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25】“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蔡昌旭作品

 早6点半 2020-12-01

回忆我的母亲

蔡昌旭(内蒙古)

回忆往事,我记忆的闸门奔流不息,我将已过世20多年的母亲回忆起来,将她生活琐事写出来,献给长眠在大兴安岭的母亲。

一、做针线活

母亲虽然生长在一个大家庭里,母亲对我说过她家很有钱,也很有名,她说我姥爷有两方姨太太,我母亲是大姨太太所生的,在家里她是最小的女儿,我有九个舅舅,十一个姨,但我见到的只有十一姨和八舅,其余的舅舅和姨全没见过。母亲是大家闺秀,她是穿丝戴金嫁给我父亲的,但是母亲的针线活计做的好,母亲生了我们姊妹六个,从来没有给我们买过衣服和鞋,所有我们穿衣服、鞋都是母亲一针一线做出来的。母亲每天做完饭就坐在炕上,把洗干净的旧衣服拿出来缝补。她找来一块合适的布,与要缝补的衣服的颜色相同,就开始一针一线的缝补。母亲做活细,针脚码小,缝补出来的衣服就像缝纫机缝的一样。

我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也是老儿子。五十年代没有计划生育,母亲已经四十多岁了才生下我。我记事后,看见母亲梳着疙瘩鬏,穿着带大襟的衣服颜色都是蓝色和青色的,母亲整天的背着我,因为我长的小,又是老儿子,母亲舍不得让我自己走路,她走到哪儿就背我到哪儿,她到菜园子拔草,取菜也背着我去。我就这样在母亲那温暖的背上长大了,在我记忆中母亲回到家把我放在炕上,拿出烟笸箩先抽上一袋烟,她说:“抽袋烟解解乏。”然后拿出针线笸箩,开始穿针引线缝补我们的衣服。虽然哥哥姐姐都结婚成家了,但她仍然惦念他们,给他们做棉袄棉裤和棉鞋送到他们家,而且大哥二哥的儿女也穿过母亲做的衣服。母亲做针线活计细,每个针脚都好像有尺度,针脚码大小均匀。有时累了她放下手中的活计,她把条苕疙瘩放在烟笸箩上枕着,睡一会儿。母亲睡得时间很少,也许就是十几分钟,母亲说:“不能多睡觉睡多了晚上睡不着。”母亲做针线活时,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开心。

二、打袼褙

母亲将旧衣服拆洗干净,一块一块的捋好,她把抽巴的布喷上水,潮湿后的布皱褶自然开了,就这样把大小不同的布,一块一块的捋好,然后分大小块摞在一块儿,用一块方正的木板压上,这样,一摞一摞的布很好看。四四方方的好像一打一打的纸一样。母亲开始打浆子,那个年代吃的白面少,母亲把苞米面和白面掺在一块儿打浆子,浆子很稀,用刷子刷在布上。先是用木板将浆子刷上,铺上一层布,一块一块的铺好,再刷浆子铺布,第一层布要整装点的,然后就用小块的碎布,一块一块的摈在一起,还有各种不同颜色的布,铺一层布刷一层浆子,一般都是七到八层的布,袼褙就这样打好了,放在温热的地方阴干着。袼褙干了母亲小心意义地接下来,又放在炕上压平,因为袼褙上有浆子,又刚接下来,袼褙又厚容易打卷,压好了后,母亲坐在炕上,拿出鞋样子,开始剪裁,袼褙一般做鞋底和夏天穿的鞋用。

母亲打袼褙很板正,而且薄厚均称,我虽然没有仔细研究过,但我看见她每次打完袼褙,都要一遍一遍的摸着,嘴里说;还行,挺均称,不薄不厚。邻居婶子大娘也来看,她们品头论足的议论一番,又说又笑,还说谁家袼褙打的好,谁打的不好,有时还拿来互相比比看看,有的年轻婶子还向母亲讨教一番,母亲说;让我说我也说不好,明天你再打袼褙我去帮你打。

三、纳鞋底

母亲把剪好的鞋样子拿出来,照着鞋样子把干好的袼褙剪出鞋底,鞋底要千层袼褙,也叫千层底鞋。母亲把每块剪完的袼褙鞋底的边用白色的布包好边,用针线一针一针的验好边儿,然后合在一块儿,用麻打好的麻绳开始纳鞋底,纳鞋底先要把麻绳菍进大号的针眼里,用锥子扎个眼,真菍进去,这样翻来覆去的穿针引线的纳鞋底,鞋底纳出来很结实。

