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学者、藏书家J.罗杰斯·里斯之《书蠹乐趣》,可谓书话中的经典。 作为一本书话,《书蠹乐趣》与大多数书话一样,内容繁杂而丰富,诸如:藏书人、买书人的“书之爱”,与书有关的逸闻趣事,还有书籍版本的探讨(初版本、签名本、题赠本、注解本等等)、藏书的经典名言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J.罗杰斯·里斯还描绘了“书之外”理想的“温馨的家的读书环境”——安静、闲适,浓浓的书的氛围,精美的茶具、茶叶、茶座,还有可以聊得来的一两个朋友…… 但若说到《书蠹乐趣》内容的独特之处,大致可概括为两点。一是作者J.罗杰斯·里斯,不仅是一位爱书人、藏书人,而且还是一位研究者,他以自己的藏书为基础,研究与“书”相关的方方面面:作者的创作、生活,评论家的评论等等。 作家,总会存在着一个“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对之,J.罗杰斯·里斯有一段经典名言,他说:“文学家的灵魂已被某些卓越的思想影响而升华,这种卓越的思想也丰富了他人的想法,而身体却赤裸着无可遮蔽,渴望着营养和关心。”这段话,哲理性地揭示了作家“精神的崇高”与“物质的贫乏”之间的矛盾关系——尽管作家有着“崇高的精神”,可以影响“他人”,使“他人”受益,但却很难摆脱自身贫乏的境遇。因之,他在书中“告诫”人们:“当文学变成生命中唯一追求的事业,那么它就变成了一项苦役;而我们某些时候,诉诸文学时,它又变得异常迷人。” 对于评论家的存在, J.罗杰斯·里斯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多数的评论家,都想要制作一副“套子”,然后,用某种“固有的标准或模式”,对作家们作出评价。所以,进行评论时,就热衷于“有节制地发表一些赞赏的言论,而无节制地发表诽谤的言论”。然而,这很可能会遏制“天才”作家的生成和发展,因为“天才”作家总是特立独行,无固定模式和套路的。J.罗杰斯·里斯提醒作家们,不要过分在乎评论家的评论;同时,也对评论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真正的评论家,不仅是博学的学者,还要像圣贤一般道德高尚”。 很多作者在出版书时,都有写“献辞”的喜好——献给自己喜欢的人,或者尊敬的人。J.罗杰斯·里斯在其《书蠹乐趣》中,用了大量篇幅,来解读自己收藏图书的“献辞”,通过解读“献辞”,揭示作者的写作、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例如,通过对雪莱献辞的分析,展示了雪莱一系列的爱情故事,以及和挚友之间“相互牵绊、难以割舍的命运”。 《书蠹乐趣》的另一特点,就是J.罗杰斯·里斯用大量篇幅,来“推荐”自己收藏的图书。这个过程,一方面展现了他本人的“藏书观”,另一方面则是牵引出了与书相关的各种书人书事、逸闻趣事。 J.罗杰斯·里斯认为:“每一本值得收藏的书,都有它的独特之处。”他收藏有《回忆录》和《复乐园》。《复乐园》里有一张罕见的作者头像插画,而使它成为珍品的则是利·亨特在扉页上的签名。J.罗杰斯·里斯不仅收藏名家作品,也收藏默默无闻者的作品,例如,他收藏一位作者的五本书,理由是:“这些故事,展示了坚韧不屈的灵魂与恶劣的外部环境的不懈抗争。” 在推荐藏书的过程中,牵引出的书人书事、逸闻趣事,可谓缤纷多姿,如书中写到,柯勒律治喜欢在自己借阅的图书上作“注释”,“他会把书在预定的日期还给你,并且上面写满了注释,让原价翻了三倍”。济慈和雪莱都喜欢花,但济慈喜欢的是雏菊,而雪莱喜欢的则是三色堇,后来,这两种花都成为他们各自的生命象征之花。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唯仔细阅读之,才能更加切身地感受到。 读《书蠹乐趣》,最经典的也是能代表其全书旨意的一句话,值得所有热爱读书的人品味。那就是:“书流传了下来,对于有思想的读者和爱书者而言,这就相当于‘人间天堂’依然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