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邱兵“爽约”,没有澎湃如昨

 蓝媒汇 2020-12-01
原创稿件,转载需授权

相对于昨天的热闹,今天的澎湃显得平静。澎湃新闻的网站和客户端上没有大幅轮播图,官方微博也没有置顶微博,爱讲情怀的澎湃CEO邱兵也沉默了,除了打开APP能看到一副图片之外,看不出今天是澎湃新闻一周年纪念日。

昨天,临上线一周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年度特别报道——《三峡》。澎湃新闻记者历时1年,走访三峡沿线,从坝、鱼、水、天、地、人、水与路、城与乡、寺与塔等角度,详细介绍了三 峡大坝的现状。报道数据详实、信息丰富,使用图片、动画、视频、H5等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呈现,而最特别之处在于,《三峡》系业界首次使用H5形式深度报道,为自己庆生的同时,惊艳了业界。


据了解,该系列报道上线不到7个小时,即被下线,被网友戏称为“三峡一日游”。

网传BBC记者致电澎湃新闻编辑部,值班人员称如果网上找不到该系列报道,“可能撤下了,有可能在进行修改,这种情况不是经常发生吗。”直到今天澎湃上线一周年的纪念日,《三峡》系列报道仍无法正常访问。

昨天晚上,微信群里都在猜——邱兵明天会讲什么故事?按照惯例,每逢澎湃新闻的重大节点,澎湃CEO邱兵都会特意撰文向用户致敬,至今已写过三篇,业界统称之为“邱三篇”,一篇一个“不知所云”的故事。

今天,邱兵似乎“爽约”了。在一周年这样一个重大节点上,“澎湃好故事”没有上演第四季。只是在早上7点37分,澎湃官方微信公号推送了一张附文图片。“没有故事”的故事,每个人却似乎都懂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新闻媒体向何处去的争吵声比以往都要激烈,传统媒体仰仗的广告收入断崖式下滑,似乎总编辑们都相信:转型不一定能赢,不转则必死无疑。另一方面,新媒体方兴未艾、风起云涌。而处于风暴之中的媒体人,对新旧媒体亦是懵懵懂懂,有的选择坚守,有的图划他业。

因此,澎湃上线那天,热闹非凡。2014年7月22日,澎湃CEO邱兵宣称“我心澎湃如昨”,可谓野心勃勃。在已经对“新闻理想”讳莫如深的背景下,澎湃如此高调地展示自己的“内裤”,让学、业两届炸开了锅,不乏赞之者、贬之者、静观之者。当时的“澎湃”俨然一个新闻事件。

上线一年来,号称“专注时政新闻”的澎湃并没有坚守下去,细心的用户发现,打开澎湃新闻客户端,有一行小字——“新闻与思想的最大平台”。澎湃除了上线之初推出几篇重大反腐稿件之外,澎湃在即时新闻领域似乎更受业界关注。“每当有热点出现,澎湃总能及时跟进,但是零零碎碎、方方面面的小报道也消解了澎湃的专注力,不断地趋近于其他新闻媒体,从这一点来说,澎湃与自己的初衷渐行渐远”,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到。

根据Alexa网站排名查询系统显示,澎湃新闻网用户访问量今日排名为15776,一周内平均排名为7784,一月内平均排名为6756,三月内平均排名为6383,均呈下降趋势,与国内主要门户新闻网站排名可谓天壤之别,另外与其他地方网站排名也存在巨大差距。


在移动端方面,根据豌豆荚安卓应用下载数据显示,澎湃新闻客户端的下载量仅为57万,远远少于主流新闻客户端。


有学者认为,在媒介融合的道路上,澎湃新闻的探索可能会载入中国新闻的史册,“它掀起了中国传统媒介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求新求变的浪潮,它不仅在上海报业集团内部涅槃重生,对于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外部环境改善也有推动作用,无论其未来是走向更加辉煌的成功,还是重回沉默的螺旋,今天澎湃新闻的实践对于中国媒介融合进程而言都弥足珍贵,其理想主义色彩和知识分子情怀,更是承载着中国未来的希望,值得我们奉上崇高的敬礼”。

然而,情怀毕竟不能当饭吃。早在澎湃上线之初,业界对于澎湃的盈利模式就存在诸多质疑。“澎湃”的产品总监孙翔早前曾表示,“澎湃”的盈利模式大体可分为广告展示、原生广告、优质内容输出等,但据了解,投资三、四个亿的澎湃新闻上线一年仍处于亏损之中,因此业界对澎湃的盈利模式存在巨大的质疑,而澎湃似乎也没有摸索出一套清晰的盈利模式。

今日初长成的澎湃,已经成为后来者效仿的对象,界面、无界传媒、长江新闻等,除了长江新闻相对低调之外,界面和无界传媒上线时的动静一点也不比澎湃小。

传统媒体的寒冬渐行渐近,新媒体的春天似乎还远远没有到来,善于讲故事的邱兵,他的心依然澎湃如昨吗?

蓝媒汇——传媒圈第一新媒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