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京坊:晋商精神与京作传统的二重奏

 悠悠岁月ab8vni 2020-12-03

文 / 榜爷

晋京坊 / JINJINGFANG

晋京坊的名称有两重含义:

第一重,晋,指的是晋商。晋京坊掌门人潘宏志是地道的山西人,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晋商后代,他永远恪守老祖宗留下的晋商精神——诚信不欺、以义制利、不断进取。 

第二重,京,指的是京作家具。传统硬木家具分三大流派,分别是京作、广作和苏作。这其中,京作以大气厚重、法度严谨的特点,在三大流派中占据显著地位。 

晋商精神+京作血脉,这就是晋京坊的“双核”。双核之下,反映的其实是潘宏志的经营理念。

晋商精神,代表着晋京坊对待艺术和对待顾客的态度。对待艺术,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对待顾客,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而正宗的京作血脉,则让晋京坊的家具独具韵味,成为难得的艺术珍品。

2005年,潘宏志以一己之力,投资700多万,创立了晋京坊古典家具公司。
 
十五年前,正是中国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不管是明清时期的黄花梨紫檀老家具,还是新作的仿古家具,都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作为山西第一家大规模进入北京市场的传统家具生产企业,一开始就以七八十人的规模跻身传统家具中大型企业行列。

潘宏志给企业定下的目标是:可以不是最大,必须要做到最好。

晋京坊作品 复刻颐和园框

大红酸枝龙纹中堂四件套


为了作出可以传世的传统家具精品,潘宏志到处求贤访仕,在2007年不惜放弃企业的上升机会,改旗易帜,弃东阳木工而改做京作家具,有计划地囤积黄花梨紫檀原材,甚至变卖了在北京、山西、昆明等地的六套房产。

然而,晋京坊的镇店之宝不是什么径级逾半米的黄花梨原木,更不是什么市场价值过千万的收藏级家具,而是六位年届古稀的国宝级木工匠人。

北京晋京坊精英团队

田燕波

王世平

马京云

常会山

关维平

赵森林


他们是业内闻名的宫廷造办处第四代传人,当年曾是京城老字号“龙顺成”的中坚力量,奠定了“龙顺成”的强盛和辉煌,他们个个身怀绝技、个个师出有名。

2007年,他们从“龙顺成”退休后,即被“晋京坊”掌门人潘宏志先生视为宝贝聘邀至今,以其传世工艺和工匠精神在“晋京坊”继续延续着家具的故事。
 

晋京坊精英团队在商讨图纸

他们的家具制造工艺,就是当今传统家具行业至高至优的代名词,他们的作品很大一部分都作为“国礼”馈赠,更是“出口创汇”的产品远销海外。

他们的作品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形象,诸如“如意绣墩”、“五角花台”等多被美国、北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视为珍宝收纳,至今均为馆藏。


他们的古典家具旧活更是堪称精绝,古家具修复作品遍布国家博物馆、故宫、颐和园、钓鱼台、中南海、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等处。

田燕波参与复原的北京颐和园延赏斋

从七十年代学艺拜师到一身本事,再到授业带徒受为祖师爷传道,他们的人生随处都是故事和传奇……【点击图片可查看个人传记】


潘宏志说:我最有幸的是拥有一支强大的精英团队。这支精英团队,个个都有大本事,个个都是传承者,个个都是不可或缺的宝贝。
 
有他们在,晋京坊的精神就在,中国传统家具的精神就在。

晋京坊精英团队
左起:马京云、常会山、王世平、潘宏志、田燕波、关维平、赵森林
2020年6月 摄于明清家具研习社

在北京的传统家具圈儿里,晋京坊的家具品质有口皆碑,晋京坊老年队的金字招牌越叫越响。
 
晋京坊作品
黄花梨螭龙纹六柱架子床

什么是京作?看晋京坊的家具就知道。
 
晋京坊严格遵循古法,这不仅仅家具的制式、样式上从故宫、颐和园等各大博物馆、《明式家具珍赏》的知名家具书籍上取样,那样做只是外形相像而已。
 

晋京坊作品 复刻颐和园款
红木镶瘿木十二生肖扶手椅(成堂)

比造型更重要的是在家具的文化内涵上与明清时期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从榫卯工手、雕刻纹样、艺术审美多方面综合展现。
 
