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侵华花了14年,为何入侵印度打一次就放弃了?

 置身于宁静 2020-12-03

在二战时期,日本先后侵略我国长达14年时间,那为什么去攻打印度时,只打了一仗就跑了呢?其中血林林的教训让他们至今都难忘。事实上,当初日本与意大利和德国都属于二战中的轴心国。当时德国主要负责攻打的是欧洲战场,日本则负责亚洲战场。而当时印度境内也没有丰富的资源,再加上有英国虎视眈眈,所以日本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向印度进军。

只是后来,德国在欧洲战场,与苏联战败之后,感觉力不从心。想牵制英国的兵力,并要求日本攻打印度,这样英国便会调集大量的兵力去支援,也能为德国在欧洲战场缓解一定的压力。可当初日本进军印度的过程中,准备并不是十分充足,因为当时日军正在珍珠港与美军宣战,也牵制了日本主要的兵力。而攻打印度的军队,是由日本临时组建的一支10万大军,这支部队没有任何的作战经验,基本全是新兵蛋子。

同时在粮食补给准备的也十分有限,最主要的是,日本军队的指挥官牟田口廉,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且还盲目自大。在1944年3月8日,日本带10万大军进攻印度东北重镇英帕尔期间,会有一段700公里的无人区,而在这一范围内均无法获得补给,但当时牟田口廉表示,他们可以效仿当年中国的成吉思汗,用牲畜运输粮食,在粮食吃没之后,还可以宰杀牲畜充当口粮。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拖着补给的牛羊,在听到火炮声之后吓得四处逃窜,同时将身上驮着的粮食也给带走了。而这些日军首先要面临的就是挨饿的问题,据统计,在日本攻打印度这场战争中,派出去的将近10万大军,最终只剩下3万多人,而且还是打了一仗之后就灰溜溜的撤军了。在这些损失的人员当中,被饿死的就超过一半以上。同时,日军进入印度之后,还碰上了英国的指挥官威廉.约瑟夫.斯利姆,这也让日本侵略印度的战争,直接演变成了英日之间的博弈。

仅从两国军队的指挥官之间就能看出两军的实际差距。当时斯利姆在英国陆军航空兵与皇家空军的协助下,在英特尔周边地区集结了15万部队,除去英军的作战素质要高于日军之外,还占有以逸代劳的优势,直接杀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而当时,日本攻打印度的时期,也正赶上印度的雨季,当时日军又被逼进了丛林之中,又导致大量日本士兵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同时,在日军中开始大规模的爆发各种传染类疾病,日军不仅存在缺粮的窘迫状态,更严重的缺乏医疗药物,也导致这些士兵出现大规模的死亡。在这场攻打印度的战争中,真正被英国军队打死的日本士兵只有3.2万人,其他人都是被饿死或者是病死的。

这场战争也给了日本一个血淋淋的教训,自从这一役之后再也没有攻打印度的胆量了。日军的指挥官牟田口廉,曾经有个叫东条英机的称号,也是日本军界的高级将领。同时他也是在我国战场发动七七事变的罪魁祸首,而且还曾经被誉仁天皇授予金鹰三级勋章。但经此一役之后,牟田口廉的威名直接扫地,更是引起士兵们的不满,并且给他取了一个鬼畜牟田口的绰号。同时也惹得日本军方高层的大怒,并且对他进行降级处分。当然也是因为之前牟田口廉曾经屡立战功,最后才没有被军法处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