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的阿雷西博望远镜。图:Dennis Vazquez 这座射电望远镜直径306米,已经熬过了57年的风雨,直到2016年被中国的500米FAST超过之前,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整个”的射电望远镜。 在遭遇了2017飓风和2019地震的袭击后,今年8月和11月,一根辅助缆和一根主缆相继断裂。10天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宣布放弃抢救。正在天文学界为它四处奔走,寻找下家的时候,当地时间2020年12月1日早上,塔尖折断,悬吊在空中的900吨设备平台直线坠落。 工作人员已经撤离,没有人受伤,但也没有人亲眼见证那个瞬间。 如果只有飞鸟聆听,那它落地的时候会发出响声吗? 阿雷西博望远镜此前的全貌,下面的是反射碟,由三座支撑塔挂在空中的是设备平台。反射碟的缺口是因为缆索绷断甩伤。图:NSF 上图是今天的阿雷西博,下图是昨天的。图:Deborah Martorell 但就算没有对准任何星辰,所有的射电望远镜也能听到持续而微弱的嗡嗡声。几十年前的研究者在排除了仪器故障、电磁干扰甚至鸽子粪之后,终于确认这声音来自宇宙,包围万物,无所不在。今天我们知道这是大爆炸的残响,是遥远过去诞生之日的影子。万物寂静时,听到的是创世之声。 现在,一个聆听者已经离去。 但是它最著名的两个成就,还是阿雷西博信号,和SETI探索外星人计划。后者是聆听,而前者则是呼喊。 但是按照同样的逻辑,任何交流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发生,地球应当停留在永远的沉寂中。 无论我们的意愿如何,声音是不可能阻止的。就算没有阿雷西博,地球也已经向宇宙广播了一百多年的智慧身影。亿万群星间若有智慧生物,没有理由不去运用同样的物理规律,留下类似的痕迹。 那他们都在哪里呢?也许是数量太少,距离太过遥远;也许是我们还没能分辨出来。但还有一种更残酷的可能:每个文明存在的时间都太过短暂,一声呼喊之后,紧随的就是永恒的沉默,一旦错过,无可挽回。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但还有当年的那声呼喊。它还在以光速飞行,还在掠过虚空,奔向星辰。即便抵达之时已经错过,还有下一个,还有下下一个。可能在漫长的旅途中它会逐渐散去,和创世之声融为一体而不能分辨,但也有可能,它会终于被另一个聆听者捕捉到。 到那个时候,人类就能在相距亿万年与亿万光年之遥的地方对他们说出,原来你在这里,其实我也在这里。我们,存在于同一个时空中。 阿雷西博信号,从上到下分别代表阿拉伯数字、基本化学元素、核苷酸、双螺旋、人类和太阳系,最下方的紫-蓝-白标志就是信号的发送者,306米口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 |
|
来自: 吕杨鹏 > 《20201130-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