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张玉娘的《山之高》:唯美的诗句背后,是肝肠寸断的爱情

 写乎 2020-11-30

作者:常志梅

爱情这个话题确实是经久不衰的,或者在于它的唯美,又或者不是。

曾几何时,我天真的以为,写出乐观诗句的人,生活一定满是阳光;写出唯美爱情诗句的人,一定拥有让人羡慕不已的爱情。现在看来,不尽然!

一、有才有貌有梦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忧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霜洁。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朝云暮雨心去来,千里相思共明月。

这是爱情的誓言,这是分别的苦痛,这是心音的呐喊,金石之坚,冰雪之洁,这几乎可以与《诗经》媲美的诗句,虽已八百余岁的高龄,今日读来依旧令人怦然心动。

这首《山之高三章》,出自 南宋末年的诗人张玉娘笔下。

张玉娘,字若琼,官宦世家。张玉娘的父母老来得女,所以更把她宝贝得不行,而且她也生来秀丽娇好,聪明伶俐,着实讨人喜欢。

天生丽质的她,不仅有灵秀的心田和女孩敏锐的感悟,而且对文学诗词也是特别喜爱,所以从小便才情翩然。她还学习女工,又兼顾琴棋书画,因而美得是彻头彻尾。

张玉娘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从《孝经》到《女诫》,从《诗经》到《论语》,她都表现出超越一般孩子的慧敏与好学。更不得了的是她有着过人的记忆力与理解能力,她博览群书,过目成诵,尚在孩提时,就有人把她与汉代的班昭相比,好不厉害!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嘛!

为了更好地让她读书,父母把她的闺房布置得宛如书房,架上诗书,案上笔墨。所以她的才情大有她父母的功劳,他们没有让她“女子无才便是德”。

她能够从古诗词中吸取营养,在阅读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比如她读了李清照的《如梦令》,便依原韵唱和了一首:“门外车驰马骤,绣阁犹醺春酒。顿觉翠衾寒,人在枕边如旧。知否,知否,何事共花俱瘦?”此处笔者只能感叹:这次第怎一个“赞”了得!

我喜欢她的《暮春夜思》:“夜凉春寂寞,淑气浸虚堂。花外钟初传,江南梦更长。野春鸣涧水,山月照罗裳。此景谁相问,飞萤入绣床。”

春闺中的张玉娘不仅生活上优雅清闲,其诗词也展示了女孩的甜美情绪与对美好明天的憧憬。

她有一首《清昼》:

昼静春偏远,诗成兴转赊。看山凭画阁,问竹过邻家。

摘翠闲惊鸟,烧烟晓煮茶。无端双蛱蝶,绕袖错寻花。

在春天里,写诗看山,摘翠煮茶,多么风雅,自己的举动惊动了鸟儿,袖间留有的清香吸引了蝴蝶,在她的长袖左右翩翩飞舞,这又是多么唯美。“绕袖错寻花”,写出少女的特色,寻香觅艳的蝴蝶,扇动的再也不是顿悟浮生的庄周之梦,而是妙龄少女自恋自娇的款款情怀。

“帘外落花万点,枝头啼鸟一声。唤转枕边春梦,倚栏终日凝情”;“玉勒雕鞍燕北春,闲愁空自惜芳尘。杨花入户还飞去,应笑虚帷翠被新”。这些触动少女心弦的美景,不但成为她闺阁生活的美好点缀,也升华成她诗词的意象。

然而,遗憾世间说不完的遗憾!

就是这样一位纯美有诗才的女孩,却经历了一段要命的恋情。说要命是因为这段恋情确实要了彼此的命,说恋情吧不像现在这样暴露,更多的类似于暗恋。

二、心碎梦断人归

古时,表兄妹成亲十分自然。

她有一个表兄叫沈佺,二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你伊我爱(有点像电视剧里演的)。将笈之年,父母做主,为他们定下婚约(这沈家也是名门,据说是宋徽宗时状无沈晦之后)。

从朦朦胧胧开始,两人也私下里写诗传情,表达思念和未来共结连理的美好向往。

张玉娘有一首《水调歌头》,是写给沈佺的:“素女炼云液,万籁静秋天。琼楼无限佳景,都道胜前年。桂殿风香暗度,罗袜银床立尽,冷浸一钩寒。雪浪翻银屋,身在玉壶间。玉关愁,金屋怨,不成眠。粉郎一去,几见明月缺还圆。安得云鬓香臂,飞入瑶台银阙,兔鹤共清全。窃取长生药,人月满婵娟。”

当然了,事情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的话,自然皆大欢喜喽!然而,令张玉娘万万没想到的是,她的父母后来居然悔婚了,这让沈佺的父母十分恼怒,从此与张家断绝往来,不久,沈佺随父母搬到京城,断了音讯。

张玉娘的少女恋情,一往情深,一下跌倒了无底深渊。

她写下一首首寄哀思的诗篇。“去去不复返,古道生秋草”,“愁结雨冥冥,情深天浩浩”;“风高江浪危,拆散东西飞”,“憔悴卫佳人,年年愁独归”,真乃“独此断弦无续期”。

张玉娘在思念中伤感,曾经美好的憧憬,都化为了云烟,时光折磨着她,她是多么渴望能与沈佺重逢,再诉前缘。

都说有情人,心不死,诚然可贵可敬,然而心不死太折磨人呀,“数新鸿、欲传佳信,阁兔毫、难写悲酸。到黄昏。败荷疏雨,几度销魂”。

和张玉娘一样,沈佺也对张玉娘念念不忘,经历了这样的变故后,他性情消沉,后来相思成疾,一病不起,二十二岁便去世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痴情)。

张玉娘得到噩耗后,肠断心伤(不断才怪),写了几首悼亡沈佺的诗:

仙郎久未归,一归笑春风。中途成永绝,翠袖染啼红。怅恨生死别,梦魂还再逢。宝镜照秋水,明此一寸衷。素情无所著,怨逐双飞鸿。

张玉娘本想随沈佺而去,但又念及父母在堂,年岁已大,不能殉情,便立志守节,拒绝嫁人,并写了本文开头那诗。后来,张玉娘二十八岁时,也染病去世(其实也是相思过度,忧愁过度)。

故事的结尾是,两家父母有感于他们痴情真爱,将其合葬。写到这里,本人极其疑惑:为何人们对死人表现得那么友善,对有血有肉的大活人,却又是那么决绝,弄不懂其中的逻辑!

好了,张玉娘的爱情说完了!情节和我们熟知的《梁祝》比较相似,只是最后两人没有化蝶而已!这蝶是化不了的,因为它只是后人的美好愿望和祝福罢了!

我想说:只有一个人内心够爱,才能写出如此唯美的诗篇;也只有够真,才能打动读者。

最后,希望所有唯美的爱情都能开花结果!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