母亲把纳好的鞋底放在炕上和柜子上,她把我们全家人的鞋底子全部纳完了,然后是做鞋。

四、打麻绳

母亲没事的时候,就把一绺麻拿出来,吊在门边上或者墙角处,把一根一根麻坯抽下来,当时我也叫不上来是什么麻,长大了后,我才知道麻分好多种,有亚麻、青麻、大麻等等。母亲用的是青麻,因为这种麻结实。抽出一根根麻皮子,挽成一个圆圈,放到笸箩里,就这样把一根一根麻皮子的头撵成捻儿,挽成一个个圆圈圈。

我母亲有个“拨楞锤子”,这是母亲说的化,其实“拨楞锤子”,就是一根牛腿骨头棒子做的,不过这个东西在我家已经遗失了,是扔了还是烧了,还是父亲给母亲带走了,但是这个“拨楞锤子”,伴随我母亲一生,据我母亲说;是她陪嫁时,她十一姐送给她的,如果有的话也是一件文物了。

“拨楞锤子”,是一块牛腿骨头做的,做的很精细,虽然没有打磨的痕迹,但是很光滑,母亲说这是用手擦抹出来的。牛腿骨头中间钻了一个眼,穿上一个木头的小弯勾,这个木头弯勾是自然形成的杈子。把麻皮子缠在弯勾上,然后把“拨楞锤子”拨楞一下,木勾上的麻皮子就上劲儿,再续上一根麻皮,就钻过翻来覆去的续拨楞,把打好了的茎子缠在“拨楞锤子”上,“拨楞锤子”缠满了,再把茎子缠下来,两个头合在一起,变成了两股的麻绳,这样的麻绳纳鞋底子用的。

五、做鞋

母亲会做冬夏两季的鞋。冬天的鞋和夏天的鞋不一样,从做法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夏天的鞋用一层袼褙粘上一块鞋面子布,有黑颜色的布,有黄颜色的布,蓝颜色的……,鞋底也比棉鞋的底薄,这样的鞋才叫千层底的鞋,这种鞋不是“懒汉鞋”,它没有松紧带,只在鞋面子上开一个三角式豁口,豁口验了边,这样的鞋穿在脚上舒服,干活走路不累脚,脚舒服。

入秋了,母亲开始做冬天穿的棉鞋,那时穿的鞋叫“一道了”的棉鞋,鞋的样子很臃肿,是用棉花絮的,鞋面有大绒面的,灯心绒和礼服尼面子的最好。先把棉花絮在里子里面,再加一层薄袼褙,衬在里子外面,还得把絮好的棉鞋面子用针线纳上几针,这样不仅结实还不滚包,穿上暖和。棉鞋上边做好了,开始上鞋底,上鞋底是从里面往外上,用的是线绳,线绳有卖的,也有自己搓的,做这样的鞋是母亲最拿手,做的非常好看,俗语叫“鲶鱼头”。但是中间有一条线是用黑色的布缝在一块儿的,镶嵌在鞋的中间,鞋上完了,开始打鞋旋子,鞋旋子有大有小,都是木头制作的,打进鞋里,把鞋撑起来,然后才能穿。

后来又实行砸五眼的鞋,也就是现在有鞋带的棉鞋了。又实行垫底的鞋,样式也就多了,但是我最喜欢母亲做的棉鞋,因为她缝制的精细,又是手工制品,按现代话说是“精品”。

六、打火盆

“文革”中,由于住在林区距“苏修”近,1966年开始了遣返运动,我们家当然不能幸免的,于是父亲母亲还有三哥、四哥、我被遣返到吉林省扶余县老家。

父亲从老家出来的早,亲属也生疏了,于是父亲就找到了一个叔伯的妹妹住在她家。一年后父亲买了房子,那屋子很小,我也记不清楚是多少平方米,但是有南北火炕,北炕是三哥四哥,南炕是我和父母亲。

母亲在农田里忙活了一个夏天,到了秋天她更忙了秋收腌制各种咸菜,渍酸菜,储藏冬天的菜,还要为我父亲和我们做棉衣棉鞋,母亲再忙也不会忘记打火盆,母亲打的火盆非常的上讲究,左邻右舍的叔叔大伯婶子都夸我母亲的手巧。

母亲从野外挖回黄土,用筛子筛好,黄土筛的很细,没有石头子,又把晒干的马粪掺在黄土里面,然后加上水,和均匀,再用抹布装上土,做一个圆形的包,放在一块平板上,母亲把和好的泥向那个圆形的抹布包上抹,就这样一个火盆打好了。

