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精彩片段

 东方欲晓10 2020-12-02

(一)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油腔滑调,嬉皮笑脸,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在历史上,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善于伪装,虚情假意的人为数不少,更有甚者,口蜜腹剑,暗箭伤人。奇怪的是,这种人往往还颇能左右逢源。在领导面前,这种人腰杆就从没有打直过,脸上的笑神经就从来没有松弛过。不过,这种笑充其量就是一种条件反射的结果 ,内里是缺乏情感要素的。对朋友,这种人表面上待你亲逾兄弟,背后也恨你到咬牙切齿;口口声声要为兄弟两肋插刀,结果背地里插兄弟两刀。事若不成,为人所知,嘿嘿两声,如若无事,只道是“误伤误伤”。曾子也说过:“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说的就是某些人,耸起两个肩头,做出一副讨好人的笑脸,这真比顶着夏天的毒日头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啊!可见,真正的圣人是从内心深处鄙视这种人的。
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要牢记圣人提醒我们的话,时时警惕那些花言巧语,一脸笑得稀烂的伪君子。
  

(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是孔子关于教育教学的言论。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再教他了。”

这句话强调了学生预习的重要性,学生要在老师上课之前勾画疑难,质疑问难;二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三是对知识的掌握要灵活,不能死板机械,不能读死书;最后,孔子认为读书是要讲求天赋的,一而再,再而三都学不好,学生痛苦,老师也受折磨(如今恐怕要加上家长也痛苦吧),一拍两散大家轻松。前几年不是社会上有这么一句话吗,说什么“误尽苍生是语文”。反观语文教学现状,是有其深刻原因的。语文学科不受欢迎,已是共识。前面一二两点属基本要求,尚且不得,要求举一反三,一举多得,自然难上加难。如今的老师又不像孔子,搞的是私人办学(就是今天的民办学校),差的可以不受不教,况且班额又大,因材施教,谈何容易!中国的教育要想迎来真正的春天,就必须实行淘汰制,小班额制,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从根本上剔除“钱学生”。诚如是,则教师幸甚,学生幸甚。

 

(三)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爱水,仁厚的人喜爱山。”
    智者知晓事理,洞察世事,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所以孔子用水之灵动来进行比拟。
    仁者安于义理,仁慈宽容,泰山崩于前而不惊,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所以孔子用山来进行比拟。
    山水之于智者仁者,犹如伯牙之于子期,它彰显了宇宙与人的和谐,难怪李白要高唱“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