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去来兮 茶圣陆羽

 兰博2000 2020-12-03

归去来兮 茶圣陆羽

归去来兮 茶圣陆羽

世界茶圣陆羽

说起中华文明对人类的贡献,在一项由“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参与的评选中,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作中国“新四大发明”。曾以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推动世界进步的中国,正再次以科技创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发展理念。

无论“新四大发明”,还是“老四大发明”,在一些西方人那里总有不少异议。但是,中国向世界输出孔子、瓷器、丝绸、茶叶,全球一致认同。

茶,是中国人生活中绕不开的一样东西。老百姓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是一片改变世界的叶子。茶,是世界三大饮之一,世界上有20多亿人饮茶,不分国籍、民族、种族和宗教。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被后世誉为“茶仙”,尊为“茶圣”。

毛泽东主席曾说,“唐朝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著,是中国茶文化的瑰宝,这也是中国人对世界做的贡献”。

“楚天浩浩,星汉茫茫。古邑竟陵,茶圣故乡。昔吾茶圣,兹出盛唐。……”(《茶圣祭文》)。

郁达夫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中国是一个不缺伟大人物的国家。中国古代有孔子,司马迁,杜甫,王義之,陆羽等“十大圣人”。但十大圣人中,真正有世界影响的只有两位,就是孔子和陆羽。

《陆羽卒地实考》 在日本知名学刊《研究纪要》发表

归去来兮 茶圣陆羽

全国第一个研究陆羽的理论刊物——《陆羽研究集刊》

一部《茶经》,一代茶圣。岁月辗转千余年,人与书的魅力,依旧如同长江汉江波涛般奔涌不息。

《研究纪要》,是由日本野村文华财团出版发行的公益性茶学刊物。

2018年3月出版的《研究纪要》第27号,发表了日本学者岩间真知子翻译的两篇由天门“陆学”专家撰写的论文。一篇为《陆羽卒地实考》,作者裴治国先生,曾发表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天门市陆羽研究会主办的《陆羽研究集刊(2016年)》和安徽省茶业学会会刊《茶业通报(2016年第二期)》;一篇为《巩义唐三彩煎茶人形偶茶冥器出土的历史意义》,作者童正祥先生,2016年10月在第十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获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8年1月,《一代茶圣究竟卒于何处?专家探寻八大依据证实陆羽魂归故里》在“天门社区网+微信”发表后,数万人浏览关注。

《陆羽卒地实考》是破解陆羽生平研究历史之谜的力作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研究纪要》作为日本有影响的茶文化研究学术刊物,推荐这两篇论文表明,天门市陆羽研究会关于“茶圣陆羽究竟卒于何处”的研究课题和所取得的成果,从中国走向世界,受到日本茶学界的重视和肯定。

关于陆羽的卒地,千百年来学界说法不一,没有定论。

按皇甫曾《哭陆处士》诗及孟郊《送陆畅归湖州凭题皎然塔陆羽坟》诗推断,认为陆羽于贞元二十年(804)卒于湖州,称为“湖州说”;国家社科院沈冬梅博士在《茶经校注》一书的前言一文中又说:“贞元二十年(804)冬,陆羽卒于湖州,葬杼山,与皎然塔相对。还有的说陆羽晚年回故乡竟陵卒。”称为不确定的“两地说”;台湾德明财经科技大学教授林正三先生在其《唐代饮茶风气探讨》一文,吴觉农先生在其《茶经述评》一书,明确提出陆羽晚年回竟陵而卒,称为“竟陵说”。

裴治国先生为弄清这一问题,查阅相关研究文献,结合耙梳各类史料,求证吴觉农、林正三二位先生“竟陵说”之论,以论文《陆羽卒地实考》确证:陆羽卒于故里竟陵。

其主要考证有三:一、陆羽晚年行踪与周愿《三感说》力证陆羽卒于竟陵;二、吴觉农先生之考证为历史定案,林正三先生之考证(吴觉农先生之考证)强力补证;三、由《通论》和《通载》之“隐士陆羽卒”之记,知陆羽卒前的生活状态为隐士,由《與地纪胜》之记、赵璘《因话录》与周愿愿《三感说》相互印证,陆羽晚年回竟陵隐居西塔寺,笃信佛教,又据“周愿《三感说》及清《一统志》”所载,陆羽卒于竟陵,葬覆釜洲,并建有塔。

