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之源头管理

 songsgt 2020-12-01

异常激烈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我国企业普遍面临的是买方占据主动、赊销盛行。客户不仅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也是企业最大的风险来源。开辟新客户新业务的同时,也要高效高质量回款。客户质量则尤为重要,越来越关乎企业的盈亏成败。

提升本企业对客户的信用管理能力列入工作重心,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有助于企业控制或降低风险,提高赊销成功率和客户忠诚度,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制定相应客户信用管理制度,业务、法律、财务等相关部门执行。一般包括前期的信用调查,中期的信用政策的制定,后期的信用政策的实施。具体概括可以为:

1、合作签约前期:在签约前,从各个角度获取客户信息,评估客户信用情况,建立一个客户信用管理数据库;

2、合作过程中风险监管:制定信用政策和实施信用政策,针对不同信用情况执行相应的授信政策,避免「一视同仁」;

3、合作后的风险控制:监控授信政策的落地执行情况,以及应收账款和进行逾期账款的催收,并定时对整个信用评级模式进行评价和调整。

在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落地执行的各个环节中,最前端也是最关键的是对于客户信息的收集掌握,即客户信用管理的源头。

源头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客户信用的执行效果。公司客户信用的评定,依据的不完全是客户的实际信用,而是被业务人员、被公司所掌握的情况所判定的信用等级。客户情报的全面准确,直接关系到客户信用风险管控的好坏。

对于首先接触客户的业务人员而言,需具备以下要求:

一、形成信用风险意识

企业为管控风险,会将客户信用制度置于合同签约前的必经环节。在影响到签约过程时,会导致营销人员对信息收集掌握过程不细致不到位。因此,需让业务人员意识到信用风险的必要及重要性。企业在和客户开始合作签约前对签约对象资质和信誉等方面的调查,是为了了解和确保对方的履约能力和风险发生后的赔偿能力。

让风险意识转化为风险文化,成为指导员工自觉工作的思想准则。

二、信用风险调研的重点


信用调研过程中,一方面是客户的履约能力,即企业实力;一方面是履约意愿,即企业及高管的口碑、资信。履约能力一般为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资不抵债、偿债能力差;履约意愿一般为交易风险,主要表现为逾期、拖欠、诉讼在身、管理混乱、口碑资信不佳,管理者素质低。

三、调查的方法

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客户信息,主要方式包括:

1、主动向客户提出合作所要提供的资料,如财务报表。

2、与客户的接触和访谈,了解客户的价值观,尤其可以多了解企业主要经营者的情况,来判断整个企业的价值取向。

3、通过第三方平台获取客户更多资信状况信息,包括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等第三方平台,以及工商、税务、银行等机构。

4、与客户历史合作情况,此情景仅限于已发生合作的客户。可以通过以往的档案及业务往来交易的资料,来判定企业的信用情况。

5、直接委托其他第三方机构调查。

四、制定对应的考核制度


针对客户信用执行的疏漏,以及应收回款,制定合理可行的奖惩制度,明确个人责任,保证信用管理制度有效执行,客户信息准确、全面的掌握。

总结,对业务人员的信用风险意识、客户信用调查的重点、信用调研方法进行循环培训及实际案例讨论,提升业务人员识别风险的意识与能力。同时通过制定信用管理的奖惩考核制度,保证业务人员获取到完整有效信息,在源头上保证客户信用执行准确有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