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口语基本技能训练

 迅儿学习笔记 2020-12-02

口语表达的基本形式一、复述二、描述三、解说四、评述五、演讲六、讲故事   

一、复述      

定义:复述就是把读过、听过的语言材 料重新叙述一遍。      

基本要求:    

⒈完整准确地体现原材料的中心和重点;    

⒉条理清楚,反映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    

⒊把书面语转换成口头语。                

类型详细复述概要复述扩展复述      

⒈详细复述用自己的话基本上按原始材料的内容和顺序,准确、完整地述说是一种接近原始材料的复述,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复述

详细复述不是一字不差的背诵。允许对语法、句式进行调整。      

长句子→短      

复杂句子→简单  改变句子顺序   

方言土语→通俗易懂的口语   

晏子使楚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王仗着自己国事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⒉简要复述对原材料加以浓缩、选择和概括,然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陈述出来的表达方式。

把握整体,理清线索,舍枝去叶,反映原貌。但要防止取舍不当,偏离中心。比详细复述所用时间更短,语言更精炼。   

晏子使楚     

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让他从城门旁的洞里钻进去。晏子就对接待的人说:“你去问问楚王,楚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如果是狗国,我就从门旁的狗洞钻进去。” 接待的人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让晏子从城门进去。

练习以全班居大多数同学看过的电影、 电视或小说的情节为内容,进行简要复述。        

要求:先由一个同学进行复述,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再由第二个同学进行复述,时间不得超过两分钟;再由第三个同学进行复述,时间不得超过一分钟。

⒊扩展复述扩展复述是对原材料作适当扩充,展开的叙述。                             

①根据原材料的中心思想作合理想象或延伸,不可背离原意和基本框架。       

②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描述、解说、论证、以及比喻、对比内容更生动、充实、完整。   

鞋的故事                 

在一次战斗的间隙,一位战士到附近的小镇上修了一双鞋。不久,他的一双脚因踩到地雷被炸了,后来他想起修鞋的事,请战友去找到那个鞋摊,付了修鞋钱,但鞋子不要了。 
练习
    一、根据短诗提供的情节和意境展开想象,扩展成一则小故事。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题都城南庄           崔 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在一个晴朗的下午,唐朝著名诗人走在回乡的路上。山路上开满野花,成群的牛羊在山坡上吃草。看到如此美景,满鬓斑白的老诗人不禁感慨万千:岁月不饶人哪,一转眼我离家已经50多年了。他来到村前那口面貌依旧的古井前,井水清晰地映出自己苍老的身影,他喝了一口井水,是那样的甘甜。突然传来一阵嬉闹声,原来是一群儿童在玩游戏。他们看见老诗人赶忙围了过来。小孩七嘴八舌地问:老爷爷,您是哪儿人?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呀?老诗人笑呵呵地答道:我就是这里人呀!孩子们纷纷表示不相信。老诗人接着说:那是因为我离家已经50多年了,你们当然不认识我了。你看我还会讲我们当地的方言哪!在孩子们的簇拥下,80多岁的老诗人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       

某一年的清明节,一个少年独自来到城南郊外游 玩,看到一户花木繁茂而门户紧闭的人家,便上前叩门。半晌,有一少女娇艳的容貌在门缝中若隐若现,简单的对话之后,少年向她讨茶解渴,那少女转身取来茶 水,便斜倚在门前一棵盛开着桃花的桃树下。在红艳艳 桃花的映照之下,少女妖姿媚态更是显得加青春美貌, 风韵袭人。少年一边饮茶,一边就寻找话题,想和她攀谈几句,那少女虽没有答话,却深情地注视着少年。少年饮茶之后,便起身告辞,少女送至门口。此后的日子 里,少年度日如年,时刻思念着少女的容颜。到了第二年的清明日,少年终于再次起身前往城南,来到庭院门外,看到花木和庭院还是去年的模样,只是人去楼空,门上一把大锁显得冰凉和无情,少年顿感惆怅和寂寞。在叹惜里,

4)望梅止渴   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只老虎在深山老林里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了。狐狸生性狡猾,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老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尾随其后,一起向山林的深处走去。森林中的野兔、山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转了一圈之后,狐狸洋洋得意地对老虎说道:“现在你该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敢不怕我?”老虎并不知道百兽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谎言。狐狸不仅躲过了被吃的厄运,而且还在百兽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风。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洛阳纸贵     

西晋太康年间有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左思小时候,因为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 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 《三都赋》终于写成了!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张华被文章深深感动了。 在张华等多位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 都,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 抄写这篇千古名赋。这就是成语“洛阳纸贵” 的由来。后 来用洛阳纸贵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滥竽充数         

战国时候,齐国有位国君叫齐宣王。他喜爱音乐,特别喜欢听竽乐合奏。吹竽的乐队越大,他听得越起劲儿。    

有个南郭先生,既没有学问,又不会劳动,专靠吹牛拍马混饭吃。听到齐宣王要组织大乐队的消息,就托人向齐宣王介绍,说是吹竽的高手。齐宣王很高兴,请他加入了竽乐队。合奏的时候,他坐在三百人组成的乐队里,腮帮子一鼓一瘪,上半身前俯后仰,好像吹得十分卖力,其实,他的竽一点声儿也没出。但是,每天他都和其他乐师一样,拿高薪,吃美餐,一混就是好几年。
      后来,齐宣王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