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91方!800多方首见!全覆盖中国2000年玺印史!

 攸州刀郎 2020-12-02
查看篆刻知识技巧

1091方!能够覆盖完整的中国玺印史的篆刻原拓原印
其中800多方为首见!

从战国、秦汉、魏晋直至隋、唐、宋、元、明、清,涵盖中国所有历史时期的官私印,以及少数民族政权用印。其中,至少有八百余方玺印鲜有人知
其余百来方虽说印蜕常见于各类集古印谱出版物中,但原印和印面却也是难得一观。

☆  战国私印


☆  秦汉私印


 ☆  战国官印



☆  汉魏官印


☆  唐代官印


☆  元代官印


☆  西夏官印



☆  明代官印


☆  清代官印

内容丰富、材质多样、钮式纷繁
文字、历史、印学多方面
极具权威性
 

☆  风格、材质、钮式,开拓印学研究认知

这批古玺印年代跨度大,种类丰富,质地、钮式多样,涵盖了中国古玺印的诸多方面, 其本身即是一部中国古代玺印史,在印学史研究中具有较为重要的数据价值。
 
1.  风格丰富
铸印、凿印、蟠条印,无所不包;古玺、汉印、鸟虫印、唐宋官印,应有尽有。
 





2.  质地缤纷
质地除了常见的金属材质外,兼有银质、琉璃质、石质、骨质、泥质等,这些都是对古玺印材质的有益补充。




3. 钮式多变
钮式主要有鼻钮、坛钮、亭钮、带钩钮、龟钮、驼钮、羊钮、马钮、辟邪钮、螭虎钮、兔钮、两面穿带印、橛钮、人物钮、兽形纽,等等,形式多样,七十二变。
 



☆  古玺印、少数民族印填补中国古文字体系
 
太田梦庵所藏古玺印中有诸多仅见的古文字资料,为古文字界专家所重视,并提出诸多考证意见,是古文字体系的有益补充,具有一定的文字学价值。


☆  补史、证史皆具权威
 
自明清两代以来,古玺印的证史补史作用尤其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太田梦庵所藏不少古官印中的官名或官署史籍失载,可以补充史书记载之不足,也有一些古官印与史籍记载相契合,可以起到证史的作用。
 

 “骑五百将”,官名不见于史籍,可补史籍之缺。梦庵《官印考》卷二云:“此盖骑将之将五百人者”。孙慰祖《两汉汇考》断代为西汉中晚期,并考释云:“当即率五百骑之将”。
 

隋官印存世量较少,H305“崇信府印”,铜质,背款凿刻“大业十一年(615)七月廿日造”,是隋官印的断代标准品。据孙慰祖考证,“崇信府”为隋兵府名,以地为名,“崇信”在今甘肃崇信县境内,背款年号与《隋书·食货志》所载隋炀帝增置兵府相契合。
 

金代官制多承宋、辽两代,其官印存世量较多。岩手县立博物馆藏品中,金代官印数量不少。其中有些官印的背款和侧款中刻有年号,铸造年代明确,为研究金代史提供了比较重要的实物数据,亦可作金代官印的断代标本。





其中,H319 背款年号“天赐二年”可以订正《金史》记载刘永昌政权仅存在一年的谬误。


元世祖忽必烈在即位伊始的中统元年(1260)即令国师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至元六年(1269)颁行全国,其后元代官印印文多用八思巴字。现一般认为,迄今发现最早的八思巴字官印为故宫博物院所藏至元九年(1272)的“和众县印”。岩手县立博物馆藏元代八思巴字官印中有铸造于中统四年(1263) 年的“圫克圫县印”(CH76),或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八思巴字官印
 

唐宋元私印押记,包括民族文字私印押记,也是岩手县立博物馆藏印的一个特色,数量大,种类丰富,其中不乏精品。
 








依据印谱中印蜕钤盖顺序排列(个别印章因排版需要略做前后调整),并按照馆藏号标注序号。每个章节的玺印分为先秦古玺、秦汉魏晋印、隋唐宋元明清印四个时期,每个时期以先官印后私印顺序排列。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