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卧虎看台】《深海》,我喜欢的话剧/李思苑

 我的卧虎湾 2020-12-03


大型话剧《深海》讲述的是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黄旭华院士毕生致力于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与发展的感人故事。该剧由广东省话剧团创作并演出。今年6月14日在广州友谊剧院首演,引起了社会空前共鸣。我盼望尽快能在北京目睹这部感染力极强而特别精彩的这部剧,11月20日我走进天桥艺术中心大剧院,实现了我期盼。
大幕拉开,在视觉呈现画面,舞美、灯光设计融合电影手段,在舞台上营造出了一场场开阔宏大的场景画面,借助多层次的光影变化,突出戏剧悬念,让我感受震撼这部戏舞美设计,原来在这舞台有效空间里,可以把生光、电投、摄影技术追求电影3D那样的效果。你能想象到在舞台上跑火车吗?在舞台上跑火车遭受到炮弹攻击震撼场面吗?你能想象到舞台上巨大核潜艇的生产车间一忽潜到水下,在几百米潜艇变形人体被挤压的情景吗?这部《深海》借助多层次的光影变化,突出戏剧悬念,给观众带来富有美感的视觉冲击。在有限的舞台空间里,场景设计既写实又写意,灯光强弱有致,如果电影制作有大片之分,那么这部剧当之无愧是舞台剧的大片了!
《深海》开场是剧中人从战乱离别到深潜成功后重逢,舞台最令人悲欣交集的,则是“黄旭华”潜伏”30年后的回归。自1958年被秘密召集进北京开始研究核潜艇后,直至1988年才能回到老家。期间,与家人的联系,仅靠一个编号为145的信箱。父亲至死,都不知道儿子在做什么。开场一头白发的“黄旭华”携“妻”登场。台上那一侧是另一位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老太太向他凝望。这就是“黄旭华”的老母亲,母子相见,黄旭华拿出当年母亲留给他的银梳子,想跪下来给母亲梳头。谁料,母亲激动地说:“我就知道儿子没有忘记我!
靠一把“银梳子”寄情托志。离别时,慈母赠梳,其质为银,含有窘困时可作急用之意;孝子珍藏怀中,卅年不离,不仅用以梳头,更梳理母子深情和家国情怀。看到这我流下眼泪,为了家国情怀!忠孝又怎能两全。
让我又感动流泪的一场戏,就在深潜前夜,黄旭华与妻子两人的对手戏。妻子出于本能的爱,不希望他也登上核潜艇。他们知道1963年,美国王牌核潜艇“长尾鲨号”在潜入大海不到200米时就失败了——100多位乘艇人无一生还。而黄旭华则为了鼓舞士气,表达与战友同进退以及对自己带队设计的核潜艇的信心,坚持登艇。最终,妻子被说服,满怀深情地表示:“那我在家放着你喜欢的交响乐,等你回来……这时候舞台营造出深潜大海的特定情境氛围,影视银屏为背景出来的核潜艇道具,标识潜水深度的十字标尺纵横交错,场景设计既写实又写意,加上音乐丝丝入耳、灯光强弱有致,故事感人情节与画片呈现效果堪称一流。实验成功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看到了一同观看友友也再擦示眼泪!
《深海》谢幕,海军部队十余人喊着口令、踢着正步走上钢铁“十字”中的横梁。军人气质、英雄气概,一览无余,看得我内心澎湃。凡是话剧院的演员一概鞠躬,凡是部队编制的演员,一概敬礼。
我和观众一样被剧情感动,不止一次流泪,剧情高潮兴奋全场雷鸣般的掌声我手撑都拍红了。久违了的激情重心点燃我。
深潜300米,是核潜艇建造的一个里程碑。核潜艇的极限深潜极具风险,在试验时,黄旭华与大家一同上艇深潜,成为当时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正像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获奖名片(誓言无声)的[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