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有三个皇帝称“祖”,最重要的皇太极,却被无情忽视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在封建社会中,按照常理来说,只有开国皇帝的庙号才是“祖”,其余的皇帝,无论功劳多大,都只能称“宗”。这就是所谓的“开疆扩土谓之祖,守土建业谓之宗”。比如说唐朝,尽管李世民贡献很大,打下了大半的天下,但因为开国皇帝是李渊,所以他只能被称为唐太宗,李渊则是唐高宗。

然而,在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之中,也有两个例外。一是元朝,成吉思汗的庙号是太祖,忽必烈的庙号是世祖。这样还能解释过去,毕竟成吉思汗缔造了蒙古帝国,而忽必烈是元朝的建立者,舍弃谁都不合适。但是,清朝有三个皇帝,庙号皆称祖,反倒是它的开国之君皇太极的庙号却是“太宗”。

第一个是努尔哈赤,庙号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当然是一个猛人,他让小小的建州女真,一跃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但是,努尔哈赤自始至终,都只是女真的大汗,并没有称过帝。他建立的,只是后金政权,割据一方。

由于努尔哈赤的卓越贡献以及他在女真人心目中的崇高威望,在皇太极登基之后,追尊他为皇帝,并以庙号“太祖”相称,还是不为过的。然而,吃亏就吃亏在皇太极本人身上,是他建立了清朝,并且仿效汉朝制度,完备法律,让女真从蒙昧中走出来,进入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可他驾崩之后,庙号却只是太宗。

千万不要小看祖和宗之间的区别,在当时人的心中是无比重要的。就比如说祭祀来说,各个皇帝的灵位放在一起,总有放不下的时候,那么按照礼法就会“亲尽而祧”。这个“祧”就是将与当时皇帝血缘最远的那位老祖宗的灵位请出去放在侧殿。但又有规矩是开国皇帝是“万世不祧之君”,所以一般第二个皇帝才是最先被请出去的。

也许有人觉得这无所谓,可当时的人,几乎没有无神论者,特别是皇帝,个个迷信,死后的哀荣对他们也很重要。更何况,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还有很多方面,体现了“祖”和“宗”存在巨大的区别。

清太宗皇太极为什么就这么倒霉呢,如果当时的女真人认为他的贡献比清太祖努尔哈赤少,起码也可以按照元朝的先例,将两人同时称祖啊。

史书上没有解释,小珏认为还是因为皇太极在当时的被低估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劳苦功高显而易见,皇太极改后金为清,实际上是从少数民族的政权方式转变为中原王朝的帝制,这在当时来看,意义没有多么重大。更为关键的是,皇太极死得太不是时候了,他虽然打得明朝奄奄一息,但就是没有叩开明朝大门。看起来,他在父亲的基础上并没有取得全功。

其实,不光是当时,就是现在的人,对皇太极也低估了,其实他才是明末清初的那个破局之人。他以高超的政治手腕,从弱小的四贝勒,变为君临天下的皇帝;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优待保护汉人,从而减少了进攻明朝的阻力;他更是以高人一等的战略眼光,抢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将明朝孤立起来。他的政治水平,不仅远高于崇祯,也高于他的父亲努尔哈赤,弟弟多尔衮,更不用说顺治了。

然而,他却死在清军入关的前一年,让儿子顺治成为了问鼎中原之主。虽然顺治在当时不过六、七岁的孩子,清军的节节胜利实际上与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但在当时人看来,这就是天命所归,当然应该将功劳记在他的身上。

也就是如此,顺治虽然在位时间并不长,亲政时间更短,也不是开国皇帝,却也以开疆拓土的功劳获得了“世祖”的庙号。这倒也还说得过去,但顺治的儿子清圣祖康熙的庙号就太勉强了。

康熙无疑是一位优秀的皇帝,无论是在文治武功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点不必多说。但他的功劳,并非绝无仅有,唐太宗、汉宣帝甚至连唐高宗,都不见得比他差。只不过在他驾崩后,雍正说了一大堆夸奖老爹的话后,直接拍板:朕意宜崇祖号,方符丰功。

说实在的,谁都知道康熙称“祖”很牵强,恐怕他自己在世时也不敢如此。但做出决定的是雍正,这位皇帝的脾气,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雍正决定之后,无人置喙,清朝“一祖三宗”的格局就这么确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