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不忘初心i6jy4y 2020-12-03

这个问题很有趣,鱼类生长的环境无非就是海洋和陆地上的江河湖海,从目前来看,海洋上的个别物种有灭绝现象,沿海鱼类生产量在逐年降低,总体来说江河湖海的鱼类资源破坏性较大,有些物种已灭绝,淡水鱼类资源问题引起了更多的关注。100多年前也就是1920年前后,对于我们国家来说,那个时候的鱼是取之不尽吗?世界上其它国家也是如此吗?我们先看看现在美国五大湖的鱼类资源泛滥到什么程度。

当小船经过一些水域的时候,鱼群受到惊吓就跳出水面,场面十分壮观,常常是开小船到河中走一趟,回来船舱中鱼已经满了。

▲用弓箭射鱼,吸引了一些弓箭爱好者前往

从现在来看美国的鱼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然美国在100多年前没有这么多“鲤鱼”,这是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为了清除河水中的浮游生物,从我们国家引进的“亚州鲤鱼”,由于这里环境适宜,并且没有天敌,经过30多年的繁殖,才出现了泛滥。

还有一个原因,鱼本来可以做为我们餐桌上很好的食品,可是美国人天生不爱吃淡水鱼,不能把这些鱼类纳入到下一级食物链,进入生物循环,才导致了鱼类资源过剩。

假如说美国人改变饮食习惯,淡水鱼成为他们的消费食品,每人每天消费2两鱼肉,每年消费0.2*365*3亿人=110亿千克,如果不合理保护,对于美国来说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恐怕也是很困难。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淡水鱼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食品,100多年前生态环境保护的比较好,加之人类的捕捞手段还达不到很高的鱼产量,从人口数量来看,那个年代全国人口也就是4亿人左右,是目前的1/3多,人口少,对资源破坏力较差,鱼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里面掩盖着一个问题,人们对鱼类资源需求较高,消费量较大,但生产力不足,人类的捕捞工具简陋,达不到我们的消费需求,才觉得鱼类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在100多年前,人类的过度捕捞也会导致鱼类资源的枯竭,这还不包括因自然环境的演变而导致河流干涸对生物资源的伤害。

鲤鱼一般二年性成熟,有些个体一年也可成熟。产卵季节随地区而异,4-6月为盛产期。怀卵量因年龄和个体大小而异,15-80万粒不等,体重1斤左右时,怀卵量为10-14万粒,体重2斤左右时怀卵量约为17万粒,2-3年雌鱼的相对怀卵量平均为1234粒/克。卵子产出后,在15-20℃水温下经4-6天即可孵化出苗。

从鱼类繁殖速度来看,产卵量极高,可以达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鱼类在产卵的盛产期,遇天敌较多,包括我们人类的捕捞,会对鱼类的繁殖产生极大的伤害。所以说我们国家对一些河流、湖泊每年在产卵期实施禁捕非常有利于鱼类的繁殖。

由于人类过度捕捞,没有禁渔期,导致物种灭绝,这不仅是产卵期禁捕的事了,还要进行全年的禁捕,才会让鱼类得到休养生息,有利于生物资源得到长远的发展。为此长江实行十年的禁渔期是非常有必要的,相信10年后长江鱼类四大家族会有惊人的产量。

总结一下,100多年前鱼类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的,这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产力水平有很大关系,与一个国家的人口多少也有关,无论什么年代,人类的捕捞是对鱼类资源的过度伤害,人类才是鱼的最大天敌,不仅是过去,还是未来,只有合理地保护好鱼类资源,科学捕捞才会是取之不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