火盆干两三天之后母亲又往上刷水,用瓦片磨噌着火盆,火盆的表面又光滑又亮。火盆干透了,母亲把它拿下来,火盆的边沿不平,母亲用瓦片修理,修理的火盆很漂亮,母亲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流露出自豪的笑容,当左邻右舍的人夸母亲的手艺时,母亲说;你们要是相中了就拿去,我再打。王婶说;那行我可拿走了,说完她真的搬走了。母亲就又打新的火盆了。这个秋季母亲也说不清她打多少个火盆,她也记不清了。

到了冬天母亲把火盆拿出来,等做好饭,把炉灶的毛柴烧过的火扒出来放到火盆里,火盆里的火熏烤着屋子,屋子很温暖。来客人串门先到火盆烤烤手,抽烟也用火盆里的火,点烟。

母亲的火盆技术我们没有学会,现在也没人再用火盆了。那次我回乡下看望我的老姨,她还提起我母亲打的火盆,我说;现在没有了用火盆的,她点点头,然后从她的掉了油漆的箱子拿出一个纸包纸裹的东西让我看,当她打开我一下子惊呆了――火盆!

她让我看了看然后脸上的菊花开,又立即包了起来说;谁要我都没给,等我死了叫他们给我带上。我笑了笑,不知说什么好。后来老姨去世了,我也不知道火盆给老姨带上没有,只是听表兄弟说了一句;那是文物了。

七、下大酱

北方人有句口头禅;大葱蘸大酱,越吃越壮。难怪关东大汉一个膀大腰圆,原来这里还有大酱的一份功劳。四季有酱吃,母亲爱吃大酱,餐餐不离口,她说没有大酱吃不下饭。她又是下大酱的好手。俗话说家家下大酱,味道不一样。母亲下的大酱,色泽金黄,芳香扑鼻,别说是尝一口了,闻一鼻子也令你垂延欲滴。

母亲生长在东北农村,她下大酱总是那么认真,那么的讲究,而且是她的一项重要的事儿。母亲给文明讲她在农村时,一进腊月门家家都打完了场,收拾好场院,各家的女人们都坐在炕头上挑酱豆,说完这些话时,母亲的脸上菊花开了,她双眼闪出了一种快乐的光,也许在母亲脑海里出现了那种热烈的场面。

母亲让我们把买来的黄豆拿来,要在炕上摆炕桌,那时我家住在林区,因为家里有靠边站的桌子,炕桌几乎没有了,而我家还存放着炕桌因为母亲不让扔,她说:这个桌子有用,放到仓房里。于是我把这个炕桌放了进去。母亲让我把炕桌搬出来,放到炕上,她要挑逗子用。下大酱的黄豆要求很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精品豆。母亲把炕桌放到炕上,把一头垫高,桌子两边用筷子档好,将黄豆一把一把地放上去,滚瓜溜圆的黄豆就落到桌下的盒子里。母亲就这样的挑豆子,不圆的,瘪的豆子自然被挑出去。

然后母亲把豆子用清水泡,使它胀开,烀好酱豆黄中透红,带有黏性。然后母亲开始把烀好的酱豆做成一块块四方形的坨,用纸包好,密封实了,放到火墙上边。

转年到了阴历418日母亲把酱块子,从火墙上拿下来,用清水洗净,将绿毛刷掉,掰开放到酱缸里,然后放盐,放水,用糊窗户的纸把酱缸糊上,大约得过了半个月。母亲把木制的酱耙子清洗干净,然后把酱缸上糊的纸接下来,又蒙上了白色的纱布,每天早上母亲都用酱耙子打几下,把酱豆渐渐的搅拌碎,这样大酱就做好了。

母亲做的大酱又香又好吃,每天吃饭时,家人围坐在地桌上吃大葱、白菜、香菜蘸大酱,吃着母亲做的大酱真的香。

虽然母亲早已去世了,但她做的大酱,永远存在我的记忆之中。

八、火绳

也许那时人们为了节省,也许是各种商品奇缺,也许是一种传统,也许人们觉得古代人取火不容易,在这时产生了火绳,火绳的来历我没有考证,也不知道谁发明的,也许它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我母亲就会搓火绳,她对火绳有特殊的忠爱,每年端午节前后,母亲都要去采艾蒿,她把采回来的艾蒿放在房前屋后干净的地方,然后把艾蒿分成份,每份有手指头粗,这样放在那儿让阳光晒。艾蒿被太阳晒蔫巴,这时她才将晒蔫巴的艾蒿一把一把的拿回来,她坐在小木板凳上,双手捻着搓着,这样就把火绳搓好,搓好了之后她又盘上,像盘绳子一样,盘成一卷一卷的,用的时候就拿出一卷点着。

