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鸿雁散文《白石山之魂》(纸刊备选)

 作家驿站 2020-12-02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杂志选稿基地
音乐

 白石山之魂 
  文/ 刘鸿雁
        我无法把白石山折叠起来,揣在怀里去远行。我也无法把白石山浓缩成一颗璀璨的项链,系在脖颈上日夜相守。只有执着的眷恋在我的梦里痴情地与它聚散离合。
        白石山雄踞八百里太行山最北端的河北涞源。最壮观的景致是以峰林地貌而著称,最精华部分由100多座高低错落而又相对独立的山峰组成,主峰海拔2096米。有人说它“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张家界之秀”。也有人说它 “在平朴中见诡异,雄奇中见秀丽”。而史书中记载的白石山之说是“山多白石,连峰纵拔,秀列若屏。”由此足见白石山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和难以释怀的宝地,堪称山岳景观中的雄奇与险幻的代表。
        的确,白石山让人魂牵梦绕。它是一座深藏大器顶风沐雨的智山,一座气势磅礴形态万千的惠山,一座披霜淬火目视远方的神山。它是一部无言的史诗,记录了数千万年的月落峡谷和血雨腥风的悲壮…… 
        它仿佛告诉我,这里的每一道沟壑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故事。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保定直隶风起云涌,清朝政府“以抚为剿”,最后联合洋人对义和团运动予以血腥镇压,各地义和团遭到彻底失败。仅存的广昌(今涞源)义和团首领郭逢春率众逃到白石山云盘洞中坚持斗争,但终因寡不敌众全部被剿灭。仅存的印有“广昌团练”字样的团旗保存于中国人民历史博物馆至今。白石山云盘洞也因此而驰名海内外。
        云盘洞地处险境,奇特而幽深,自古被道人、佛家看中。自商朝至今香火不断。相传,商末有一名姓陆的道人到洞中修行,于韭菜园的碾盘洼筑坛祭天,此人道行颇深,提出了“天道”的概念。历朝历代洞中都出高人。清末道人边宗瑞,人称边老道,非常熟识白石山上的植物药性,能够掐草为药,他十分擅长小儿科,经常骑虎下山为黎民百姓看病,因医术高明曾被光绪皇帝征召入宫给娘娘看病。
      1876年5月的一天,边老道做了一个美梦,梦见玉皇大帝驾临云盘洞接见了他,次日醒来,发现洞口之外翻云吐雾,云海之上旭日初升,阳光灿烂,极象晚间梦境。边老道以为应了他的梦境,玉皇大帝真的来接他,于是向徒弟简单交代,便纵身一跃,化为一道红光,灵魂驾云飞去,而真身却落在崖下。徒弟下山发现师傅已经升天,便下山跑到县城向县太爷报告,第七天县太爷骑着毛驴到达云盘洞,发现边老道尸身完好,“蚊蚋不及”。于是便出资为“一方善人”殓尸,就地在崖壁凿洞安葬。此崖墓至今一直保存完好。
        抗战期间日本报纸《朝日新闻》曾发表了一则震动日本朝野的消息,标题是一句哀叹语:“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这个所谓的“名将之花”,就是被我八路军杨成武部击毙在太行山上的日本“山地战专家”阿部规秀。1939年11月7日,白石山见证了一段侵华日军毙命的历史,“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凋谢在太行山上。自此,黄土岭战役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的辉煌。
        有人说,山有山魂,山在山魂在。那么,白石山的魂在哪里?
        群峰、峡谷、密林、云海、佛光、长城……冥冥之中,我仿佛找到了它的魂,又仿佛根本没有。
        的确,这里峰成丛、成簇,直上直下,有棱有角,陡直壁立,如刀削斧劈。有的状如垒块,有的倾倒而不倒。
        的确,这里的石形异无比,如柱、如帆、如笋、如剑、如人、如兽,惟妙惟肖,妙趣横生。
        的确,这里的苍茫林海使人陶醉,白石山植被森林覆盖率达12%,植被多呈垂直分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北豹及大量的山羊、獾、狍、锦鸡、山兔等在这里出没。
        的确,这里的云即使是晴天,也会有白云盘绕,白石山多云雾是由白石山特殊的地质结构决定的。空气不断上升并有水气不断补充是形成云雾的条件。东南暖湿气流遇白石山爬升冷凝,并被拦贮在重峦叠嶂、溪瀑众多,水汽不断得到补充,从而极易形成云雾。白石山峰云组合,是其无数景致中的大美。其实从北麓看白石山顶有云盘绕时,往往南麓已是云雾堆积一片茫然了。因北来的气流往往占优势,白石山南的云雾难以越过山脊,往往在山顶上盘旋涌动。真可谓“白石晴云”的写照。云雾在白石山南麓形成后,在东南风的推动下试图越过山脊,冷、暖气流往往在晴云峰一线交锋。随着冷、暖气流强弱的变化,云雾时升时降,时进时退,聚如幔卷,散如蝶飞,奇峰忽隐忽现。尤其是当冷、暖气流强弱相当时,在山脊上方相互胶着,云头壁立,一边阴暗如晦,一边艳阳当空,一线两重天。“风云际会”为白石山一大奇观。
        的确,这里的泉水多出现于海拔1300米的高度,一路奔流而下,在花岗岩的峡谷中穿行,跳跃为瀑,留涟为潭。
        的确,这里的巅峰之上,让你感受与其它名胜景区完全不同的壮丽日出,去扑捉意象万千的诗情画意。
        的确,这里的长城是全国长城中保存比较完好的地段之一,长约4000米,“敌楼修在城墙外”是白石山长城的一“怪”,它反映了长城建筑因地制宜的原则,只有实地观照周围情势,方能领会其用意。
        这里的岩石缝里生长着一丛丛奇特的叫“鬼见愁”的植物,干旱不死,逢雨复生,这不正是这座智山惠山神山的给予么?!这里的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的红桦林,挺拔修长,比起南国相思豆来更红更坚实难得。这里的大片大片的枫树,就像一个个追随秋天的红色精灵,在其它色彩的衬托下,景致如画、幽静秀雅,这不正是白石山滋养仁化大地的生命津液么。哦,这里的秋山红叶,以红醉人,俏不争春,金秋绽放。这里永远有领略不完的丹青神韵,永远有吟咏不绝的悠悠诗情。
        哦,白石山。它是大自然奇妙的山水构思,它是一组富有禅韵的风景组合。雄浑中透着温柔,燃烧中透着冷凝,相互偎依,相互映照,相互诠释。山拥着水,水环着山,依依眷恋,情意绵绵,形成了完美无缺的千古画卷。
        哦,白石山,飞转的时空仿佛告诉我,白石山的魂矗立在广阔无边的空间,起伏在纯净蓝天和轻盈白云的怀抱。
        白石山的魂,是沧海桑田的结晶,是烈火金刚的宏篇巨著,它的生命之光与史前来世共辉煌。
        白石山的魂,幻化在力与美的光芒之中,它的奇险它的绝响荡气回肠,它的魅力永远充满诱惑。
        白石山因为凝重而深刻,因为圆满而朴素。它是大地隆起的高度,血肉丰盈,意境崇高。只有激昂热情的爬山调,能够在它的外围,让神往的传说插上想象的翅膀。 
 
