是对于自己心爱的女人,他始终觉得没有足够疼爱怜惜。

在他驾崩之前,他是想让这位宠了四十年的妃子陪伴自己。但是,他知道,群臣还是会以当年李贵妃的借口来搪塞自己。他的原配王皇后在早几个月前才去世,这给了他一个极大的机会。因此,万历在遗诏中写明,封郑贵妃为皇后,并且等到她百年之后,与自己合葬。

然而,万历驾崩后,群臣却拒绝了诏书上的这一条。原因同样简单,他们就认定郑贵妃如此得宠,一定是祸国殃民的狐狸精。在皇帝生前,没有人敢动郑贵妃,在皇帝死后,他们绝不容许郑贵妃得到半点恩宠。再加上继位的泰昌以及天启父子,不仅和郑贵妃没有血缘关系,而且还是受其打击的对象,因此也站在群臣这一边。

郑贵妃最终没有被封为皇后,皇帝已经倒下,别人如何来办这个庆典?既然郑贵妃不是皇后,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也只是藩王,就更没有理由与万历合葬。

1956年-1957年,万历的定陵被考古发掘,人们发现万历的棺椁旁边,还有两个的棺椁。不出意料,她们是孝端皇后与孝靖皇后。一个是万历的原配妻子,一个是明光宗的生母。这和史书记载的,一模一样,但都不是万历所爱的人。明神宗生前不宠她们,却不得不在死后同居一穴,而他宠爱的另外两个妃子,却永远天各一方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