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将一小块梨木卖到1500元,十年前为儿盖别墅

 大河乡土 2020-12-03

5月6日,张连生老人坐在作坊门口刻版。今年72岁的张连生是一名木版年画艺人,从八九岁就师从家人学习年画刻版制作技艺,至今已有60多年。目前,老人在河南开封市朱仙镇上经营着一个万同老店年画作坊,是该作坊的第五代传人。朱仙镇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因其风格奔放粗犷、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深受人们喜爱,张连生也依靠着年画的手艺养大了6个孩子,并在10年前就为两个儿子各自盖了一栋二层的别墅。

作坊一角悬挂着部分印制好的木版年画。张连生介绍,朱仙镇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朱仙镇木版年画传统的东西多,要适应时代发展也得不断创新。我现在老了,对新事物接受慢,所以经营上的事都交给大儿子在做,我退到幕后只专心刻版、带学生"。

木版年画以前的老规矩是只传自家人,也就是只传给儿子、媳妇,不传闺女,但张连生却将手艺既传自家人,还传闺女、外甥,甚至一些与自家毫不相干的外人,截止目前老人已带了20多个徒弟学年画雕版技术。“现在的年画技艺已经成了文化遗产,传承非常重要,守着老规矩不行,得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老人说。

张连生在接待游客。目前,张连生家在镇上共有两处年画作坊,儿子忙着经营,张连生就每天在老作坊里守着,专心刻版、印制,有游客进作坊参观时,他还负责介绍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史和特点,针对游客的问询,他有问必答,很是热情。

老人手握刻刀在刻一块木版。木版年画制作的关键环节是雕版,也是最难的,需要在一块木板上用刻刀将人物形象一刀刀刻出来,线条必须清晰,构图要饱满匀称,非一日之功可以操作。“刻版必须用梨木,因为它硬,不易变形。刻之前要用凉水泡,用开水煮,最后还要用油浸,需要好几道工序”。

作坊里陈列的老人刻制的雕版。张连生一生共雕刻了1800多块版,还恢复了一些老版,其中一块老版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在朱仙镇,年画的印制工具多就地取材。色刷采用当地野生植物的茸毛和棕,用绳子捆扎而成圆锥形,一色一刷不能混用。高档年画与神像画人物的眼眸、胡须、服饰还要加套水墨、金粉,套色多达九遍。图为张连生在印制年画。

印制年画的工作台和工具。

刚刚印制的“马到成功”年画第一次套色图。张连生说,普通年画以黑、黄、红、丹、绿、紫六色, 先淡后浓,依次套印而成。

张连生制作的年画在朱仙镇30多家年画作坊中属一流水平,年画已批量出口,今年春节期间,法国一公司一次就订购了6000套。“我们的年画最便宜的10块钱一张,最贵的是老版年画,一对400多元”,老人说,“除了年画,雕版也出售,一般的版卖1000块钱左右,雕工复杂、精细的版要1500块钱。”

老人手中这块舞狮子的雕版刻得非常精细,据说是用了半个月时间才完工。

“我们祖上从300年前就开始做年画,一代代传下来,到我这里是第五代,我儿子是第六代,可以说我们家族几百年都是靠着年画生活。由于朱仙镇的年画多以灶君神、天地神、钟馗、门神为主,以前人们都是过年时买一些贴到家里,现在贴的少了,而是被当作艺术品出售”,张连生边刻版边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