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开复鸡汤,谁人还喝?

 蓝媒汇 2020-12-01

作者:郝博闻

来源:蓝媒汇

李开复最近在为他与别人合著的新书《人工智能》宣传站台。

在微博上,他不再是IT领域的人生鸡汤专家。他对AI侃侃而谈,主要观点是AI可以改变世界,AI不可能消灭人类。

他看上去精神不错。偶尔也转发一些人生感悟。但鸡汤这门功课已经不吃香了。李开复也该转型了。

早年,李开复和于丹等鸡汤风格红人一道,将鸡汤文学、人生感悟、成功秘诀铺设到人们心里,赢得了一大票粉丝和关注。

李开复的巅峰时期,不是微软、谷歌亚洲区老大或创新工场创始人,而是“青年导师李开复”。

最厉害的时候,他连续给中国年轻人写了好几封信,从做人到孝敬父母再到职场生存,满满的全是人生道理。

后来,于丹的鸡汤学被骂得狗血喷头,李开复也被冠以“青年误导师”的名号。

当下,他也不再是IT领域的主流。雷军、周鸿祎、朱啸虎等更具备鲜明个性的新一代投资人、导师占据了主力位置。

他们是真正的实干家和演讲家。雷军的粉丝经济为小米打开销售路径,朱啸虎的投资策略是只看六个月的业绩,而周鸿祎每次“开炮”都能成为业界焦点。

在这些面前,李开复没有太多营养的鸡汤显然low了很多。

在这个需要个性的时代,他几乎没有棱角,圆滑的太过于完美。以至于除了招牌式的微笑,你抓不住这个人的任何特点。

然而也不需要抓住什么了。李开复和那一代的鸡汤互联网已经转身离场。人们需要真正的英雄带来干货。

因此他也没什么机会翻盘了。

微笑的包装先生

我见到李开复,是在北京第三极书局。

并不是针对他的采访,我和同事只是路过。第三极书局的门口挂着硕大的李开复海报。那是2006年冬天,李开复在那有一个讲座。

他穿着西装,没打领带,很轻松的和我们握手、寒暄,带着他招牌式的儒雅微笑,一切都很礼节化。

我们大概聊了一刻钟。他的助手过来提醒他时间到了。他和我们说抱歉,然后走进欢呼雀跃的学生当中。

我唯一记得很清楚的,就是“开复式微笑”。

有这么一段时间,这种微笑像一个特定的表情包一样烙在我的记忆深处。

后来我发现,儒雅的开复式微笑也印在他的传记《做最好的自己》的封面,出现在机场,火车站和书店的名人传记畅销书架子上。

他的励志故事比俞敏洪更抢手,比唐骏更成功,比罗永浩更温情,以至于人们觉得李开复没有悲伤。

大多数人以为李开复身患癌症还继续带着微笑面对人生。

怎么可能呢?

在后来接受杨澜的采访时,李开复第一次用了“悲哀”和“恐惧”来形容那时候的自己:

此时躺卧在诊疗床上的我,只能眼睁睁看着一根长长的摄影管从口腔或肛门,慢慢推入身体内部 ;我躺在那儿,一动也不敢动,心底充满无限的悲哀和恐惧。

此时,藏在儒雅微笑背后的李开复。像一个普通人一样。

在经历了癌症治愈后,他曾对记者说“虽然我以前说的话也是来自内心的,但我会比较想去包装自己,让大家看到我比较正面的那一面,报喜不报忧,这样的话不够真实。”

“勇敢”的温和派

李开复最近的露脸,是在美国知名新媒体Quartz刊登有关AI的文章。

在那篇文章里,他阐述:“类人”机器人只是科幻,人形机器人将马上进入千家万户的说法,简直是无稽之谈。

李开复总是站在新的、前沿的领域发声。他敢说,同时又充满争议。这让人想到他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跳槽,勇敢且险象环生。

2005年,李开复选择放弃了微软加入Google。

当年他给老朋友,Google的首席执行官艾瑞克·施密特写了一封希望加盟的邮件。并在其后“得到了张开双臂的欢迎。”

这被视为李开复事业的又一转折点、勇敢的新开始。他在自传中写道“当心中的声音足够强烈的时候,选择就不该有丝毫迟疑。”

现在看来,这样的句子实在太咪蒙了。

但李开复还是为从微软跳槽谷歌这一“勇敢”的举动付出了代价。

这次工作转换意外地演绎成他人生中最大的风波。微软以李开复违反竞业禁止协议为由,将他和Google一并告上法庭。

风波持续了两个月才算收尾。李开复在谷歌工作的第一句话是:今天开始我终于不用和律师一起工作了。

现在看来,谷歌可能真的更适合李开复。在那,他和谷歌高级副总裁艾伦·尤斯塔斯一起搭档了四年,后者掌管着Google最大的资产:一万个工程师。

关键是,艾伦有着和李开复一样的招牌微笑。

李开复曾形容艾伦,高高的个子,稻草色的头发,总是带着平静的微笑,习惯于安静地倾听而不急于表态,他是个温和派的老板。

“温和派”——如果用来形容李开复自己,相信没人会觉得不妥。

圆滑的利他主义者

很多人形容李开复都还会用到一个与温和近义的词,温文尔雅。还有一部分人说他“平等”、“爱为别人着想”。

就是身上有一种鲜明的利他主义存在。

李开复读博士期间的同学,兰迪·鲍许不幸罹患胰腺癌。兰迪在过世前曾经做过一场风靡全美的讲座。

他除了告诉人们应该不断打破自己内心的砖墙,克服恐惧追寻自己内心的梦想之外,还讲到了真正伟大的目标:帮助别人完成梦想,做一个助人圆梦者。

这个讲座给了李开复很大的震撼。

以至于后来创立谷歌中国时,李开复将平等和利他主义尽可能多的带进工作,“有意识地身先士卒之外,还要在细节上体恤下属。”

在谷歌中国建立之初,他在开会的时候会经常提醒经理们,不要说“我们”“你们”这样的字眼。

比如“我们是管理者,我们是谷歌美国派来的”等等,因为大家都是平等的。在谷歌的食堂,也没有贵宾专用的房间或桌子,无论是谁,在餐厅都是和大家一起排队,吃完后自己收拾碗筷。

李开复还提醒员工,吃饭的时候不要经理一桌,新来的大学生一桌。

离开谷歌中国,创办“创新工场”后,一次一位记者问他,你最欣赏的创业者的优点是什么?

李开复回答:我最欣赏的优点是为他人着想。

不过有时,这种问答也透露出李开复圆滑的一面。这样温文尔雅的绅士,从不口出狂言,回答问题也滴水不漏,你甚至能看出,他圆滑得谁也不得罪。

有记者提问:“在创业者身上,你最痛恨的缺点是什么?”

他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对记者的用词进行了推敲:“最痛恨的?觉得不能说痛恨,因为爱其所有。”

尾声

李开复在自己的人生中扮演着太多的角色。职业经理人、公司创始人、别人的人生导师,病人或活在自己世界里,别人不知道的那个人。

他似乎活得太累——精于算计,圆滑,乖张,忠于规则但毫无个性。

他是个理想主义者,同时又现实的不容别人揣测。

如果他离开互联网,你可能会记得他的鸡汤和笑容;如果你回头想想,他究竟给你带来什么,除了鸡汤和笑容,可能什么都没有。

更多热门文章

曾李青到底会不会说话!

周鸿祎,不再开炮!

李彦宏:孤独的暖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