例如顶箱柜的粽角榫,又叫三碰肩,要求对应的三根料要见方、要一样大,这样榫卯分配才合理。而且,三根料之间的竖枨上角要往下退3-5毫米才对。


有的木工把这三根料看面用5厘米宽,立面用2.8厘米。因为没法合理分配榫卯,只得改用柴木作工,把竖枨直插上去,作一个表皮割肩,外部看不出来,这是偷工减料的作法。

有的厂家对外宣传说三碰肩是45度角,晋京坊却不这么做。因为家具做出来要倒垅,一倒垅的话,三个角的接点就露出了缺陷,行内把这叫兔子嘴。

如果家具几十年后要修理,重新刮磨,也可形成兔子嘴,老师傅们旧活修多了常碰见这种现象。
 
粽角榫如果要做好,必然要多费料。如果做一件大柜,光是腿料和横料,就得比别人多用三分之二的料。这是正宗传统的作法。
 
虽说费料,但只有这样,做出来的榫卯才结实耐用。

晋京坊作品
老鸂鶒木龙纹贵妃榻

田燕波“螭龙纹贵妃榻”家具设计图纸
再说穿带。
 
京作家具上的穿带应该是最讲究的,这一根穿带直接决定了家具结不结实,用的时间长不长,能不能传世。
 
正宗的京作穿带应该是大小头的,外边看不见,还是一样宽,但是里面开燕尾槽的时候要大小头。和面板连接,一边严缝,三边不使胶。
 

穿带燕尾槽示意图

这都是晋京坊老师傅们的经验之谈,这经验是十几代手工艺人代代相传总结出来的,也是京作家具内涵精神的外化体现。
 
有些东西真不是看着书,看着图就能做出来的,也不是外形的制式造的和原物一样了就叫复刻,就叫仿古。如果没有几代艺人的口传心授,那只能算是描红的练习。
 

晋京坊作品 仿《明式家具珍赏》款
黄花梨三联闷户橱

当然,时代发展到今天,传统家具的制作不会还像过去一样二人抬大锯,时代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使我们普通能也能享用过去只有皇室才能享有的艺术品家具。
 
但生产力的发展和传统的古法在消费心中又会产生一种矛盾的心理隔阂。最为显著的就是当下流行的木料烘干、木料煮蜡等问题。
 
晋京坊的总领作王世平师傅说,有的家具表面出现裂纹,就是过分烘干的结果。明清传世的老家具的木料都是自然风干的,像小叶檀起码要放三年,开料后再放一个夏天,这才能开工做家具。
 

晋京坊作品
黄花梨束腰马蹄腿霸王枨大画桌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哪个厂家也不可能把料买回来搁些年再做,所以只能用烘干的方式,加速木材的水分蒸发。
 
同是烘干,各家的做法也有不同之处。晋京坊的做法就很科学,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木材的内在品质。
 
王世平介绍:“我们烘干小叶檀,绝对不超过50度。而且是烘几天停几天,反反复复起码要两个月。这么做,就是为了尽量减小木材的受损度。”
 

晋京坊作品

仿清中期 紫檀雕西番莲大平头案


不仅如此,木料出烘干窑后,还要再放一个月才能做家具。再放一个月的目的,就是让木料充分适应自然气候,去除烘干给它带来的烟火气。用这样的木料做家具,才会带有自然的气息。
 

晋京坊作品 复刻故宫博物院款

紫檀托泥卷草纹圈椅成套


在晋京坊,家具的配料全部出自关维平师傅之手,他清晰的记得有一次发生在配料中的小插曲——一段牙板的直牙条和坠牙分三段木料接起来,他给配的料颜色稍微有一些出入,潘总看到了立马让更换新料子。
 
国家有国家定的标准,国企有国企的标准,晋京坊也有晋京坊的规矩,同样是做家具,各家企业的标准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企业标准也一定是高于国标的。
 

晋京坊作品 复刻故宫博物院款

紫檀夹头榫梅花锦地纹平头案


晋京坊的口号是“做传世精品,扬红木文化”,文化一定是由人传承的,所以不仅要出家具,还要出人材。在人才的培养上面,晋京坊也是下足了心思。
 
晋京坊的老师傅们不仅亲身躬行,还带出了不少徒弟,每一个都是独当一面的好手。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晋京坊家具的艺术品质才有了保证。
 
这已经不是一个企业应该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了,而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敬意而自发的责任感。
 

晋京坊作品 复刻颐和园款

紫檀一腿三牙条桌


经过十五年的发展,晋京坊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客户群体。

很多玩家都说,晋京坊的家具是地道的京作风格,造型秉承古风,每一件都有渊源、有出处,全无半点穿凿附会。工艺都是正宗的清宫造办处手艺,榫卯、雕工,内行人一搭眼就能看出门道。家具的材质全都是真材实料,从来没有一星半点儿的掺假兑水。
 
晋京坊作品 复刻承德避暑山庄藏介祉堂款
红木蝠云纹五屏罗汉床及炕桌

晋京坊今天的这一切,都源自老祖宗留下的晋商精神——诚信不欺、以义制利
 
潘宏志说:“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态度,一方面是能力。态度端正能力不济,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能力不俗但态度不正,更容易把好事办成坏事。”
-  END  -

 让最好的家具传承有序
明清家具研习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