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钱抢票,携程们的国庆黄牛生意!

 蓝媒汇 2020-12-01

作者:魏晓

来源:蓝媒汇

被坑了,还得心甘情愿。

国庆出行,加价抢票,就是这么一回事。这两天,时常从朋友、同事那里传来骂娘的声音,眼看着出行的车次显示无票的信息,一方面明知道加钱买票是一件极亏的行为,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勾上了加钱抢票的选项,以提高抢票成功率。

不加钱,抢不到票啊。在携程、智行、高铁管家等等票务软件的暗示下,人们默默的排队调入加价抢票的陷阱,然后在抢票成功后,无不感慨,这钱花的值!

其实,被卖了,还帮着数钱。一朋友加了30元,买到回家的高铁票了,还乐呵呵的晒了下朋友圈,表扬了下抢票软件。他不知道,本质上,加钱抢票的这些软件,只是黄牛从线下搬到线上而已。

抢不到,退钱,抢到了,一张票多花了低至几十,多至一百多的服务费,全都落入抢票软件之手。利益真是丰厚。

1

抢票一直是个大蛋糕。

铁道部网上售票网站12306一向以缓慢和羸弱著称,这也给足了众多互联网企业牟利、超车的空间。

还记得此前,360、猎豹、搜狗等等浏览器分别推出抢票插件,从而在春运等车票供需紧张期,吸引大量的用户以及流量,从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要知道,抢票功能既能讨好用户,又能带来可观的点击量,还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口碑,于是互联网企业纷纷跟进,一时间各种浏览器抢票版、抢票插件、抢票软件满天飞,让用户看得眼花缭乱。并且为了让自家浏览器能够抢镜,各家企业也是使尽浑身解数。

在此期间,充分体现了互联网企业反应迅速的特点。

还记得2013年春运期间,人民日报旗下的即刻搜索(现在已成过去时了)看到抢票软件大受欢迎,其工程师连夜开发出抢票工具供网友免费使用,360也在听到抢票浏览器不公平的质疑声后,随即推出了手机抢票工具。

那时不会抢票的浏览器,都拿不出手好吧。

2

但被认为,这对不使用抢票软件的乘客来说有失公平,工信部曾紧急下发通知,要求360、搜狗、金山猎豹等浏览器停用抢票插件。

到了2013年下半年,12306和各大抢票软件公司之间的“屏蔽战”已然打响——那一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12306网站通过调整网页源代码,使所有具有抢票插件的浏览器验证码输入框隐藏。同时,网站还会主动判断其网页上是否被附加了“抢票插件元素和CSS”等内容,一旦发现,就会使用户无法登录。

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12306的应对措施,对于这些长期处于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的抢票软件来说,从技术上不是什么大的难题。

但一个显著的变化出现了。抢票开始从插件式的免费,升级到移动端的加钱了。

在2017年春运期间,至少有58家平台推出了火车票抢票软件,通常宣称平均收费30元就可以提升70%、80%甚至更高的抢票概率,其中亦有官方背景的抢票软件。

3

说白了,抢票软件的工作原理是模拟人的操作,将登录12306网站、输入身份信息、验证码和支付的流程写入一个完整的程序。其后台服务器运行着大量的12306账号,相当于一群机器人在和人比赛,相比之下,人工点选的速度自然是没法比。

技术成本没想象中那么高,购票平台只需要解决账号数量,拿到足够的账号,转给机器人,不断去跑就行了。

但本质上,就是黄牛行为。

原来的黄牛是专业排队买票,要么就是找关系、走后门拿票,一个人就能买几十张上百张,本来几百块钱的票炒到上千块,但现在这些互联网黄牛,就是利用技术优势造成订票的不公平,消费者可能不情愿,但你也没办法。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抢票软件通过技术方式,事先输入个人信息及所购车票信息,代替人工操作,破坏了正常的购票秩序。同时,网络有偿抢票只是解决了部分人购票难的问题,导致其他通过正常途径网上购票者的抢票成功率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市场的不公平。

更关键的一点,在携程、智行等等售票软件中,有时还会恶意绑定用户消费,比如会在用户并不知情的情况下,默认用户勾选了其10元或价值不等的抢票服务,从而让用户多花了冤枉钱。

所以,还是利益。

更多热门文章

许单单“卖身”记!

B站的二次元与装神弄鬼

没有八卦,关八还“会火”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