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艺术涂料如何满足个性化时代的需求

 涂饰商情 2020-12-02

最早的艺术涂料几乎可以追溯到已知人类早期的壁画,岩画,漆画和各种染色的装饰物件中。虽然中国不是艺术涂料的起源地,但陕西的彩绘兵马俑、敦煌壁画和彩塑、新疆克孜尔石窟、山西永乐宫壁画、云南丽江大觉宫壁画等,其实都是人类早期利用颜料,涂料从事艺术创作的范例。中国国内艺术涂料的发展应该是从九十年代末期开始,2000年以后开始逐步显现出来。从2010年以后,艺术涂料开始在全国逐渐显现出了个性化时代的美好态势,国产和进口艺术涂料并驾齐驱,百家争鸣,经销和施工群体日益壮大,艺术涂料终于开始展现其磅礴的生命力。

这些年来,不管是从宫廷复古,美式乡村,还是现代简约到新中式风格等的装饰装修,已占装修可见面积70%以上的墙面,从最初的国产厚浆质感材料衍生到到液体壁纸、手工墙纸、硅藻泥,肌理漆等,加上进口艺术涂料的引入,更加丰富了艺术化,个性化的装饰主题。

21世纪,80后作为消费主流群体,逐渐进入了中产阶级行列,他们多数为社会精英,受过高等教育,对生活品质和个性化功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要求。“私人订制”成为了高品质,独具匠心的一种消费趋势,深受青睐。而这种需求就对从事艺术涂料手工业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变革和飞跃,简单粗糙的工艺手工相形见绌,而精益救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的回归无疑是给艺术涂料的发展带来了灵魂和生命


 什么是“工匠精神”呢?2015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国工匠》系列专题片,讲到8位工匠,他们所传承的就是工匠精神。全国政协委员刘伟提到这部纪录片时,指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传承弘扬,专心专注”应该就是工匠精神的精髓,他总结道:“精益救精”就是一种做事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追求卓越”就是不做则已,做就做到一流,做到极致的执着目标;传承弘扬”就是既有一代一代的沉积,又有一代一代的创新,连绵不断,生生不息;“专心专注”是心无旁骛,不急功近利,不骄不躁,一心专注于事业的坚持。(以上内容结构参考联合日报)。短短16个字形象精辟的指出了工匠精神的精髓所在,也是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匠人的标准。


经历过近几年来艺术涂料发展的从业者,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样,有这样深刻的体会:艺术涂料从2005年盛行至今,我们都经历过摸着石头过河,模仿,仿制,迷茫的黑暗期,大家一窝蜂的投入到这个行业,入行门槛低(主要是指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比较低),很多一部分从业者是通过商家不良夸大的利益宣传进来的。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涂料,什么是装修。更不要提什么是艺术涂料。又加上上级企业或者公司不能够提供良性优质的服务,进行正确的市场指引,而当时行业内市场上能从事艺术涂料服务的人员或者队伍相对缺乏,很不幸导致了很多从业者很快倒闭或者转行,一度在市场上起到很不好的负面影响。

当时流行一句话这么形容这个行业“忽如一夜春风来,开门关门不稀罕”非常形象的形容了当时闪入闪出的状况。但非常幸运的是,还有很大一部分虽然在当时还称不上“匠人”的从业者,咬紧牙关,四处求学,反复摸索勉强坚持下来。也算是最初的“工匠精神”的体现,起码没有放弃。

后来,随着市场,工艺,施工技师的日益成熟和完善,趋向良性优质的方向发展,艺术涂料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不管是源头企业,还是销售公司,经销群体都不再浮躁,不再急功净利,大家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发展,通过不断的学习,反复的实践,真正的做到:做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就在大家都解决了生存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在思考,艺术涂料发展的生命和灵魂究竟在哪? “工匠精神”又一次的被提到了台前,这一次是发自内心,也是工匠精神的真正回归。一个没有灵魂的行业,没有文化底蕴的行业,不管他现在如何繁盛,都将会是弹指一挥间,淡出人们视线。作为一个艺术涂料的从业者,尤其是经历过黑暗煎熬期的人,不愿,也不甘心。

我总反复思考一个问题--艺术涂料是否能满足现代个性化的需求呢?

