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义明:坚持创作83件巨幅画作,回到珠峰为未来祈愿

 泊木沐 2020-12-03

《虹》(航拍)

西藏高原,日光曝晒,雪峰云雾间,这道经由人和自然合力创作的《虹》,如同雨后腾升的雪山绚彩,给人以鲜活、圣洁的视觉体验。随着人们凝视的深入,《虹》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的艺术通道,成为沟通人与世界的心灵之桥,成为承载美好祈愿的审美意象,引导心灵企及自在之境,感受自然中的神圣力量,为未来祈愿。

“等风来”之《虹》西藏展示活动,其实是王义明实施多年的艺术行动的核心计划,是一个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明朗,并涉及众人参与,融入在地创作的艺术项目。

《虹》(局部)

2016年,在西藏写生途中,王义明偶然产生了一个在珠峰画画、展示的想法。随即,他热情投入创作,在西藏高原,在广州工作室,在公众参与的人文空间,陆续创作完成83条他称之为“幡”的作品。2017至2019年,“幡”系列的部分作品在北京,上海、珠海、广州、东莞、成都,以及加拿大温哥华等城市相继展出。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王义明深入省思人与人、人与世界、自然等问题后,启动了“等风来”西藏展示的艺术行动。7月、9月,他两次带领项目团队,带着他的83条“幡“回到创作灵感的发源地——西藏高原,面临神山圣湖,走近都城遗址,遥望着喜马拉雅雪峰群,在疫情成为全球性事件、冲突与发展共存的“危机时刻”,与公众隔空见面。

日出时《虹》(局部)

曾经的狂想如今落实为切实的行动,在后疫情时代的当下,变得真诚而平实,其行动本身成为艺术家王义明沉着有力、撼人心脾的艺术发声,引导人们思考有关生命、自然,等等,那些看似宏大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终极问题。

2020年,“等风来”西藏展示活动中,83条幡铺设成了极简的艺术符号,完美彰显了“幡”系列作品中蕴藏的无穷魅力,并在特殊场域的激发下,由“幡”创作的艺术作品无形中传达出辽阔而丰富的精神寓意。

《上苍之眼》

《上苍之眼》(局部)

7月,阿里地区神山圣湖之间的《上苍之眼》(Eye),如同一只来自苍穹的凝视之眼。在眼睛的凝视下,人类所为均无处遁形,再辉煌的文明都是过眼云烟。也正是在这只美丽眼睛的警醒下,人们油然而生的敬畏之情会引导心灵去追问生命的意义,会去追寻瞬间的永恒性,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出一种纯净祈愿。

在追问、寻觅和祈愿的诉求中,9月,王义明重返西藏,在喜马拉雅雪山群间,创作了《虹》(Rainbow)。《虹》既是连接,也是沟通,是连接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心灵之桥,是跨越界别的感性媒介,也是为沟通天人之际搭设的彩色通道。经由《虹》,我们相信,诉诸生命终极关怀的美好祈愿,将攀岩着珠峰的山脊,从地球的至高点腾升苍穹。

《虹》创作现场

自然中的群山、湖泊、云雨、风雪,以及《上苍之眼》《虹》等艺术创作,其实是人们实现精神训练的“阶梯”,随着训练深化,具象的“阶梯”消隐后,心灵之光会照亮通往纯净世界的道路,引导人们追寻永恒真理。

2020年虽正道沧桑,但我们依靠团结、扶持、鼓励,克服困难,携手同行。“幡已至,随风飘扬”。未来之路,我们也将心怀信念和美好祈愿,砥砺前行。长路漫漫,当群星闪耀时,请记得,仰望星空,共同祈愿!

王义明,湖南浏阳人,1986年毕业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199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美术教研室主任、视觉艺术实验室主任,环境艺术研究所所长、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美术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中国建筑学会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