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闻调查》二十年:正在和传统电视媒体一起老去!

 蓝媒汇 2020-12-01


《新闻调查》历任制片人

作者|杨岳 来源|蓝媒汇
原创稿件,转载请授权

如果说1993年5月,《东方时空》的播出是中央电视台新闻改革尝试性的第一步,那么1994年4月推出的《焦点访谈》就是稳落的第二步,而《新闻调查》,则是集大成的第三步。

2016年5月14日,《新闻调查》迎来它的二十岁生日。

对曾经或现在战斗在《新闻调查》岗位上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情怀的日子。对一档电视栏目而言,20年或许就光彩不再,成了夕阳余晖。但对他们,这20年是人生最灿烂的年华。就像武卿在文章里说的那样,我不想回到过去,但是思念过去,思念南院、大家......大变革时代,愿我亲爱的前同事们:弄潮的成功,留守的幸福,且都健康平安。

这是属于他们的,最平淡,也最真切的祝福。

趋势风向标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媒体历经无数次改革,但总体逃不过“走向娱乐”、“走向财经”和“走向调查”,有专家认为,《新闻调查》恰恰是“走向调查最重要的标志”。

《新闻调查》到底要做成什么样?刚刚汇聚到一起的这个团队并不是特别清晰。作为节目的第一任编导,张洁回忆起时表示,“那时我们有三性原则:调查性、故事性、新闻性。拍摄之前,当时制片人跟我说了一句话,《焦点访谈》的选题(偏向于硬性调查),《东方之子》的采访(主持人和被采访对象双机拍摄),《生活空间》的纪实,这三个部分融合起来就是《新闻调查》的模式。”

后来,时任新闻评论部主任孙玉胜和副主任袁正明明确提出:“我们要做中国的《60分钟》。”并由此自然而然地构想出未来节目的形态:如采用纪录式的双机拍摄方式, 使用专任出镜记者,节目既是拍摄采访对象,也是拍摄记者的活动,这在当时的中国电视界是开创性的。

199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正式开播,首播节目《宏志班》。开播时节目打出的口号是“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由于《宏志班》强烈的形式感,从形式到内容上呈现出的独特形貌,所以这个节目一面世就奠定了《新闻调查》的基准节目样态:双机拍摄、记者现场采访、现场评述,对事件多角度分析、 递进式探究。这种节目形态一直沿用至今。

不为人知的是,在《宏志班》之前,《新闻调查》曾有一期夭折的节目。据张洁回忆,当时受命做一期调查村官腐败的节目《西古县村纪事》。里面的矛盾尖锐,高潮迭起,特别能够打动人,但这个片子后来没被播出,成了《新闻调查》第一个被毙的节目。

当《西古县村纪事》被毙后,第二任制片人、《河殇》总导演夏骏沉寂九年之后厚积薄发、临危受命,对北京贫困学生组成的宏志班进行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各个层面的分析调查,这才有了后面获得9点时段招标第一名的《宏志班》。

《宏志班》播出后,节目效果意想不到的好,这样一个小的题材,做出了特殊的味道,让人感到很丰富饱满入情入理,不乏情感和故事,更闪现出理性的光辉。这给《新闻调查》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小选题也可以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多层次透视。而这种多层次的深刻理性,又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和故事来表达和展开。

《新闻调查》首任出镜记者白岩松

深度报道人才的“黄埔军校”

正是由于这个节目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所以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就特别高。

第一位编导张洁曾供职于云南电视台,于1993年加入《东方时空》。1996年调任《新闻调查》时编导时,也让《新闻调查》沿袭了《东方时空》的厚重感和使命感。在《新闻调查》期间,他编导了包括《公开选拔副局》、《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上下集)》、《硝烟中的霸权》、《战火中的中国记者》等一系列宏篇巨制。

1998年,《新闻调查》发挥了前所未有的能动性,连续三周播了三期节目“抗洪三部曲”,创造了极高收视率。到了10月份,又一期轰动全国的节目横空出世:揭露山西运城地委行署搞造假工程的节目《透视运城渗灌工程》,王利芬担任编导。这位工作充满“肃杀之气”的女编导有句名言:“我只有在进卫生间的时候才能知道我的性别。”

一个几个亿的工程造假,又牵扯到当地地委行署,这其中的采访难度太大了。果不其然,第一轮公关下就把这期节目给灭了。但王利芬动用了很多资源,将这期节目送到了朱镕基总理的办公室,这才有了后面的播出。