归去来兮 茶圣陆羽

闻名中外的茶经楼

历时8年探寻 以八大证据破解历史之谜

年逾七旬的萧孔斌,现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经》研究中心主任、常务理事,天门市陆羽研究会会长。

从2009年开始,他带领由范齐家、童正祥、裴治国、周世平等16名资深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以“一代茶圣究竟卒于何处”为课题开展专题研究。

裴治国先生撰写的论文《陆羽卒地实考》是这项课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之一。

历时8年,萧孔斌和研究人员从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探寻出证实陆羽“卒于故里竟陵(今天门市)”的八大证据。

证据一:宋代学者王象之所著的《舆地纪胜》,在其“卷七十六復州景物下”有记曰:“覆釜洲,在竟陵县西禅寺,有洲如覆釜,即唐陆羽隐居之地”。

证据二:李贤《明一统志·山川·景陵》曰:“覆釜洲,县西里许。陆羽隐地。”

证据三:《大清一统志》曰:“西湖,在天门县西门外,广次于东湖,有洲曰覆釜洲,唐陆羽所居,后葬此,即建塔焉,有西塔寺,寺有陆子茶亭。”

证据四:《湖北通志》一百零八册卷十一山川六曰:“天门县:西湖,在县城西门外,广次于东湖。有洲曰覆釜,唐陆羽所居,后葬此,即建塔焉。有西塔寺,内有陆子茶亭。清《一统志》。”

《湖北通志》系清末民初编纂出版的,当时编纂此书的湖北的文人们,是力举陆羽回竟陵而卒的,否则就不会把《大清一统志》所述“覆釜洲,唐陆羽所居,后葬此”照录下来,载于《湖北通志》的。

证据五:被原中宣传部部长陆定一称为“中国当代茶圣”的中国著名的茶学家吴觉农先生,在他的《茶经述评》第八章第二节倒数第七行中言道:“陆羽出生于现在湖北省荆州地区的天门,老死于故乡。”

证据六:台湾德明财经科技大学林正三教授在《唐代饮茶风气探讨》第五章《陆羽事迹系年》中说:“陆羽晚年回竟陵,卒于贞元末,葬在竟陵覆釜洲,与本师智积禅师之塔相依。”

证据七:唐·赵磷(此人曾在竟陵生活过,陆羽与他的叔父柳澹是好朋友)《因话录·陆鸿渐》载:“余幼年尚记识一复州老僧,是陆僧(智积禅师姓陆)弟子。常讽其歌云:“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此处所提到的“陆僧弟子”,应该是指陆羽。

证据八:唐·周愿(与陆羽同事多年,陆羽卒于804年,周愿814年任竟陵太守)在其《三感说》中言道:“洎乎冠岁为竟陵苾刍之所生活,老奉其教。如声闻辟之,以尊乎竺乾圣人也”。又云:“我州之左,有覆釜之地,园似顶状,中立塔庙,篁大如臂,碧笼遗形,盖鸿渐之本师像也。悲欤!似顶之地,楚篁绕塔,塔中之僧,羽事之僧,塔前之竹,羽种之竹。视夫僧影泥破,竹枝筠老而羽亦终。”“予作楚牧,因来顶中道场,白日无羽香火,遐叹零落,衣摇楚风,其三感也。”

周愿的这两段话,说明了几层意思:一是驳斥了说陆羽离开竟陵后,就再没有回到故里。陆羽不仅回来过,而且在西塔寺种过竹子,在西塔寺内为其师父智积塑过像。二是阐述了陆羽晚年回到西塔寺“老奉其教”,受到佛教界的尊崇,称之为“圣人”。三是感叹陆羽死后“白日无香火”,“遐叹零落”,极为悲伤!

