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篇(三),脑子观动静,帮助你心脑合一,认知提升一大截

 想象力与知识 2020-12-02
认知篇(三),脑子观动静,帮助你心脑合一,认知提升一大截

心脑合一

人总把事物分析的很复杂,其实事物很简单,不用看外界,就看人类自身,你能用到的“工具”就两样,一颗心和一个脑子。


用心去感,用脑子去推导,人就能干这事。

上篇讲了人心的明暗,这篇讲讲脑子,也就是认知的动与静。

认知,就是接近真相的距离!

正常人看世界都是静态的,是静止不动的,对于世界的运行是一种“判定状态”,世界在其眼中是死的。思维上只有:因为A,所以B。就没有变量C…

看电视剧,因为某角色怎么怎么样,所以他是坏人;

看经济政策,因为某某利好,所以一定要大涨;

看鸡汤,因为努力了,所以就会成功;

看成功学,因为勤劳了,所以就能致富;

看动物世界,因为狮子撕咬羚羊,所以狮子残忍;

看历史,因为某某皇帝干了啥,所以他是大好人。等等…

人活成一种经验主义动物,那是做人最大的失败。

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把人教育成“计算机”,也就是脑子里给套上标准公式,而根本不加入变量C。

计算机和人最大的不同,是计算机只能按照固定程序运行,不会为自己加入变量。

我们最爱读书,因为教育给人思维定型了,这是一种潜移默化。 比如学习1+1=2,比如物理中,力=质量X速度。就没有人告诉到了哲学层面,这些公式不一定对,甚至可能是错误的;

但实际上不会有人这样教育,哪怕想一想都不行,一定要“标准正确”。

不光是数理化,数理化的“正确标准”所覆盖的范围很广,当成“暂时性100%正确”尚情有可原,但历史、哲学、人文、价值判断等居然也能形成标准公式…

所以,我们脑子里很容易产生“因为A所以B”的因果关系,认为任何一个东西都有标准公式。

人一旦形成习惯很难改变,教育的影响巨大就在于此。

再举个例子,比如看经济学:

除了数理化这种“暂时性100%正确”的东西外,剩下的学科知识都没有正确答案的,都属于“诡辩”知识。

啥意思呢?

比如经济学,这东西就是个诡辩学,看各门各派的理论倒是有模有样的,各种曲线各种定律什么的,其实都是没什么正确和错误,都可以“双标”!

这个世界的知识都是为了给人文做服务的,数理化也是服务于人文的,科学也逃不出人文,只要是人类社会,知识就是为了满足人性而写出来的。 人性是个矛盾体,是阴阳,是善变的,所以没有正确答案。

很多小伙伴看经济学感觉好高端高深,以为学通了就抓到了发家致富的法门,这就是A-B的思维。

知识是把刀,经济学只是若干“刀”的一种,刀是静止的,要动起来就要看谁在用这把刀。

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学科,都没什么正确和错误,都没有标准公式。

所以:

1、少读书,多观察

2、世间没有定理公式,只有道;

3、没有静止不动的东西,只有动态的结构变化。

心脑要合一

如果把人比喻成一台机器,脑子就是发动机,通过不断推导这一程式运行,而心就是制造动力的,为发动机带来燃油,情绪就是燃油。

广义上人的冰冷也是一种情绪,是一种超级燃油。“不要带情绪”此情绪是指狭义情绪。

只用心,就是发动机不工作,不断给燃油,结果就是崩溃; 只用脑,发动机一直转,但是没有燃油供给,结果还是崩溃。

前者是疯掉的艺术家,后者是疯掉的哲学家。

而绝大多数人普通人虽没成为艺术家和哲学家疯掉,但也是走极端的,只是生活压力大精力不够用,走的不远。 所以,任何管理者都不会让群众太安逸的,都要996,都要挣扎在刨食边缘!

人这种动物,吃饱了有闲心,就会在心脑上走极端,很少有会合一、会平衡的,会变成一个个扭曲精神病。

社会越富足,人就越喜欢作死,社会就越混乱不堪,秩序不在。


秩序是啥?就是把人心脑给锁死的一种制度。

有没有变量?有,最大变量就是--人性!

