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统治下的银矿「打工人」到底有多难? |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2020-11-04

循迹晓讲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米南德

图片/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3500字,大约需要10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在第二波疫情来临之际,“打工可能会少活十年,不打工一天也活不下去”成了当下社畜的传新版本鸡汤。

毕竟受疫情影响,市场不景气且整体就业难,只要混口饭吃,哪怕996也算是前世福报。何况多亏了现代社会的诸多红利,人均寿命相比古代大大提高。

所以,嘴上说少活十年,实际上四舍五入也等于并没有这回事。

然而,如果将时光倒回400-500年前,生在“资本主义萌芽”下的大明打工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相比于修福报的当代社畜,他们的生活可谓是连牲口都不如。

01

我为大明献银矿

随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明朝兴起了银矿开采的小高潮,浙、闽、川、滇因为资源丰富,成为大明最重要的四大银场。

据《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三·征榷考六、坑冶》所载的浙闽两省岁课银量,以及《明实录》所载全国岁课银总额,推算可知,浙闽两省占比在洪武年间已经有约20%,到正统九年更是超过90%,一年就贡献了六万多两!

而在明朝后期,川滇两省也后来居上,诚如宋应星所言,全国银课不及云南之一半。不仅如此,云南的矿场数量也占到了全国的一半。

▲明代历朝每年平均银课或金、银课 图源于网络

讽刺的是,巨大的银产量并没有让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茁壮成长(点击链接可看: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只是一种幻觉),也没有让广大的当地民众发财致富。

相反,根据《明史》、《明实录》和《春明梦语录》等文献记载,相关成果统统被收进皇帝的私人小金库。这就反而使得原本就十分薄弱的民间经济、雇佣经济、商品经济以及老百姓的家产遭受更为沉重的剥削。

▲《天工开物》所载的明朝炼银技术 图源于网络

起初,大明朝廷还允许民间少量的私自开采,只要课税就可以应付了事。永乐年间的福建尤溪县民朱得立就首先尝试采银,并能每年缴纳36两。

此后,朝廷的官办银业越发做大做强且理直气壮。直至宣德年间,朝廷在设立官局后更是直接严禁私矿,并有了“私煎银矿罪”。

凡福建、浙江等处军民私煎银矿者,会被处以极刑,全家迁居化外,胆敢逃逸就调官军剿捕。两年后,朝廷又追加条款,聚众偷挖者将发配云南边卫充军,将灰色收入也彻底封死。

至于那些被课本称为“资本主义萌芽”的自由雇佣关系,大明朝廷也没有放过对他们的改造。

比如把原本的招募制改为征发制或按户抽丁,贫农被强制编为矿夫或坑户,富户则成为矿头或坑首。官府又会派提督作为监督,防止刁民抱团反抗或私自偷矿。

这些有幸进入“体制内”的打工人却得不到体制的金饭碗。

▲位于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崇头镇的坑根村原名坑根石寨,又名白银谷,该村寨就是由明代矿工所建 图源于网络

相反,根据浙江按察使轩口等所奏,他们还要自备生产工具。而开矿所得分为4份,1份上缴,1份归工头,1份归打工人自己,最后那份作为矿场的公费。

由于各地情况不同,有些地区的矿课往往达到30%,甚至会有更高比例,远超唐宋时期的20%与蒙元时期的少10%-30%。

最后,朝廷往往不顾实际开采情况,要求保证完成任务。甚至如前文所述,出现浙闽两省的指标大跃进情况。提督责成工头,工头又责成无钱无势的打工人,层层加码导致富者困敝而贫者逃亡,许多民众被倒逼成为盗众。

02

进击的“打工人”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在浙江一带,出身矿工的叶宗留曾因私自盗矿被罚做官府隶役。而后又靠行走四方积累了一小笔财富,开始雇佣了不少自愿投靠的工人,可谓是根正苗红的“资本主义萌芽”接班人。

甚至敢对官府放出“听我采取,不听杀人”的硬气口号,以示对严禁私矿的鄙视。最后私自制造武器,据守山川险要与官府公然对抗。

所谓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前来弹压的官军大都死伤甚重。叶氏武装干脆分兵两路,一部分转战于福建、浙江交界地区,攻占福建蒲城、建阳、建宁、薄州县和浙江的金华与武义。

另一路进攻江西铅山,控制车盘岭。所过之处的民众纷纷响应,让浙闽赣三省顿时呈星火燎原之势。

▲ 沉重的矿课、租税导致民间起义不断 图源于网络 

眼见官军剿匪不力,大明朝廷转而想放手发动群众。周遭官府令各郡县村落,置“隘门望楼”,“编乡民为什伍”,不料却造就了更多的刁民参与作乱

例如出身农业“打工人”兼“带货人”的邓茂七,原本就是杀人逃逸的罪犯。

他与陈政景常常聚众数百人,反而被巡按御史柴之显立为会长,所以颇具名望。当沙县奉命组织乡勇时,邓茂七也顺理成章成为头目,并利用自己的身份号召广大家奋起反抗雇主的沉重剥削。

