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失意时写下一首诗,苏轼失意时也照着写了一首,都成了经典

 湖北十堰重庆李 2020-12-02
后来渐渐长大,经历世事,人海沉浮,一事无成,顿觉处世不易,人生际遇于我何有哉?而每当深夜独坐,伏案沉思,想起一些失败的、遗憾的经历时,心中的郁结更是无处寄托。


直到读到唐人杜荀鹤那首《小松》中的名句“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时,顿时生出一种心有戚戚之感,或者是一种怦然心动吧,像是心中久矣压抑的情绪被用这么直白的诗句讲出来,有一种倾吐感和觅得知音之感。

后来就渐渐喜欢上这种略带情绪的咏物诗句,如李清照咏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一种孤傲深得我心。还有刘禹锡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一种高贵和隐忍后的绽放亦是令人倾倒不已。

而陆游写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种不屑俗世争斗和逝去后的香魂永在,则像是令我找到了知己。从那以后便越来越喜欢咏物诗,原来当你用心感受自然万物时,的确会觉得“万物有灵”,而这些看起来好像“无心无情”的事物,其实又是那么的可爱。
而自从会欣赏咏物诗以后,独处也就变得没那么孤单了。所以说,会不会欣赏咏物诗,喜不喜欢咏物诗,的确算是衡量一个人有没有诗心的标准之一吧。

那么我想,一千两百年前的李商隐,在写那首《花下醉》,以及一千年前的苏东坡,在写那首《海棠》时,应该就是这种怡然自得的独处吧。

花下醉
唐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写这首诗时,正是李商隐为其母丁忧闲居的那三年,那是唐武宗会昌年间,李商隐刚过三十岁。而政治形势似乎也开始变得有利于他了,因为他所崇敬的贤相李德裕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开始执掌中枢,也是在此期间,商隐重又获得了秘书省正字的官职,而他的岳父泾原节度使王茂源又深得李德裕器重,可以说,至少在会昌年间,商隐的仕途看起来非常有前景。

但不幸的是,一切都在刚刚开始好转的时候戛然而止,李商隐的母亲于会昌二年春逝世,他也就不得不回乡丁忧闲居了。正如商隐在另一首诗中写的那样“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可能自古以来,才华和命运两者就不可兼得吧,老天给了你才情,就会让你命运坎坷,而李商隐在丁忧结束后直到去世的十几年宦海生涯里,就再也没有得到重用的机会了。
这首诗便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所写,也写得很有层次。前两句很美,春日的傍晚,诗人踱步出门,想要趁春光还在,去流连一番灿若晚霞的花儿们。他是着意去寻找的,着意去寻而又很幸运地找到,那种“期待”被满足的感受应当是很美好的吧,而这种美好感受又进一步催化了诗人赏花时的陶醉感,使整个过程充满了诗意的气氛。“流霞”化用东汉王充《论衡》中的典故,项曼卿好道,于是离家三年去学仙,回来后谓其乡人曰“欲饮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每饮一杯,数日不饥”。而商隐诗中的“流霞”,既有可能是他赏花前饮过酒了于是有点熏然,亦有可能正是为花所醉。语义双关的用法,在此算是被用到了极致。
而“流霞”二字又可以影射到天空中的晚霞,一位诗人,几树花儿,斜阳晚霞,整个场面亦可令读者沉醉矣。于是诗人在第二句中说“倚树沉眠日已斜”,这句有可能脱胎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迷花倚石忽已暝”,日已斜,忽已暝,一个在花下醉倒醒来已是傍晚,一个在花石旁睡着醒来已然天亮,想来这种在花下休息的习惯,应当是诗人们特有的可爱吧。

写物至此,已是唯美,我们会觉得整个儿的画面已经不需要再多加赘述了,后两句只消加几个点缀,作个结束语,这便是一首令人陶醉的诗篇了,我们也很容易认为,诗中不会再出现“人物”了,也不会再有什么情绪上的起伏了,诗人都已经醉倒在花下,欣然独处之意已很明显。可后两句一出,整个儿诗情翻出一层,前两句的画面便顿觉单薄。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客已散,酒已醒,深夜只剩诗人一人,有过这种深夜酒醒经历的人应该都知道,这是最孤独的时刻,将心比心,我们亦能明白,诗人此刻内心是孤独的,他只是没明说罢了。于是这第三句便将前两句所营造的唯美氛围重重打破,将情绪跌落到谷底,深夜寂寥,酒醒落寞,身世浮沉,世事茫茫,此刻该做点儿什么呢,该如何打发这剩余的夜呢,他又想到了那些花儿,于是起身秉烛,夜游赏花。于是我们明白了,第三句是孤独,而第四句又仿佛找到了知己,诗人便是在这场与花的相处中,或品味孤独,或咂摸人生,或聊慰心灵,而这种诗意的“独处”也就更显得孤芳自赏了。
其实要理解李商隐这首《花下醉》,更好的一种方式是读一下苏东坡的《海棠》。
海棠
北宋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写这首诗时正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的时候,那时候的东坡,刚经历过生死,经历过污蔑与屈辱,最终皇帝网开一面,将这位大文豪贬官到这荒凉之地。一开始东坡也是凄惶的,诗案的余威还在,心里的恐惧与打击还未褪去。后来渐渐习惯了黄州的清贫闲居生活,也就坦然了,也就成了真正的东坡了。

而这首诗里的海棠,就像是东坡刚来至此时新认识的一位知己,“他们”命运相似,都是清高孤傲的性格,却都被命运安排到了这个荒凉的地方。于是在某个夜里,睡不着的东坡居士,起了兴头,便欣然起身,寻访“好友”了。他与这株海棠相处了整个夜晚,月亮都已经从回廊这头,转到了回廊那头,可是东坡还是不肯离去,居然还怕“知己”睡着,故而秉烛相照,继续陪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