第二任制片人夏骏,作为中央电视台第一批研究生学历的人才,24岁进入央视,26岁完成极富影响力的《河殇》。随后一发不可收拾:《东方》、《改革开放20年》、《解读上海》、《蜀道》、《支点》等一系列纪录片的问世,将他推上“最有使命感的媒体人”的位置上。

几度风雨春秋,曾经,他做的片子是国礼,曾经他因为被当成国礼的片子被时任台长发配到东门收发室卖纪念品。牛逼的时候牛哄哄,失意的时候坚韧不拔。张洁评价他说:“他的政治成熟度、专业成熟度令我们望其项背,他特殊的灾难历练了他特殊的本领。”

现如今,夏骏任华人文化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科影中视影视制作中心总编辑,鬓边也已生华发。

回过头来看,《新闻调查》这二十年汇聚了中国电视界最优秀的一批电视人:张洁、夏骏、刘春、王利芬,出镜记者白岩松、敬一丹、柴静、王志、张宇......后来均成为新闻界旗帜性人物。在这二十年,《新闻调查》团队中同样有一些让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于丹、武卿、庄永志、钱刚......

仅就团队而言,《新闻调查》堪称深度报道界的“黄埔军校”。

20周年聚会现场

《新闻调查》二十年


一开始,《新闻调查》是沿袭着《东方时空》的定位,那就是要讲真话。但是没想到,《宏志班》后,第二期又给了当时《新闻调查》团队当头一棒:第二期节目是关于湖南家庭暴力事件的负面报道,现在看来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领导勒令马上整改。

栏目因此遭到紧急调整,被要求停播一期,让《实话实说》顶上,并在两周内赶出一期节目来。在此之前,每一期《新闻调查》要花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而在两周内要赶出一期节目来,几乎不敢想象。

在巨大的压力下,又是夏骏临危受命,担任总编导,把节目分成三路记者,愣是在两周内抢了一期节目出来,这也成为《新闻调查》历史上弥足珍贵的历史档案节目:如果这期节目没能出来,不为《新闻调查》在当年的整个中国环境中找到一条可以生存的道路的话,《新闻调查》将于诞生之年牺牲。

1999年10月份,央视发生了一次巨大的震动,夏骏和王坚平双双辞去央视制片人的职务,下海承包创办中国第一个民营电视频道——北京生活频道,执行制片人赛纳走马上任成为第三任制片人。他的第一个想法是做“新闻备忘录”,把中国的新闻大事一网打尽。

但事与愿违,几期下来,发现“新闻备忘录”这一概念并不好做。据张洁回忆:当时有天,赛纳突然跟我和刘春说,我们做“真相”这个概念怎么样?随后三人找了个宾馆,在房间里整整研究了一整天,从选题方向,到动员员工,想广告语:《新闻调查》——每周告诉你一期真相!三个人激动的不想吃饭,憧憬着新节目的到来。

2000年5月17日,《新闻调查》栏目组织了一个研讨会。结果专家当头泼了一盆凉水:“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真相,你们告诉我的是哪一路的真相?”更要命的是一个传播学学者说:“就你们几个,在中国的环境弄着的那个东西,也敢叫做真相?”

一直到了9月,赛纳重新找到了张洁并对他说,既然专家反对“真相”,那么我们提出“探寻真相”如何?探寻真相不是一种承诺,而是一种姿态。确定方向后不敢再向专家咨询意见,而是开始秘密地制作广告,在12月2日附在节目后面偷偷播出,正式打出《新闻调查》——探寻事实真相的口号。

在大方向确定完毕后,《新闻调查》节目组进行了选题方向的调整,“是否有悬疑,是否有内幕,是否有调查空间”成了新的选题标准。也正是在此后,出现了《温岭黑帮真相》,是中国司法界承认中国有黑社会存在的第一期节目;出现了《范李之死》,问责了涉嫌刑讯逼供致人死亡事件;出现了《与神话较量的人》、《揭密“东突”恐怖势力》、《地贫患儿死亡悬疑》、《以生命的名义》......

到了现在,《新闻调查》已经走过了20年。20年需要一些仪式感,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张张面孔,一个个人在这个平台上所贡献的价值。新闻调查这个名字正在和传统电视媒体一起老去,但每一个在这里和曾经在这里的人都不同程度地找到过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如果你有招聘求职诉求,欢迎注册大咖推荐信,这两种方式你可以任选其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