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水泥”可以抑制癌细胞生长,是不是谣言?

 肺腾助手_ 2020-12-02


这几天看到大家又开始讨论起了“骨水泥”这个话题,根据大家的描述,骨水泥是既可以“缓解骨痛”,又能够“抑制癌细胞增长”,这天大的好事谁不爱?

先等等!看完这一篇文章,知晓骨水泥的“前因后果”,再做决定也不迟。

在肺癌患者群体里,骨转移的发生率为30%~40%,这意味着每十位肺癌患者中就有3-4位有骨转移的风险。但其实,不只是肺癌,很多癌症发展到后期,往往都会因为肿瘤侵入骨骼,破坏骨质,造成骨骼之间出现间隙。不仅会增加骨痛,还升高了患者骨折的风险。骨水泥这种治疗方式,不仅可以起到稳定支撑骨骼的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轻骨痛带来的疼痛感,让患者睡上安稳觉。

那骨水泥究竟是哪一种“水泥”?

我们日常说的水泥是把“砂石材料混合联结起来”,广泛用于建筑工地的一种常见材料。“骨水泥”,就是用来联结关节、填补骨骼间隙的骨粘固剂。

什么情况下会考虑骨水泥?

骨水泥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骨强度,减少压缩性骨折的风险。对于肺癌患者来说,在医生的建议下可以使用骨水泥作为辅助治疗的方法,是可以减少骨折瘫痪的风险并减轻骨痛症状的。

如果患者发生了颈胸腰椎骨转移、骨破坏严重,建议要及时到肿瘤专科就诊。针对这些特殊高风险部位的骨转移,应该以全身抗肿瘤治疗为主,局部治疗为辅,避免出现因为椎体破坏引起的肢体瘫痪和功能障碍。这里针对骨质破坏严重的情况,医生就有可能会考虑通过微创方法注入“骨水泥”,填充被肿瘤破坏的骨质,进行辅助治疗。但如果患者骨折风险很高、或已经发生了病理性骨折,可能更需要到外科治疗。

骨水泥手术后,会遇到什么副作用?

骨水泥的手术以局麻为主,主要通过CT等影像设备引导,针对骨转移部位治疗。全身上下,胸椎部位是手术后最有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部位。并发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骨水泥聚合产热引起的炎症反应,手术后进行对症治疗就可以缓解。

另一类是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入椎体周围,临床表现为神经根痛和脊髓受压。造成渗漏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术前的胸腰椎X片,病椎CT平扫以及MRI等检查不到位;肿瘤所致的溶骨性破坏使病椎的后壁破损;注入的骨水泥量过多;注射速度不合适等等。

曾有研究人员对二十一例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过骨水泥治疗,并进行了6-17个月的随访。研究结果发现,在术后的二十四小时之内,大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了缓解。其中,有九位患者的疼痛得到了完全的缓解。除了两位患者有神经压迫症状不能下床活动外,其余患者在术后的三十六小时内都可以下床行走。接受治疗的全部患者中,有三位患者的椎体后部皮质轻度破坏,增加了骨水泥渗漏风险。术后一位患者未出现渗漏,但是并没有出现脊髓及神经根源压迫的症状。三人中的另两位没有出现渗漏的情况。(马晓泉, et al. "微创骨水泥灌注治疗肺癌椎体溶骨性转移灶的临床观察." 肿瘤研究与临床 21.8(2009):486-487.)

传言,骨水泥能抑制癌细胞生长?

骨水泥在凝固过程中有两个特点:一是热损毁作用,骨水泥凝固时的温度为52℃-93℃,平均68℃,持续时间约7-12分钟,这样长时间的高温度可以直接作用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二是阻断作用,将骨水泥注入到骨骼的病变部位以后,骨水泥包裹病灶可以阻断病灶细胞继续向外侵犯。

基于以上特点,注入骨水泥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依据的。

结语

最后,肺腾助手要提醒各位患者和家属,骨水泥治疗的并不是肺癌,骨水泥的主要作用其实就是增加骨骼强度,减少骨折风险。对于因骨转移而骨痛并有骨折高风险的患者来说,骨水泥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但是,从肺癌治疗的角度来说,如果想要达到临床治愈,还是要使用化疗,靶向药或者免疫疗法等方式去针对治疗。切莫因小失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