        白石山的魂在沉思中沉淀,在演衍中永生。它的魂没有旗帜没有旗语,它横亘在茫茫无边的岁月长河,以开天辟地为生命的原初,以永驻乾坤为生命的归宿。
        哦,白石山,山在山魂在。
                      写于2020年4月13日             
作家档案
       刘鸿雁,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人,国家公务员,80年代曾从事新闻记者编辑工作若干年,90年代有过报告文学、电视剧创作拍摄经历,退休之前30余年一直在行政机关就职,偶尔写写散文、随笔、解说词等。诗歌创作尚属新的尝试。 

编委名单
    社长、主编:叶桂秀(湖北作家,已出版专辑《爱成桃花》一部。)
     副主编: 百姓瞭望(贵州作家,已出版专辑《低吟浅唱》一部。)

 驻站作家
       邛州冷客(四川作家,邛崃市作协副主席。)
       牧青(四川作家,安岳县作协副主席。)
       牛高山(安徽作家,淮北市诗词学会副主席。)
       一剑屠龙  李国七(马来西亚)  真真   薛玉林  乔力一  谭小芳(香港)  段载芳   刘禹清   项见闻   季音  铜墙
 金牌主播
      雪峰  芝兰于室  岁岁平安  素兰   一弓  秋子  海涛  金辉  往都  海畔  徐昭君  康艳玲  旧时光
:文内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提醒,我们马上删除。
扫码关注
鼠年大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