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媒体人离职讲点情怀,有错吗?

 蓝媒汇 2020-12-01
原创稿件,转载请授权

早一步离开央视的柴静曾推崇,“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也许正是在那个疑患肺癌的长夜,张泉灵开始思考人生。

不惑之年,曾经宣称“想做一辈子新闻人”的张泉灵,今日正式宣告好奇心开启了她人生的下半场。

中青报曹林在微博上表达了对张泉灵的祝福,“永远带着好奇心,永远以让人不可思议的方式尝试新事物,并赢得成功。学德语的她毕业后先去了一家卖煤的公司,然后才到了央视,央视功成名就后,却突然转身投向另一个新的领域”。

可以说张泉灵是急流勇退,但不见得是突然转向。

张泉灵从年初天天咳血到7月中旬以顾问的形式加盟傅盛战队,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张泉灵看到了新事物、感受了新思维,而正是“作俑者”傅盛带着张泉灵“见世面”的。算是看出来了,傅盛就是一个挖社会主义墙脚的人啊!

离开新闻领域,进入资本市场,张泉灵还能如鱼得水吗?

几乎接触过张泉灵的人,都称其为“才女”。微博认证“著名心理学者、情商研究专家”的张怡筠多年前上她央视的一档人物访谈节目,“我分享乐观思维,她现场秒学,快如闪电,印在我深深脑海里。我一直觉得,任何人如果智商与情商双高,好奇与勇气兼具,生命一定精彩灿烂!”

所有的好奇与勇气,都是基于一个人足够优秀。毋庸置疑,是央视给张泉灵提供了平台,使其足够优秀。于是,有好奇心的网友在张泉灵的微博下面评论说,整篇文章只字不提对央视的感激。

另据华西都市报今日报道,一位央视老员工谈及央视的离职潮,感叹说:无论谁从央视辞职,合理的人才流动是正常的,其实都应该支持。不过,我们这些在央视工作工作了几十年,对央视是有很深的感情。说句心里话,我们都是央视培养成名的。在央视这个平台上,无论谁,辞职的好,没有走的人也好,对央视我们还是要有感恩的思想。无论有人私下里议论央视这里不好,那里不足。但在央视这个平台上,我们许多人至少得到锻炼和培养。没有央视这个平台,我们许多名嘴根本没有宝贵的机会出名。

因此,这位老员工认为,“应该对央视要有感恩的思想,珍惜央视的平台。央视培养一个人才很难,付出了很多很多。有的主持人,他主持节目出名,可背后是编导等几十个人为他辛苦地工作。可有的人翅膀硬了,飞了,还在背后说央视的这不好、那不足,这是没有道理的。用老百姓的话说,做人还是要讲良心”。

这位老员工并未点名道姓直指张泉灵,一个爱丈夫、爱儿子、爱小动物、面对灾难不禁痛哭的人,很难讲她没有良心。于是有人说这是央视留不住人才的失败,也有人说是国内新闻事业遭遇瓶颈的表现。总之,央视和新闻都已经无法满足张泉灵的好奇心,与良心无关。

的确,央视的人才只见出不见进,如今能为观众叫得上名字的、没有离开央视的还有白岩松、水均益、康辉、倪萍、鞠萍、朱军、董卿、王小丫、海霞、撒贝宁、赵普、李佳明等,这个“等”后面的人实属不多了。

“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随着当下传统新闻媒体的转型困难和新媒体、自媒体方心未艾,“围城”心态也正在发生着改变。偌大的“城”可以使人功成名就,也可以困住一头野兽,但是困不住讲情怀的野兽。

近年来不乏媒体人转型后讲点情怀,本无可厚非,但有人就是能找到槽点:

“就你们媒体人话多:你们媒体的记者、主持人、编辑们,都太爱装饰自己了。跳个槽是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心、是转型、是自我突破;不跳槽就是坚守新闻理想、那么有情怀。反正你们干什么都那么美好、那么有情怀。不就是换个工作嘛,你看看别的行业那有这么多废话。只能佩服你们太能扯了。”

Too young too simple!这明明人家作为紫牛基金合伙人干的第一件正经事,这么好的一篇软广你眼瞎啊!

不过,同样近期离职的郎永淳,相对显得低调许多,即使出现在公众面前,也闭口不谈离职。郎永淳只是在微信里给朋友回复,“我不是不被尊重,也不是不想坚守,这绝不是体制的失败!而是因为家庭的特殊情况。离开的那天,合影的瞬间,眼眶湿润,但我已选择了,就带着不变的情怀,坚定地开始新征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