这就要看艺术涂料的本身的特点

首先,艺术涂料能够表现比常规涂料更加丰富的色彩,它可以做到通过施工手法的变换,达到更多层次的丰富感,不仅仅是单一的平面单色效果。具有水粉、油画、山水画、蓝天白云等等的逼真色彩和效果;

其次,艺术涂料可以通过材料和施工手法的不同,可以做到各种质感特质,比如岩石、金属、大理石、木头纹理等等;

第三,艺术涂料可以任意做出不同的光泽,比如哑光、蛋壳光、丝光、半光、平光、高光等不同的光泽度,是的艺术涂料的个性化发挥到了极致。

第四,部分艺术涂料本身还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性,这里说的功能性不仅仅指的是艺术涂料本身的保护性和强大的装饰性,部分艺术涂料已经具备了更加强大的功能,比如硅藻泥、海藻泥墙面漆可以净化空气,其实已经起到了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作用,赋予了个性化艺术涂料更加让消费者肯定的功能。

第五,艺术涂料可以用于材料和工具任意做出各种不同的图案,以达到和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可以虚幻,可以具象,可以仿真,可以混搭,超出了各种工业化材料比如壁纸比如石材等等的局限。我们可以用丝网版印出各种平面、立体、多色、渐变的花纹,我们可以用各种滚筒做出自然的花纹和肌理等等。 

艺术涂料的特征可能还有更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日益强大的经销全体和日益积累的施工队伍,会越来越更加丰富本身的特征和功能。所以,艺术涂料本身所具备的各种丰富特征恰恰能满足新时代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具备了时代的气息顺应了发展的潮流。

艺术涂料具备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我们又该如何做到“工匠精神”如何满足个性化时代需求呢?


“炮制虽繁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北京同仁堂的一幅对联,第一次看到是在《联合日报》的一篇报道上,当时我就感觉顿时心跳加速,毛孔大张,但凡有这种工匠精神在,还有什么做不好的产品,做不好的事情,做不好的服务呢?反省当下很多事情表明:工匠精神是每一个从业者的都要坚持的一种态度,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有工匠精神,不论从产品质量,还是工艺创作,都能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我想大家挤破头去国外扫货的场面应该会消降不少,我们自己做好了,甚至比国外做的还好,大家自然就认可国货,相信国货,认可中国制造。



当然这不是片面说要抵制进口产品,抵触外来文化,相反是想要我们应该吸收,分享,外来文化,外来产品,取长补短,学以致用,形成互补,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把行业产品,工艺,人员的标准缺失或者标准过低的问题解决掉,解决好,真正使行业标准成为引领、推动行业进步的先导。要达到这个水平并非一早一夕的事情,需要自身的不断进修,也需要社会和行业标杆企业的引领。


比如说:我们这次参加的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授权,由基士博组织的艺术涂料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六天五夜,我们从五湖四海相聚而来,为了共同一个目标,学习更专业的艺术涂料知识,国产艺术涂料应用,进口艺术涂料应用,化学基础知识,以及色彩学,艺术涂料西方发展史,以及国内顶尖艺术大师的案例分享。我也第一次参加如此专业系统的行业培训,受益良多,再一次的深刻感受到,想要做好艺术涂料,大到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过硬的专业知识,广泛的审美艺术修养,小到一个工具,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都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有时还得有股倔强的执着。


也许这次培训不会让一个菜鸟一夜间变成大师,但非常实际,非常实用的传递了作为一个艺术涂料从业者,应该掌握的一些知识和技能。我相信这样的培训和考核在以后会更加普及和实用,成为艺术涂料从业者进修和成长的优质平台。同时也感受到社会,行业都在积极的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氛围,把传统工艺和创新工艺结合起来,把文化贯穿进来,传播出去,传承下去。不但要培养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培养敬业精神,钻研精神,坚持不懈的精神,提高审美艺术能力,提高文化修养,提高专业知识。更好为市场,为客户服务,正真的做到可以为客户“私人订制”其所专属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因为订制,不但体现的是个性化,更体现细致的品味,精湛工艺,文化的表达,独具匠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