▲ 邓茂七雕塑 图源于网络 

官府急忙调300名士兵前往镇压,却被起义武装杀伤略尽。邓茂七也索性在陈山寨称“铲平王”,立誓要铲除不平等,且聚众万余进攻上杭、汀州、光泽、邵武等20多个县。

朝廷见围剿失灵,又派人诱降,却不想被后者当场斩杀。邓茂七还在延平附近设伏,击杀了前来围剿的官军。

03

安心打工是不可能的

1448年,尚未动身去土木堡北狩的明英宗决心将义军彻底剿灭。

他集中调拨浙、赣、宁等地的6000官军为主力,并用数百人的蒙古骑兵压阵,开始从赣、浙分两路向福建进发。

邓茂七便派人和叶宗留取得联系,让两支打工人武装相互结盟。他们一度在闽浙边境迎战官军,击毙2000多人。但叶宗留在战斗中不幸中流矢牺牲,余部由叶希八等人率领。

▲狼筅最初由矿工起义军发明,实际上,戚家军的兵源很大一部分也来自浙闽的矿工、佃户 图源于网络 

眼见邓军扩充到数10万,朝廷又增调7000人的京营卫军和江浙官军增援,并诱使内奸捕杀多名义军将领。

进而夺回延阳、邵武、峡阳、永安等地,迫使邓茂七放弃攻打延平府,退回自己的据陈山寨。加之地理因素的严重阻隔,让两股义军只能各自为战,最后也就难逃被逐个击破的厄运。

 ▲图源于网络 《天工开物》所载的银矿开采图

1449年,邓茂七再度进攻延平府。不料又遭叛徒出卖带路,不幸在明军包围圈遇袭牺牲。

余部在邓妻廖氏及其侄邓伯孙的领导下坚守陈山寨,又因中了离间计而内讧损耗。山寨最终为明军攻破,邓系势力被绞杀殆尽。

另一方面,叶希八等人所率的残部仍然坚持与明军战斗,但终因寡不敌众于第三年投降。

 ▲图源于网络 除了严重的压榨,“打工人”往往还会遭遇矿难,著名的文学家汤显祖就因矿难不忍直视而辞官。

尽管这两支分属工、农业“打工人”的起义军都以失败告终,然而浙闽一带的盗矿与起义却并未终结,反而以零星状态此起彼伏。

既然沿海尝到“资本主义萌芽”甜头的刁民如此难以治理,那把目光投向老实巴交的内陆如何?于是,朝廷加大了对大西南的银矿课业。

04

以公代朕

根据《明实录》等史料记载,云南的矿工由军户、囚徒、流民和贫农共同组成。其中的军户地位稍高,但仍然免不了被官府盘剥。

每年收入不过14两4钱左右,比市场上的“打工人”还略少几两。还有亦官亦私的军头,可以名正言顺垄断当地矿业,并将手下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

此外,那些没有家族私利牵绊的太监,也被当做朝廷倚重的栋梁。所以经常被派遣去监察各地,尤其是事关收入来源的贵金属矿业。

 依仗宦官的朝廷与依仗“山高皇帝远”的宦官都大大加重了百姓的课税负担 图源于网络

比如在1599年,太监杨荣便奉命到云南担任矿和税监,却利用山高皇帝远的条件作威作福、横征暴敛。此时的云南当地也有银课指标的“大跃进”,使得矿工们大都苦不堪言。

因为要完成指标就必须一年赔纳数万两,不仅不能靠打工致富娶媳妇,反而不得不典妻卖子。最后倾家荡产,甚至发展到一死了之。不断加重的银课和贡金,便直接酿成了云南历史上的“矿税之弊”。

当然,重压之下也有公然私自盗矿以糊口者,其中尤以矿业军户居多。杨公公们万万没有想到,山高皇帝远的云南省也是个盗矿者天堂。

因为朝廷往往对边疆的顶风作案者从轻处置,即使被抓住发配他地,也可以借此远离修罗矿场,可谓是横竖都不赔的诡异安排。

因此,还会有许多外地的盗矿者慕名而来,准备与杨公公分享当地矿藏。但治下人民已经不满足于在夹缝中求生存,希望将多年积压的新仇旧账一并清算。

 ▲图源于网络

1602年,杨公公的爪牙张安民在腾冲被民众施以烈焰净化。四年后,又有数名手下遭遇刺客信条剧情,提前结束了公职任期。

杨公公不仅没有自我反思,反而更为仇恨本地官民。先后逮捕数千人并以酷刑拷死,还命人把逮捕不力的樊高明等十数人入狱。

最后还因索贿不如意,惩办相关官员数名。已经投靠杨荣的指挥使于继可见有机可趁,便狐假虎威公然声称:众官敢有不服者,都要吃牢饭!

 ▲图源于网络 银笋开采后的遗迹

同为指挥使的贺世勋却没能抱到大腿,觉得自己与其被害不如奋起反抗。由于民怨已深,响应者数量很快过万,并发展为直接火攻大太监的豪宅。

由于公公长期不得人心,根本无人愿意赶来救援,最后被搜出来打死焚尸。朝廷在事后迫于法不责众,也仅仅是处死了组织者贺世勋。

当然,压在打工人头上的银课大山却并未就此瓦解,反而一直伴随到大明灭亡为止。

相比之下,清末洋务企业的“打工人后浪”虽然要面对刑庭监狱与漫长工时,但至少不必倒赔得倾家荡产。更是有相当于“前浪”们的双倍薪酬,可谓是前世福报。

因此,虽然人生太难,但简单的一句“早安,打工人”,还是成为鼓舞人心的正能量……

(完)

苏东剧变三十年:东欧各国的社会转型失败了吗?| 循迹晓讲


为什么说「入关学」是一种强行意淫?| 循迹晓讲


「公知」是如何被污名化的?| 循迹晓讲


希特勒宣称的纯种“雅利安人”,到底从何而来? | 循迹晓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