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志清:治高血压】

 昊晟堂 2020-12-01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的综合征。

一、病因病机

西医学认为,高血压发病受遗传环境因素双重影响。
高血压在中医学隶属于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后天饮食不节:长期偏嗜肥甘厚味、高盐饮食、吸烟酗酒引起胃肠积热生痰,痰热上扰或痰阻清窍均可发为眩晕。
2. 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不足或年老肾虚,致肝失所养,肝阳上亢,发为眩晕。
3. 情志失调:长期恼怒忧思使肝郁化火,导致肝阴不足,肝阳上扰头目。
综上,高血压之病位在肝、脾、肾,三脏亏虚为本,阳亢、痰浊、瘀血为标,痰浊内停贯穿高血压全过程。

二、辨治特点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多样,有以阴阳分型的,有按虚实分型的,也有按脏腑分型的,不一而足,小编就不详细介绍了,主要介绍一下程老的辨治思路

1.强调“以肾为本,以肝为枢”诊治高血压病

以肾为本:《经》云“肾虚则头重高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元阳,为一身阴阳气之源,若肾阳不足,导致机体温煦、推动功能下降,则可能易致眩晕;若肾阴不足,则一身之阴皆不足,致髓海不足会眩晕,致肝阳偏亢也会眩晕。以肝为枢:《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为诸阳之会,与厥阴肝脉会于巅,不能上逆,为阳气窒塞,浊邪得以上居,厥阴肝风乃能上逆作痛”。肝肾相互影响:根据中医五行学说,肾和肝为母子关系,并有“乙癸同源”(肝肾同源)的说法,故肝肾同治的经典基本治疗方法是滋水涵木,具体应用时还应结合临床辨证进行分析。

肝肾论治高血压贯穿始终:初期病位在肝,以肝郁、肝火、肝阳、肝风诸实证为主,病虽初期,但也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中期以本虚标实为特点,肝肾同病。此时肝肾阴阳失调为病变关键,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为病理基础。后期阴阳虚损,病本于肾。视病情程度不同,又有肾气、肾阴、肾阳亏虚的症状差异,临床需细加分辨。“以肾为本,以肝为枢”的治疗原则结合辨证主要包含:补肾填精法、养阴柔肝法、平肝潜阳法、清肝泄热法、疏肝解郁法、健脾平肝法、燮理阴阳法。

2.强调活血化瘀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

现代研究证实,高血压病老年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瘀滞现象,而且血瘀程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中医对血瘀在高血压病发病及病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高血压病久病入络,血脉瘀阻是病情发展的必然转归。在具体用药上,如果患者以血瘀为主证,则多选用血府逐瘀汤化裁。

3. 重视高血压的体质辨治

随着现代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无症状、无体征的疾病被早期诊断和发现,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对部分“无证可辨”的患者,根据体质来施治,常收奇效。

《经》云:“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王琦教授将体质分为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瘀血质、湿热质、特禀质、气郁质9种类型,除去平和质,其他体质均为偏颇体质。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体质主要为痰湿质、气虚质和阴虚质。体质能够对证候的从化产生影响,诸多环境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可产生不同的临床证候类型,体质相对于证候而言可为本中之本,早于证候,先于证候。作为医者若掌握中医体质发病的规律和倾向性,对于临床中有病无症”“有病但症轻而不足为证者进行辨体,探索应用调理体质之方法,或饮食调理、或精神及运动调理、或经络调治等,将会弥补辨证”“辨病之不足,更加彰显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之中医特色。

结合辨体的高血压病治疗,简单来说,阴虚质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方;痰湿质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二陈汤加减;血瘀质用通窍活血汤为主方;气虚质用补中益气丸、四君子汤加减;湿热质可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阳虚质可用金匮肾气丸为基础方;气郁质可用越鞠丸加减。

各种体质的具体辨别方法,以及程志清教授对于高血压失眠的治疗思路、高血压的方药使用经验,受限于篇幅就不一一介绍了,各位读者还是扫码购书回去细细研读吧。

本文为小编通读《程志清论治心系九病精要》“第一章 高血压病”之后梳理的内容梗概,受限于篇幅未能体现全书原貌,望作者和读者海涵。


摘自《程志清论治心系九病精要》,主编:程志清


程志清教授从医五十载,先后受教于新安名家王乐匋、许志泉,浙江名家杨继荪、魏长春、裘小梅、陆芷青,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本书收录程老论治心系九病,即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风湿型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临证经验,从各病的病因病机、辨治特点、方药心悟、医案精选四个方面逐层分析,让读者了解程老是如何诊治心系疾病的。第十章介绍程老应用膏方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心得。附篇对植物精油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希望为植物精油在临床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程志清,先后受教于新安名家王乐匋、许志泉,浙江名家杨继荪、魏长春、裘小梅、陆芷青,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浙江省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心血管病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主攻心血管病研究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