什么权力、资本、集体、个体、国家、百姓…所有角色在舞台上互相博弈,没有什么标准公式可循,最后都要归到人性的博弈上。

像什么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啥的,向数理化借来很多曲线、表格和模型套一套,看似人模狗样的,都是诡辩,到了最终都会归到一句话:

“枪杆子里面出Z权”。

要知道一点: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都是为了我前面讲的那个“秩序”服务的。

神州5000年总结了俩字:谋略。 谋略是啥? 本质就是围绕人性展开的,忽悠人的诡辩术。 谋略贵在周密、贵在“秩序”。所有围绕社会生存开展的学科,说到底都是忽悠术,业力就是在忽悠的变化之中。

所以,在社会生存上求道,所谓高度认知,就是打破“秩序”所赋予的“标准公式”;跳出“标准因果关系”,寻找背后的业力。

心中有明暗,脑子观动静!

这就需要我们找个对手。

把谁当成对手,就能学习到什么,就能悟到什么!

大多数人生活为何迷茫?因为没有明确对手。

投资需要明确对手盘,玩游戏需要确定敌人,人生需要一个个对手。

而实际上呢,买房子问东问西,脑子里思考的是“选择相信谁”,而不是找明确的对手盘;

打工做生意也一样,别人干啥自己就干啥,脑子里思考的都是“选择相信谁”,而不是明确对手。

对手并不是人,而是一种规则,一种体制,一种动态的变化,如能明确对手。

对手并不是人,而是一种规则,一种体制,一种动态的变化,如能明确对手就成功一大半了!

人做事情,思考占80%,实操只是顺势的20%而已。

怎么规则找对手呢?

读是读不来的,得自己观察,而且一开始你所悟出的规则大概率都是错的,但只要是自己悟的就要坚持住。

看客都说太阳是黄色的,但是只有你觉得太阳是白色的,那么就要坚持住,只要你能证明太阳是白的,你所悟出的规则就成了!

这么讲可能不太明白,啥意思呢?

1、就是不要随波逐流,因为这个世界会有各种喷子和看客,还有各种洗脑的大师,杂七杂八的喧闹会扰乱人的视听;

2、悟规则一定是模糊状态到清晰状态,所以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判断,哪怕是错的,人的认知也是逐步迭代升级的,但最怕左右摇摆。

所以想要提升认知悟规则,人一定会很孤独。

慢慢去捕捉事物和信息的轨迹,来让事实变得更加清晰。

神州百姓都活在“水”里,我们都是鱼儿,这个水是“计划”出来的,谁分多分少,这都是分配出来的,这就是分配观。

分配结构看明白了,“水流”研究明白了,接水致富概率暴涨!

怎么去变清晰的推导?

一是看各种数据,进行结构推导,但是这也不足,毕竟都是明逻辑;

暗逻辑?

一个戏子一天可以赚6000万,还可以在某个岛国注册公司来避税,这也还都是明逻辑,但也可以想象一下是怎么敛财的吧。

这还都是小儿科;

比如,在几年前发生全社会大钱荒,银行间拆借利率暴涨,整个社会突然都缺钱,各路媒体各种财经点评,根本不会有人讲背后逻辑。

影视剧源于生活,人民的名义里墙里砌几个亿不是玄幻。就这么一个小行为会引发社会大钱荒。

认知就是追寻事物背后的真规则,这样就避免入坑被割,还能看清“水流”去接水,跟着喝点汤。

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有了心法才能在生活实践中逐渐接近真相规则。

总结一下:

1、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

2、认知是对真实规则的透析,书和文字只是记录与转播的工具而已;

事物就是一层层规则,认知就是接近真相的距离;

------这是用脑子;

3、自己相信什么比看到什么更重要;

过去所学习的东西可能都是错的,真相一定是隐藏起来的,并有诸多混乱信息干扰视听,规则学不来,要通过观察和悟,而悟的核心在于孤独的坚持自己,不随波逐流。

-------这是用心。

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了,人就舒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