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调查:学空调的都能当主编,还有多少媒体人非科班?

 蓝媒汇 2020-12-01

(原创稿件,转载需授权)
我的一个学弟L,再有两个月就要毕业。他早上发了一条朋友圈,定位北京·交通银行(西单支行),说正在比赛点钞,十分钟点了18沓练功券。

前几天才跟L吃过羊蝎子,他穿着皮鞋西装,表示已经学会了好几种打领带的方法。

今天,他打着温莎结。



L曾在《南方日报》、《新京报》、《南方周末》和纽约时报中文网实习过,尝试交行前,他是新华社的实习生。我一直认为他会进媒体,成为少数人中的一个。

他说还在等新华社最后的offer,如果等不到,就要加入多数,而多数就是不在媒体工作的新闻专业毕业生。

近日,新华网据《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2015》报道称,我国637所高校开设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超过14万人,就业去向首选企事业单位,其次是媒体。

在我们学校,我这一届(2015)新闻系大概有180人左右,就我所知,在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工作的同学,两只手就数得过来,去门户网站的、做新媒体的也是寥寥。

《中国传媒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称,传媒类单位是中传毕业生的重要就业方向。在中传2015届2247名本科毕业生中,签约工作的有926人,其中555人前往传媒类单位,所占比重达59.94%,主要集中于广播电视、文化娱乐、网络新媒体三个领域,所占比例为93.52%。



值得注意的是,在926名签约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中,去到平面媒体的只有23人,占4.14%。而中传新闻传播学部当届共有学生309人,其中电视学院143人,新闻学院166人,假设这23个人都来自新闻学院,这个比例也只有13.86%。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此外,中传2015届硕士毕业生共有1242人,签约工作的有1014人,418人前往传媒类单位,其中网络新媒体单位人数最多,占比28.47%,平面媒体有60人,占比14.35%,比本科生高出10个百分点。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2015届硕士毕业生共有204人,传播研究院75人,电视学院87人,新闻学院42人。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2015届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

五成媒体人非新闻类专业,近四成表示自家单位人才济济

昨日蓝媒汇针对媒体人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共有234人参与,其中党报55人、都市报41人、行业报32人、网络媒体50人、自媒体31人,其他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有25人。



圈内人都有感受,记者群体的专业来源五花八门,经济、金融、文学、外语、数学、会计、计算机、生物学等等,我见过最“奇葩”的是一个媒体主编竟然是某专科院校的空调专业。

问卷结果显示,234人中123人毕业于新闻类专业,占比52.56%;106人非新闻类专业出身,占比45.3%;另有6人表示没上过大学,占比2.14%。



一位业内人士就此结果表示有点意外,“我觉得除了我之外,同事中很少来自新闻专业,不会超过三成”。

因此有人说媒体是一个门槛非常低的职业,任何人都可以上。

那学新闻到底有没有用?参与问卷调查的媒体人中,认为专业学习对新闻从业没有帮助和帮助不大的占比分别为5.13%和45.3%,只有11.54%的媒体从业者认为有很大帮助。

此外,89人认为所在单位人才济济;83人表示所在单位人才很少,但是都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剩余62人称自家单位哪有什么人才,都是混口饭吃罢了。



超7成新闻学子表示毕业后愿意进入媒体

同时,蓝媒汇还针对新闻学子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参与的189名新闻学子中,大一4人,大二40人,大三75人,大四47人,研究生23人;其中,49人现就读于211或985院校,超过五成新闻学子所学专业为新闻学。

调查结果显示,138名学生表示毕业后愿意进入媒体,占比73.02%;32人不愿意,占比16.93%;19人称“不知道”,占比10.05%。



为什么愿意?

选择回答这个问题的共有157人,其中29.3%的学生选择新闻专业,就是为了干媒体;表示“我也不知道”的学生占比10.83%;没有原因的,占比6.37%;认为“中国新闻界需要我”的,占比4.46%;大部分新闻系学生称,只是单纯喜欢这份工作,占比45.22%。


为什么不愿意?

参与该问题调查的共有136人,其中,60个学生听说现在媒体人工资普遍不高,是不愿意进入媒体的主要原因;17人认为,干啥媒体啊,没前途;29人表示不知道,大家都说不要做媒体;剩余30人称“太累、压力太大”、“没有新闻理想”、“你懂得”等。



如果必须愿意,新媒体or传统媒体?

差不多一年前,新闻业界掀起了一场关于“新闻系学生第一份工作应该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大讨论,蓝媒汇的调查结果显示,189个新闻学生中91人选择了新媒体,65人会去传统媒体,33人表示自己还没有想好。



课上所学对从事媒体工作有用吗?

在假设毕业后从事媒体工作的情况下,109个学生表示课堂所学对未来从业帮助不大,10人认为没有帮助,66人表示“挺有帮助的”,只有4个新闻学子觉得有很大帮助。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能重来,你还会选择新闻类专业吗?仍然有113人选择了“会”。


新闻专业,学你何用?
在学界一直有“新闻无学”的争论,业界有相当部分人认为“新闻学无用”,正如问卷调查显示,五成左右的媒体人认为专业学习对新闻从业帮助不大,甚至没有帮助。

有学者称,在传统媒体时代,记者是个应用型人才;在新媒体时代,记者只是应用型人才是不行的。他要同时既是复合型人才又是应用型人才。就是你除了懂新闻以外,还要懂别的专业知识。

普遍认为,新闻专业的知识要比经济、IT、金融等专业知识简单,写新闻可以很快上手,但搞懂经济就很难,所以,新闻媒体机构越来越“歧视”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毕业生,有新闻专业学历更好,没有也行。

一位老报人向蓝媒汇称,即使在传统媒体的黄金时代,人才需求的首选也不是新闻专业毕业生。因为培训成本太高,各高校新闻专业毕业生没有出现过供不应求。这与新闻专业课堂教育始终与行业实际操作脱离有关。

实际上,“专业不对口就业”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普遍现象,绝非限于新闻学类专业,该问题探讨多年,没有定论。一位媒体人则表示,新闻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一定要从事媒体工作吗,如果不干媒体就是不正常的吗,“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选择专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而进入大学后有了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有更多尝试的机会,改变原来的想法是很正常的事情, ‘专业’不等于  ‘就业’。”

如今新闻专业在全国高校遍地开花,其中仓促上马的比较多,直接造成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大大高于媒体人才需要量,毕业生质量良莠不齐,除几大权威高校新闻专业外,其余都很难被看好。“与新闻专业本身的问题相比,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一位学者表示。

另一方面,随着传统媒体式微,新媒体技术的突起,传统新闻专业技术手段,方法,要求标准降低,相当部分有经验的新闻采编人员转入新媒体寻求发展,而传统媒体却出现一定程度的人才断层,这也被认为是好报道越来越稀缺的原因之一。

北京某著名都市报的一位记者曾向蓝媒汇称,现在报社内部年轻人很多,而能指导年轻人的前辈却越来越少了,要知道“老带新”、“传帮带”可比课堂上学的靠谱多了。

写完稿子后,学弟L告诉我,他已经收到了新华社的offer。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