确证陆羽身世记载贻误 体现天门的文化底蕴深厚

茶经楼下,欢歌笑语;文学泉边,佳作迭出;茶吧茶社,传统而时尚;陆羽国际茶学院,更是生机盎然。

有人说,陆羽因《茶经》而称圣,天门育鸿渐而成名。天门,一个本不产茶的地方,因受先贤陆羽的影响,浓郁的茶文化蓬勃兴起,成为另一种别有韵味的茶乡。

陆羽所著《茶经》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历代学者的推崇与重视。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部茶书,这部七千余字的著述被誉为茶的“百科全书”,它成为研究中国茶学、茶史、茶文化的一个绕不开的、必须的“标本”。

陆羽所开创的茶学也被称为“陆学”。改革开放至今,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30多年,围绕着陆羽《茶经》的研究未曾间断。30多年来,这方面的著作与文章不断地涌现,数量众多,蔚为大观。

在天门人心中,陆羽是“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化身,人们对茶圣崇敬的情结似与生俱来的。

萧孔斌说,天门市陆羽研究会专家多次上北京、下武汉查找资料、咨询专家、反复研究论证,就“陆羽卒于竟陵”撰写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对高万湖先生“质疑”之质疑——不能武断否定“陆羽归葬故里”说》,载于《陆羽研究集刊》第12期(作者鲁德胜);《陆羽卒地实考》,载于安徽省茶业学会会刊《茶业通报》2016年第二期( 作者裴治国);《陆羽·茶经·故里其事》,载于《陆羽研究集刊》第14期(作者萧孔斌);《周愿“三感说”译文辩析》,载于《陆羽研究集刊》第14期(作者张福祥);《“三感说”里识陆羽》,载于《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2017年第5期(作者童正祥)。

萧孔斌认为,充分的史料、高质量的论文,论述了陆羽晚年落叶归根,隐居于西塔寺,并老死于此。这是天门陆学界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正本清原,还原历史,补正了关于茶圣陆羽身世记载的缺失。

湖北日报社天门分社社长、高级记者谭亲璐认为,组织一个专家团队,把学界没有定论、难以定论的历史之谜作为重要课题来攻克,是天门市陆羽研究会的创新。专家们尊重历史事实,以科学的态度传承茶文化,通过八年探寻,以八大证据破解历史之谜,证实陆羽“卒于竟陵,葬在覆釜洲”,确认“竟陵说”的正确性,体现了天门深厚的文化底蕴。

归去来兮 茶圣陆羽

茶经楼之夜

《陆羽研究集刊》 全国研究陆羽的权威理论刊物之一

说到陆羽研究和茶文化研究,不能不提《陆羽研究集刊》,她是全国研究陆羽的权威理论刊物之一。

1984年,全国第一个研究陆羽的理论刊物——《陆羽研究集刊》,由天门市陆羽研究会创刊。

34年来,她已发行到韩国、日本和国内的香港、台湾及各个茶文化学术团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其研究不断的跨越时空,跨越地域,跨越领域,其理论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具有很大影响力,奠定了天门市陆羽研究会在陆羽茶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

2017年,由《陆羽研究集刊》首发后,在《中国茶叶》、《农业考古》、《三峡大学学报》、《福建茶叶》《云南民族茶文化》、《广州茶文化》等国家和省级报刊(网)发表的陆羽茶文化研究论文10余篇。童正祥的论文《竟陵版茶经的中日交流》,张雅琴、黄露的2篇论文入选西安第四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2016年10月,在河南省开封市举办的第十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年逾八旬的天门市陆羽研究会副会长范齐家先生的《从<水浒传>茶事描写看中原平民茶文化的人文特色》,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副会长童正祥先生的《巩义唐三彩煎茶人形偶茶冥器出土的历史意义》,获优秀论文三等奖;研究员裴治国先生的《浅议北宋茶文化成因及其得失》被收录在第十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近8年来,天门市陆羽研究会的专家学者们编写出版了《竟陵茶文化丛书》即《竟陵历代茶诗茶文选》、《竟陵现代茶诗茶文选》、《天门市陆羽研究会三十年》,编辑出版了《竟陵版陆羽茶经序跋译注》,整理出版了《明嘉靖景陵版茶经》,编写了《茶圣陆羽四集历史人物纪录片解说词》、《十六集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茶圣陆羽》,撰写了近100篇研究陆羽、研究陆羽茶文化的论文,分别在全国性、地方性刊物上发表。

