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疫情,川博用这件文物送出祝福,一定能打赢这一战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在疫情面前,医务工作者已经冲在了第一线,他们用血肉筑起了钢铁长城,捍卫我们生命。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在家隔离,外出防护,有钱出钱,也是尽到了自己的绵薄之力。除此之外,各行各业也在发挥自己的优势,摇旗呐喊,给予各种形式的帮助。比如国家文物局开展了“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活动,号召全国各大博物馆以馆藏文物给湖北送去祝福。

可能会有人认为,这对抗击疫情起不到什么帮助。小珏却想说,文物的确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药品救命,但它们却凝结了中华儿女的精神寄托,给予我们信念和动力,完全可以鼓舞民众,增强必胜的信心。所以,就在这项活动开展两天时间,话题阅读量已达2138万次,一度登上了话题热搜榜首。

各大博物馆都用自己的馆藏精品文物,为湖北送去祝福。其中四川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实在太应景了,让人大开眼界。

也许,这件文物的图片放出来后,可能有人会惊呼,这不就是《上新了故宫》中介绍的“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吗,那期还是佟丽娅参加的,印象太深刻了。其实,两件文物名字相差无几,经历却不同,分别收藏于两个不同的博物馆,都是我们的瑰宝。最明显的区别,故宫那件是以纹饰分层的,而四川博物馆的这件,我们可以看到有着凸起的箍状带。

相比于故宫博物馆的那件文物兄弟的坎坷经历,这件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的发掘过程,实在简单得多。它是1965年四川省成都市百花潭中学10号墓出土的,因为国家安定太平,马上就被送到博物馆中研究、展出,并没有太多波折。也许,它少了几分传奇色彩,却多了几分幸运。

在古代,这样的容器一般都是作为酒器,而酒器却有很多种,包括尊、壶、爵、角、觥、觚、彝、卣、罍、瓿、杯、卮、缶、豆、斝、盉等等,几乎稍有外形的变化,就会换个名字,体现了先民的智慧和精致生活。我们现代人就简单得多,酒杯、酒瓶、酒壶几乎可以囊括所有。壶的出现过程很早,生命力也很顽强,别的酒具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它却一直用到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

就像前面所说的,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被凸起的箍状带分为了四层。为了便于叙述,我们由上到下来编号。第一层分为两个部分,左边是习射、厨房的操作场景,右边则是采桑歌舞图像,之所以这么安排,大概还是因为当时的蜀国,渔猎和种植是同样重要,都为百姓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层也分为两个部分,而且场面相当宏大。左边是宴乐之上,战士们跳着武舞的图像,右边则是手持戈和弓箭,相互操练的场景。这也许是在告诉我们,富足的生活,同样需要强大的国家实力。只有居安思危,才能永保和平和安定。

第三层的左右两边是重头戏,左边是步战仰攻,双方喊声震天,战况十分激烈,已经进入了白热化。右边是水战,旌旗林立,阵线分明,船头有人在白刃战,远处神箭手正在弯弓射箭,甚至还有人潜入水中,展开了殊死一搏的水站。

第四层因为已经到了壶的地步,位置相对较低,空间也较小,图案自然简单一些,主要是狩猎图像及饰双兽相背组成的桃形图案环绕一周。

除去壶身之外,其余部分的精致程度,也令人叹为观止。壶盖之上,是由卷云纹、圆圈纹及兽纹组成,精美异常。盖顶还有三只鸭形钮,均匀分布,鼎立其中。壶底圈足上则装饰着菱形纹和四瓣纹,细致入微到了极点。

一般来说,古代青铜器的纹饰精美的也不少。然而,按照中国古人的审美观,大多都以抽象图案为主。这件铜壶和故宫的铜壶一样,充满着写实的手法,描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战后的美好生活。

其实,现在抗击疫情,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是对中华民族的一次考验,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在春暖花开之时,我们一定能繁华与共,享受无尽春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