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龙参访】苏州宗教胜迹(62):常熟市宝岩禅寺

 常熟老李jlr5mr 2020-12-02

2016-08-16

常熟市宝岩禅寺参访记

郁永龙

宝岩寺“看杨梅,莳香”,2009年5月20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非物质文人遗产名录项目。

一、宝岩寺由来

    宝岩寺始建于南朝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年),初名延福禅院,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禅院初建,盛极一时,与破山寺隔山呼应,交相辉映。唐代武宗灭法,在 全国范围毁庙逐僧,排斥.废除佛教。延福禅院在劫难逃,未能幸免。直至五代十国时期,方有高僧希辨收拾旧庙宇,复兴禅院。高僧希辨,曾在天台上苦学大乘佛法,精于禅学,为吴越国国王钱菽重所敬重,召其至京都杭州普门寺讲演佛法。未久,希辨去而复返,仍归隐延福禅院,并将国王所施的五百两黄金,用于建造佛塔。佛塔建成,延福禅院名声渐广。宋兼灭吴越国后,宋太宗赵光义仰慕希辨,下诏延请希辨到京都开封,在滋福殿亲自接见并赐法号“惠明大师”和紫罗方袍一袭,还留其在开封天寿寺弘开讲席传播佛法。


  如此皇恩浩荡的崇高利于,如此金碧辉煌的京都庙堂,却不能留住希辨。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希辨求得宋太宗恩准,再次归隐延福禅院。希辨矢志不移中兴寺庙弘扬佛学的决心,使信徒民众深受感召,纷纷解囊捐资或出力流汗,共襄重建延福禅院盛举。历经五载春秋,一座亭.堂.室.院具全的禅院初具规模,蔚为壮观,而七级浮屠更成为镇寺之宝。淳化三年(992年),太宗皇帝又向延福禅院诏赐一批佛教经典,以示表彰。其中有御制《急就章》一卷和《逍遥咏》十一卷.《秘藏诠》三十卷.《太平圣惠方》一百册等,延福禅院影响日广。天禧年间,常熟地方官奏请皇帝为禅院改名,获宋真宗恩准并赐额为‘宝岩禅院’。天圣年间,宋仁宗又赐铜铸之天齐仁圣帝(即东岳圣帝),像于宝岩禅院供奉。

  三代皇帝或赐经书,或赐额名,或赐佛像,使宝岩禅院名声远播。宋明道至庆历年间,东京禅院名僧清鉴由开封来常熟主持宝岩寺,再次整修扩建寺院。在广大民众的热情支持与捐助下,清鉴和尚含辛茹苦十载春秋,终于完成前辈未竟心愿,建成了宏伟佛殿,使宝岩禅院成为北宋时期江南地区极有名望的佛寺,将宝岩禅院的辉煌推到了极至。后人有诗记其盛况:“禅宫重构自天禧,占断虞西境界奇。地迥允宜僧定早,林深惟见日来迟。背临峻岭纡层嶂,面挹平湖跃暖曦。山水美哉佳气聚,寿藏卜筑合于兹。”

  自宋室南渡,时势动荡.战乱不已,宝岩禅院盛极而衰,渐成废墟。明嘉靖后期,寺僧至昂托钵寸累,又重建山门,再造殿堂,宝岩寺复稍见生气。清代咸丰年间,宝岩寺再度毁于战乱,仅存山门内官道及殿宇两层。至同治年间,则更只剩寺僧所居陋室两三间,寺内一片荒芜。


民国初期,我国近代著名佛教教育家月霞及应慈师兄,奉常州天宁寺名僧冶开大师之命,来常熟重兴破山寺的同时,遣其弟子潭月和尚主持宝岩寺。潭月面对寺内外遍地荆榛.断垣残壁,慨然感叹之余欣然受命,矢志复兴。在民众和信徒的输金赞助下,潭月苦心经营多年,终于陆续重新建成普光明殿、文殊普贤殿、观音地藏殿、功德堂、功行堂、玉佛楼、祖堂、斋堂、香积橱等佛教设施,并购置山地寺产,扩大寺院占地,将外山门建于尚湖边,便于泛舟而来的进香者入寺,使宝岩寺周围环境和殿宇皆为之一新。《续孽海花》作者张鸿特为此撰文并书写《重建宝岩寺记》,立碑于寺内。潭月还打算重建七级浮屠,后因日寇入侵,未能如愿。文革期间,宝岩寺更是遭到灭顶之灾,被彻底拆毁。

二、恢复重建

盛世修寺。宝岩寺于2000年开始重建,占地 20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现建有普光明殿、卧佛殿、观音殿、地藏殿、财神殿、碑廊等。卧佛殿内卧佛为新加坡佛教协会闻宝岩寺重修而特地捐赠,重达11吨,系缅甸白玉雕刻而成。古寺2004年开光之日,盛况空前,佛光普照,人山人海,钟声齐鸣寺内寺外,香火缭绕天上天下……自此,千年古刹重放光彩,成为四方信徒进香朝拜的宗教胜地,也成为观光游客探幽悟道的好去处。

三、“看杨梅,烧莳香”


                      (寺院内的杨梅树)

    “看杨梅,烧莳香”是常熟民间一项传统的地方风俗,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元至正二十四年(1365年)《重修琴川志》已有宝岩栽杨梅的记载。元代《琴川志》、清朝康熙二十六年《常熟县志》也记载了常熟看杨梅的盛况。清代诗人翁春孙在诗作《西山看杨梅》中写到:“一经穿蒙密,鲜红万绿兜。山深跨捷足,树矮笑低头。堆刺莺难啄,垂球鹊莫偷。携归频饷客,粲粲白瓷瓯。” 由于看杨梅和烧莳香之间的种种渊源联系,以及两者同处宝岩湾,所以常熟民间通常把看杨梅和烧莳香联系起来,或看完杨梅烧莳香,或烧完莳香看杨梅。   

    宝岩湾有个宝岩寺,吴越时期,隐居延福禅院(现宝岩寺)的希辩和尚上京讲演佛法,带回杨梅树种,分给当地农民种植。宋太宗时期希辩再度上京讲授,并被封为“惠明大师”,回寺后大兴土木。杨梅也在此时被大量种植。 到了民国时期,潭月僧人重新修建宝岩寺。此后寺中香火常年不绝。到宝岩寺烧莳香的人大都是祈求来年丰收。人们莳完秧后,习惯上都要去宝岩寺进香。由于当时宝岩杨梅极盛,一些香头借进香之际,也组织善男信女到宝岩看杨梅。临近县市如江阴、沙洲、昆山、吴县等的民众也都争相前来。常熟每年“看杨梅,烧莳香”的人数近12万。
      (作者/摄影:郁永龙,2016年8月13日略作修改)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