天门市陆羽研究会,以丰硕的理论成果奠定了陆羽故里茶文化学术研究地位,成为全国研究“陆学”的主要团队之一。

“天门陆学派”在学界独树一帜。已有竟陵分会、干驿分会、佛子山分会和陆羽书画院、陆羽少年茶道院、陆羽集邮研究会、茶和天下邮局、陆羽龙舟俱乐部、茶人之家乐团等10多个分支机构,会员120多人,长者年逾八旬,后生风华正茂。

“走出去”,“请进来”。天门市陆羽研究会与国内外茶文化交流合作日益密切。2017年,陆羽研究会会承担了湖北红安天台寺喊山开茶仪式和红安天台山禅茶文化节的组织、策划,并与各地茶人一道,在天台寺进行了茶艺交流、书画表演、学术座谈等活动;接待了韩国“中韩茶文化交流协会”、“韩国吾礼茶文化联合会”的访问团,还接待了云南、贵州、福建、浙江等地多批茶人来访,影响力不断扩大。

归去来兮 茶圣陆羽

年逾八旬的范齐家先生《从<水浒传>茶事描写看中原平民茶文化的人文特色》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归去来兮 茶圣陆羽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外工作的天门人常在报纸和网上发表文章。得知家乡天门举办茶圣节,他在风凰网上发了篇《我的乡愁不是“茶”》。作者意味深长地说,对于家乡近年兴起的茶文化活动,我仿佛听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希腊神话一般,说起来都不好意思。我对家乡的记忆就是“春天,油菜花香,麦浪排排;夏天,稻花飞絮,荷花盛开;秋天,谷堆如山,银棉似海;冬天,人闲牛歇,白雪皑皑。”不管我怎样打捞、追寻,记忆的行囊里就没有一个“茶”字。

文化是在交流与碰撞中发展的,天门只有包容世界各国茶文化,才有可能创新茶文化,成为茶产业的创新之地和茶文化的圣地。在天门,打造陆羽文化品牌,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茶文化之乡”、“湖北省茶文化旅游示范区”的牌匾相继授予天门,“陆羽茶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昭示着天门茶产业灿烂的明天。

“陆羽茶文化”申遗,既传承了历史上几度辉煌的丝绸之路包括茶马古道、茶叶之路的文化使命,又对接了正在进行中的“一带一路”中国倡议,有利于提升中华茶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水平,有利于引领中华茶文化的复兴和繁荣,有利于包括茶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

茶圣故里天门,为打造茶文化的圣城,提升天门文化的软实力,在举办茶圣节时,邀请来自印度、俄罗斯、匈牙利、德国、意大利、坦桑尼亚、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沿岸十二国的佳丽们,手捧取自家乡的源头活水,在茶经楼前汇于一鼎,表达天下茶人向茶圣陆羽最庄严的敬意。为让更多的人知晓陆羽,了解茶文化,持之以恒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工厂,进社区,进乡镇。

中国茶文化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农业部原副部长刘坚说,天门打造“中国茶文化之城”,机遇很好,前景灿烂。希望茶圣故里天门,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步伐,让茶及茶文化回归陆羽故里。“这也是所有茶人的责任,要共同积极创新制茶理念和制茶工艺,努力提高茶叶的品质,丰富茶产品的种类,让茶成为更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让茶文化为人类健康和文明服务。”

遥想当年,青年陆羽骑着崔国辅相赠的白驴、乌堼牛离开家乡,带着人生的梦想去探索,去追寻;晚年陆羽带着茶经和诗的硕果回到故乡,回到西塔寺“老奉其教”,受到佛教界的尊崇,人们称之为“圣人”。

如今,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盛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茶圣陆羽带着茶经和茶文化,从博物馆和历史中走出来,走向人们的美好生活

归去来兮,茶圣陆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