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角

 青青草颜 2020-12-02

《中华本草》:牛角(角思)

《中华本草》在线阅读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拼音名】Niú Jiǎo ( Jiǎo Sī )

【别名】牛角胎、牛角笋

【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角中的骨质角髓。

采收和储藏:加工牛角时,将取出的骨质角(角思)用清水浸泡数日,再洗净,晒或烘干。

【炮制】生牛角鳃:牛角鳃洗净后,劈成小条,日晒夜露至无腥为度,再晒干。炒牛角鳃:先将砂子入锅炒热,再入生牛角鳃拌炒至黄色为度,取出、筛去砂子,放凉即可。

【性味】味苦;必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收涩止痢。主瘀血疼痛吐血衄血肠风便血崩漏带下下赤白;水泻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烧灰调敷。

【各家论述】1.《本经》:下闭血,瘀血疼痛,女人带下血。

2.《药性论》:黄牛角鳃灰,能止妇人血崩不止,赤白带下,止冷痢、泻血。

3.《本草拾遗》:烧为黑灰,末服,主赤白痢

4.《日华子本草》:烧焦,治肠风泻血水泻

5.《本草蒙筌》:除吐衄

6.《纲目》:治水肿

7.《医林纂要》:长筋力。

8.《纲目》:牛角鳃,筋之粹,骨之余、而鳃又角之精也。烧之则性涩,故止血痢崩中诸病。

9.《本草经疏》:牛角鳃,乃角中嫩骨也。苦能泄,温能通行,故主妇人带下及闭血、瘀血疼痛也。

【摘录】《中华本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