火绳有两种用处,一是点烟用,家里来了客人抽烟,不用火柴,而用火绳点。二是驱蚊虫小咬,火绳的烟不熏人,当它燃烧时冒出的烟,是清香的味儿,每当母亲点着火绳满屋子飘着清香的味儿。

火绳是每家每户不可缺少的一个物件,每逢春夏之交,家家户户都在屋里点火绳。

母亲搓的火绳最多,她把搓好的火绳,送给亲属和左邻右舍的婶子大娘。她们用着母亲搓的火绳赞叹着说;这火绳搓的真匀称。

母亲笑了笑说;也不行,眼神不好使了,搓的粗细不均称了。

母亲的火绳什么时候不搓了,我记不清了,但这火绳不知还有没有了。

母亲在我印象中是那么的深刻,而且她很会做家务事的,打算么疙瘩是母亲的绝活,那时穿的棉衣服没有系扣的,都是打的“算么疙瘩”,“算么疙瘩”用的是新布,把布裁剪成一条一条的,然后缝在一块儿,就像一根绳似的,然后打成“算么疙瘩”,这样的“算么疙瘩”很好看又实用。也许那时人们买不起纽扣,也许这个“算么疙瘩”是中国人的传统,但它也是一种工艺,是用手制作的,做的精美别致,很有特色,我在电视上看到唐装,纽扣就是“算么疙瘩”,我不知道是人工做的,还是机制的,而母亲的手艺永远的在我心中记忆,在她的身上体现出中国人传统的美德和勤劳,她在我心中是伟大的母亲。

【作者简介】蔡昌旭,内蒙古海拉尔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呼伦贝尔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人民铁道报》、《中国铁路文学》、《内蒙古日报》、《上海新健康报》、《骏马文学》、《短篇小说》、《呼伦贝尔日报》、《静安时报》、《上海交通报》、《上海职工技协报》、《上海党史信息报》、《祝你幸福知心》、《奔驰》、《哈尔滨铁道报》《威海文艺》、《内蒙古文化》、《川东文学》等文学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散文300余篇,曾获得上海卢湾区《上海读书报》二等奖,1993年全国铁路中篇小说奖二等奖。小说《兴安岭上》1996年获得哈尔滨铁路局建局五十周年奖。连续六年获《哈尔滨铁道报》记实文学奖。


 “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征稿启事

  为了让儿女们有机会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与祝福,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天下文摘精选微信公众号决定从即日起与国内10多家正规报刊联合举办“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

  一、征文要求

以父母亲(也可单写父亲或母亲)的故事为创作素材,以亲情为切入点,回忆或追念父母对儿女点点滴滴的爱,讲述自己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文章必须是原创,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散文字数限定在3000字以内,诗歌200行以内。将有30%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国内报刊发表。(参赛者必须关注天下文摘精选”微信公众号方可有效)

二、奖项设置及评奖标准

特别荣誉奖3名。

  特等奖1名,奖金900元。

  一等奖1名,奖金300元。

  二等奖3名,奖金100元。

  三等奖10名,奖金30元。

  在作品质量符合推送条件的前提下,依据阅读量、赞赏量开展评选。自作品推送之日起,一个月内阅读量达到500后,每超过100记1分;赞赏量达到10(每5元以上有效)后,每超过12分。按得分多少评定获奖等级。(特等奖作者阅读量9000以上方可参与评选)。

  三、投稿方式

  本次有奖征文大赛只接受电子邮件,来稿请附100字左右个人简介、两张生活照、详细地址、联系方式,并在主题栏注明“我的父亲母亲征文”字样,投稿邮箱:sczgz2018@163.com特别提醒:在其他微信平台推送过的作品请勿再投稿

有奖征文大赛参赛作品,所有赞赏金不返给作者,作为奖励基金奖给获奖作者,不足部分由组委会自筹资金解决。投稿前,请务必添加编辑微信zgz19650903),不然无法发放奖金红包。

  四、大赛时间

  本次有奖征文大赛从即日起至20206月底,颁奖时间另行通知。

一切未尽事宜,本次征文大赛组委会享有最终解释权。

不认同以上规则者请勿投稿参赛

    “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组委会

     天下文摘精选微信公众号编辑部

投稿邮箱:sczgz2018@163.com  

商务合作:zgz19650903(微信号)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天下文摘精选”微信公众号

  如果觉得好看,请您点一下“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